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这一天的民俗中有两个精彩的活动
中国人称之为“龙的传人”,因为祖先有一张蛇脸。
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爱家务》推出了一系列文章,介绍春节的日常习俗。
正文3780字,阅读约需11分钟。
主题
习俗:走百灵鸟表示人勤早春,百事为百灵鸟。
饮食:麻花,意思是好消息和好事不断。
农历新年:伏羲,祈愿人与自然和谐,人间大和。
神:井神,意为想到饮水之源,报恩孝顺。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人们只有在正月十五过后,一年才算结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年的工作中。按照民俗,正月十六是父母见女儿的日子。春节过去后,双方的父母在女儿和儿子家见面,互相问好,谈论家庭来年的计划,家庭关系也会相应加深。
正月十六这一天,有一种民俗叫“走百灵”,也叫“跑百灵”、“行百灵”、“行百病”、“去平安”,意思是一大早就出门,进行一次户外徒步。
根据民间说法,通过这次徒步旅行,你可以把所有的疾病都扔在路上和野外,让你的身体更健康,脑袋更聪明。“有病就能摆脱一切疾病,没病就能摆脱灾难。”从那以后,你会做像百事可乐一样的事情。
但是,这一天的早游不能走亲访友!否则,人们会认为你想把你的病“抛弃”到他们家!
在南京等地,有“正月十六爬城头”的习俗,意思类似。民歌说:攀城头,踩太平,走万般弊病。
除了徒步旅行,农历正月十六还有其他习俗,都希望新年生活健康顺利。早年有一首这样的歌谣:十六夜,油条麻花,提着篮子,舞着火把,惹人骂,送牛堆,老少乐。
这首歌谣中提到的五种民俗活动,已经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将来很可能只会留在记忆中。比如,去下面一一介绍。
元宵节伊始,你忙忙碌碌,每个女儿都是一只羊
正月十六,点燃芝麻秸秆,象征“芝麻花开高”
油条。
这里说的炸麻花不是“天津大麻花”的麻花,而是指玉米花;在铁锅里煸炒玉米。当温度高的时候,玉米粒会爆炸。家里没有玉米,可以用大米或其他谷物代替。传说麻花可以炸老鼠的眼睛;玉米炸得越硬,死的老鼠就越多。
这个习俗类似于正月十二“鼠年节”上的习俗:为了“扇”老鼠眼睛,喝米粥;为了“吵”老鼠的耳朵,炒花生...
提着篮子。
所谓“砸桶”,就是用纱布袋包一些生石灰,绑在秤杆的一端;然后拿起秤杆的另一端,把纱布包扔到地上。扔掉,地上会有一个白点。
当然,“提筐”是有一定规律的,就是从桥头、码头、河边、井边“提”,再从房子的前后、入口处的院子、房子内部“提”。白点越多,今年收成越好;拎完篮筐,院子里会到处都是白点。
舞火把。
在舞动火炬之前,你应该把火炬和芦苇草绑在一起,中间放几个小鞭炮。夜幕降临,点燃火炬,捧在手里,在田野里纵横交错地奔跑。据说你去那块田,火焰越高,来年的收成就越好。
类似的习俗有正月十四“烧蝗虫”,二月二十五“烧田地、烧财”。跳完火炬,你必须穿过火炬。成人和儿童都应该从燃烧的火炬中跳出来。在过去,人们认为穿越火炬可以驱散厄运,带来好运。这种习俗类似于正月十二烤柏火。
骄傲的骂。
人们认为孩子在正月十六晚上被别人骂是幸运的,俗称“倒霉”。因此,在这个晚上,孩子们必须去平日里爱骂人的人那里找他们。为了让人骂,通常的方法是敲窗户,踢门,放鞭炮。先敲窗户;不骂就踹门;不骂就点小鞭炮扔到门下。
所以,读者们:如果你在正月十六晚上对别的孩子生气,在旧社会,一定要尽早骂TA,否则TA不会罢休。
舞火把
把牛木桩送去。
送牛桩与早年重男轻女有关。头胎女孩和二胎女孩的家庭总是想要一个男孩,所以他们要求别人给他们送牛桩。都说送牛帖很有效,男生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具体方法如下:需要8个男性,最好有8个不同的姓氏,至少包括一个小男孩。我白天有约,晚上请回家吃饭;好好吃饭,等大家都睡了,再开始演戏。
