文字/晨报记者兰春首席记者莉莲
有一本诗集,被中国人世代背诵。有人说这些诗已经写进了中国人的基因。这本诗集是《唐诗三百首》。要理解经典,一个好的注释版本,如船过海,是不可或缺的。40年前,陶金燕先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精心撰写了《唐诗三百首详解》。陶先生虽于2003年辞世,但他的《唐诗三百首详解》自1979年第一版以来,已重印再版40余年,累计销量过百万册,荣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近日,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和知识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唐诗三百首详解》第八版,众多读者争相购买。短短几天,当当网上就有上万条评论。不到一个月就卖出了一万多本。
40年来,大浪淘沙,这本书历史悠久,畅销不衰。这个谜值得探究。昨天,“唐诗三百首详解”专家研讨会在南昌召开。众多诗歌专家、知名学者、资深出版人齐聚一堂,为诗歌、为诗人、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在这个凉爽的初秋,与会的专家学者,带着对陶先生的敬仰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探寻并破解了陶金燕先生及其《唐诗三百首详注》不输山河,历朝不败的内因。
至于《唐诗三百首详解》第八版的发行,江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张得一在研讨会上表示,许多学者对《唐诗三百首》进行了注释、解释和图解,版本数千版,印数千万册。在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版本中,陶的《唐诗三百首详解》独树一帜,鹤立鸡群,以播音员特有的诗情、诗气、诗才、诗痴,创造了一座新的高峰。《唐诗三百首详解》于1979年在江西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曾被多家出版社重印、再版、更新。这一年,这本书出版了,还给江西人民出版社。我们联合知识出版社,为读者奉献了全新编排的精品新书《唐诗三百首详解》,满足了读者阅读唐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化生活的新期待。"
《唐诗三百首详解》更新到第八版,每一版都有自己的特色。第八版体现了责任编辑的深厚基础和良好用心。”知识出版社社长蒋沁芸说,作为出版社,希望《唐诗三百首详解》能够不断再版,结合我们的专业和时代特点,更新它的纸张、形式、装帧、设计,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蒋沁芸还透露,第八版推出不到一个月,销量已破万册,即将重印。“在重印版中,我们希望加入音频,让读者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能听到每一首诗、每一个注解的音频。”
专家意见
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魏祖勤:
他写了《四季永远灿烂》,成就了“名山大业”
“第一次看《唐诗三百首详解》是在1990年,当时只觉得陶先生的笔记很详细。我不懂的诗,突然被老公的语言开悟了。”在魏祖钦看来,《唐诗三百首详解》之所以能在众多书籍中脱颖而出、蓬勃发展,离不开陶先生几十年来诗歌研究的积累,而且由于其注释简明生动,初学者也容易理解。
魏祖勤说,随着对唐诗理解的加深,他越来越觉得陶金燕先生在普及唐诗、指明出路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我认为陶先生注释《唐诗三百首》的目的是帮助初学者理解和喜欢唐诗。为此,陶先生将自己几十年来读诗、学诗、写诗、教诗的积累,以及对唐诗的理解和思考,清晰而轻松地传达给读者。”所以陶先生的注解往往可以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三言两语就能指出重点。
“由于陶先生严谨的研究态度,《唐诗三百首详解》在普及唐诗的同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魏祖勤说,陶先生对本书基础版的选择、书名顺序的安排、书名的确定和考证、每一次再版的修订,都体现了一个学术研究者的审慎严谨态度和一个谦虚内省的学者品格。
陶先生曾为《唐诗三百首》注写过一首诗:“望名山不可自傲。详细注唐诗三百首,只在底下。”谈到这首诗,魏祖钦甚至说:“先生太谦虚了!他用自己的研究态度和一流学者的教育,做唐诗的普及和推广。”在魏祖钦的心目中,《唐诗三百首详解》就像陶先生诗中的玫瑰,40年的经典魅力早已成就了陶先生的名山生涯。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江西省诗歌学会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胡应健
它使人们认识到唐诗的美
作为著名诗人,胡应简阅读了许多《唐诗三百首》的注释本。但平心而论,他还是喜欢陶金燕先生的《唐诗三百首详解》。“既通俗地诠释了诗词的词句,又深刻地诠释了作品的内涵,最方便读者学习。好像是智者有条不紊地给你讲解,那么真诚、亲切、缓慢,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唐诗的美。”而且胡应健收藏了《唐诗三百首详解》的几个版本,个人觉得这本书经过陶先生生前的多次修改,已经越来越完善了。
在胡应健看来,陶先生深厚的教育功底是《唐诗三百首》得以流行的重要原因。
在注释诗中,陶先生不仅会对一句话中的两个字甚至三四个字进行“详细注释”,还会明确句子的意思,然后表达其言外之意,有时还会加上自己的注释,然后分析其构成和排列。整个注释与其说是一个解释,不如说是一篇华丽的赏析文章。
