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波:努力工作造福一方
人民日报记者钟子凯
廖俊波正在学习花卉生产。许廷生
廖俊波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等称号。
廖俊波,福建浦城人,中共党员。1968年8月出生,1990年8月参加工作。生前为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在前往武夷新区主持会议途中遭遇车祸,因公殉职。
2011年6月廖俊波来政和县工作时,是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发展指标长期位居全省倒数第一。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一番多,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贫困县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其中,廖俊波走访了全县每一家银行,解决农民发展生产的“贷款难”问题,最终推出了200万元政府担保的“三农小额担保贷款”定制信贷产品。短短三年时间,当地邮储银行发放支农贷款6000多万元,惠及700多户农民,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全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
廖俊波的工作是“搬石头上山”的重活,但从来不怕苦不怕累,他说了算。2016年10月,南平决定将武夷新区作为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廖俊波作为副市长,致力于通过城市规划建设支持南平经济社会发展。廖俊波在担任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期间,组织开展了“新区建设攻坚战”,实行了区长负责制。武夷新区建设突飞猛进:铝轻量化汽车及物流车项目仅用69天建成投产;智谷软件园项目的建设只用了100多天...
廖俊波在微信上的昵称是“樵夫”,他认为自己应该是大家的“樵夫”。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致力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的“樵夫”;没有雄浑山河的豪言壮语,却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谋福利、谋利益。他经常说:“如果你能在现场,你就不会在开会的地方。”廖俊波务实的作风提升了当地干部的精神和气魄。
2015年,廖俊波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2019年,他当选为“最美奋斗者”。
李保国:扎根山区科学扶贫
《人民日报》记者石
李保国正在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李保国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2019年被授予“全国人民模范”国家荣誉称号。
7月1日前夕,来自世界各地的市民和游客来到河北邢台临城县李保国科技馆献花,学习他的精神。
李保国,河北武义人,1958年出生。生前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三十五年来,他扎根太行山,以山区生态治理和人民脱贫致富为毕生追求,开创了完整的山区生态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他在太行山上被亲切地称为“新龚宇”。
1981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名大学生,李保国从河北林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工作仅仅十天,他就和同事们一头扎进太行山,开始了山地开发的研究。
太行山多为“石山”,土壤贫瘠。在前南峪村,“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足迹遍山的李保国,冒着危险,摸索爆破整地积土积水的方法,经历了多次失败,终于成功。土壤增厚、保水,树木成活率从10%提高到90%,黔南州植被覆盖率达到94.6%。近年来,前南峪不仅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也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
自从在前南峪村工作以来,李保国就把家安在了太行山区。他起得早,一年四季都贪得无厌,即使刮风下雨,他也会上山研究课题,饿了就用馒头和白开水当饭吃。他常说:“搞农业研究,要像农民种田,春播秋收,脚踏实地。”
2016年4月10日,李保国因心脏病发作,永远离开了太行山区的家人、学生和村民。
30年来,李保国先后完成山地开发研究成果28项,技术应用面积1826万亩,荒山绿化140万亩,山区农民增收58.5亿元。他淡泊名利,既不靠农民出钱,也不入股企业,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正直和无私奉献。
李保国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2019年被授予“全国人民模范”国家荣誉称号。
最终判决:刘占龙
回顾:王茜
一审:尹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