在写诗方面,也就是从陶先生的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学问的渊博。陶先生出版的诗集有《雪红集》《秋鹅集》《韩梅集》等,不仅情感丰富,而且有深厚的旧体诗功底和高超的技巧。他关注时事,作品意境广阔,既有唐韵,又有时代色彩。胡应健评说陶先生的七首绝唱:的,王昌龄的空凌,杜牧的;七定律“向杜少陵学习,似乎有李义山的慷慨”。
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王德宝:
宗杜的诗学离不开《唐诗三百首》的成功
“我是陶金燕先生的弟子,硕士论文是在陶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王德宝回忆说,在读研究生时,陶老师用邱的《杜诗详解》给他们上了一堂专门的杜诗课。“在此期间,我能感觉到杜甫是王先生最崇敬的诗人,而杜诗则是他一生中研究最多的人。”王德宝认为,《唐诗三百首注》的突出成就与陶先生的宗度诗学密切相关。
“读书破万卷,掌握文选原则”。王德宝说,陶先生研究杜甫诗歌造诣深厚,熟悉清代杜甫诗歌的几个注释版本,熟悉其文学特色、典故来源和运用。陶先生在深入研究杜甫诗歌的基础上,将其引申为唐诗,对历代典故和词源非常熟悉。在《唐诗三百首详解》中,注释详实、清晰、准确,达到了整理经典文献的最高水平,展现了陶先生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勤读千卷的学术精神。
“文章古往今来,你很清楚。”。陶先生不仅是杰出的唐诗学者,也是杰出的旧体诗人。王德宝还记得,在陶老师身边读书的时候,他经常鼓励学生多写一些古体诗,告诉自己要从事古典诗词研究者。只有先学会写诗,才能体会到古人写作的艰辛和诗歌的美好。
“老年在诗歌中变得越来越微妙,文字不令人惊讶,永不停息”。陶先生一生都渴望学习,直到晚年,他仍然一瘸一拐,放不下书,所以他可以成为后来学习的榜样。严谨细致是陶先生学术研究的特色,这一点在《唐诗三百首详解》中有所体现。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学风,诠释了内涵丰富、典故众多的名篇。20世纪80年代,《唐诗三百首详解》风靡全国。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起初,王先生会回复每封信,但后来他有选择地回复,因为信太多了。王德宝曾经帮陶先生赢过信,知道陶先生最看重指出问题、提出疑问的信。“王先生思想开放,特别愿意指出《详解》中的问题。”王德宝说,这种谦逊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是《唐诗三百首详解》高质量的保证,能获得众多图书奖项,受到读者追捧,绝非偶然!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楹联博物馆首任馆长梅世灿
《唐诗三百首》是研究诗歌的最佳读本
"在20世纪80年代,热爱文学几乎是一种时尚."这也让当时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梅世灿有了学诗吟诗的想法,但当时他主要还是专注于自由诗。《唐诗三百首详解》出版后,梅世灿在同学的推荐下,第一次到师范大学东校区宿舍看望陶金燕先生。“我记得陶先生的地方口音,很和气。诗的精神越来越旺盛,让我立刻有了学习传统诗歌的冲动。”从此,陶先生像偶像一样留在了梅世灿的心中,《唐诗三百首详解》成为他闲暇时最受欢迎的读本。
后来,由于有了更多与陶先生交流的机会,梅世灿认真学习了传统诗词,他学习诗词的主要读物是陶先生的《唐诗三百首详解》。去了第五版后,梅世灿从头到尾都在咀嚼。因为《详解笔记》中的讲解和注释都写得恰到好处,他觉得熟读之后,能有效地提高读者的诗歌综合素养,增强他们的创作能力,就像学习书法、学习碑文一样。
每次见到陶老师,梅世灿都会向他请教诗学,询问诗歌教学的现状,或者听听他的诗歌心得等。,而陶先生总是循循善诱,口若悬河。比如陶先生曾经教他,诗写完了以后,不要急着拿出来,可以先放一放,三五天之后可能会有新的感悟;有些作品修改后,放一段时间可能会有新的认识。经过几次推敲,诗词会更加完美。“陶先生就像是我心中诗歌的灯塔。他的《详解笔记》一直是我的诗学教科书,引领着我一步步前行。”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詹爱斌:
读《唐诗三百首》感受古人生活形态
“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成长,得益于陶金燕先生等优秀前辈的不懈努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詹亦斌说。
在谈及《唐诗三百首详解》40年的流行时,詹爱斌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唐诗三百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的注释和说明都蕴含着时代的印记,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题材和文体,是书写和评价人生的有效载体。詹爱斌还认为,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唐诗三百首详解》看到古人的生活形态。“如今,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很多人都喜欢读《唐诗三百首详解》,应该能感受到前人生活的流动,从而影响自己的成长。“因为诗歌是一种生命形式,它可以连接不同的人产生共鸣。”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应该从《唐诗三百首详解》中得到的基本共识,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