这些人想偷的就是所谓的牛堆。具体物品可以是砖头、碗、鞋等。被盗的家庭必须有更多的男孩,并且强大和受欢迎。东西被偷后,必须用红纸包好,交给最小的男孩。这叫握桩;然后,回到想要男孩在一起的家庭。
进了屋,年纪大的开始喊,紧接着回答。打招呼,也就是一些吉利的话比如“早点生你儿子”。拿着那堆东西的年轻人拿着赃物,爬到主人的床上睡了一会儿;还在床上撒了一泡尿;然后,这堆东西被恭敬地交给主人保管。
然后,大家又吃又喝,很晚才回家。之后这件事大家都要守口如瓶,千万不要在人生男孩之前说出去,不然就不灵了。
男孩一旦出生,“天鼎”一家必须去被盗家庭报喜;孩子们应该承认彼此是米歇尔·普拉蒂尼,是养母,是亲戚。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偷有权势和受欢迎的家庭。
从那以后,给孩子起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什么叫偷;比如被偷的碗叫碗,被偷的鞋叫鞋。直到孩子长大,我才改了名字。
孩子一岁时,偷桩的家庭要偿还被偷的家庭;把偷的东西还回去,还十个或者一百个。比如你偷了别人一块砖,你就还他们一百块砖;如果你偷了一双鞋,你会退回十双鞋。
抓老鼠
敲锣打鼓的孩子
在中国彝族正月十六,孩子们想玩“捉老鼠”的游戏。
村里的男孩女孩白天约好小伙伴玩这个游戏,也安排好了自己的角色:谁负责敲锣打鼓放鞭炮。玩这个游戏至少需要三个人,年龄都在5到13岁之间,大一点的不好意思参加。
白天要准备好锣鼓等道具;如果没有锣鼓,应该换成破旧的铁锅。晚上,大家聚集后,他们敲着“锣”一路走进人们的家。进屋后,孩子们喊着抓老鼠,然后上下楼在各个房间里敲啊喊。
这个游戏的初衷是吓唬老鼠,把它赶走,防止它偷吃。因此,当孩子们进屋时,他们会毫无顾忌地大喊大叫。此时,家里往往瞬间变得鸡飞狗跳。家禽家畜受到惊吓后,猪嚎叫、Aśvaghoṣa、猫狂吠等等弄得一塌糊涂。
孩子们也想在主人家里放一个鞭炮;注意放一个鞭炮,不要放一根线。孩子们没有多少鞭炮。不要让拍摄,给孩子开门的时候提前说明就行。小伙伴们折腾完了,就等着主人奖励他们。
主人通常会拿出一些腊肠、腊肉、糖果和今年做的零钱,有的还会赠送鞭炮甚至酒。有些小气的人可能会在宴会上让每个人吃一块肉。为了主人的奖励,如果孩子们不满意,他们不会离开;在你对奖励满意之前,你不会去下一个。
也有一些吝啬的人不愿意奖励自己。当他们听到有人敲锣,把枪放在附近时,他们很快就锁上了自己的门。当孩子们到达时,他们不能敲门或尖叫,所以他们不得不去下一个。
然而,孩子们有时会改进他们的措施。当他们到达下一个房子时,他们停止燃放鞭炮,也不鸣锣。相反,他们悄悄地走到人们的门前,踢开他们,破门而入。当然,有些人,即使孩子进门,也会说我家没有老鼠,所以你不用急。但是,孩子往往要坚持,不给奖励就不会离开;原则是只要进门,主人就有奖励。
伏羲八卦
伏羲画像
有时,“捉老鼠”的队伍会发生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队伍会一起进入一个家庭。这时候,主人就得一一奖励。
当孩子们玩到半夜累了,就会分奖励,各自回家。有时候,他们会去村里的井边生火,一起煮奖励吃。在吃之前,孩子们要拜井神;吃完饭回家睡觉。
除了以上民俗,正月十六还有大型活动;那就是祭祀人们居住在伏羲。传闻正月十六是“民父”伏羲的生日;今天,整猪、整羊、水果和其他食物都应该为祭祀做好准备。
伏羲是古代三皇五帝和黄三的皇帝。关于他的生日有不同的看法,包括正月十六,五月十三,三月十八。仪式仪式一般为:一是院内古柏树披红纸人;当我到达时,我开始读悼词。悼词的内容是回顾先人的功德,讲述今天的美好生活。之后,他们祭拜、唱戏、演社火,祈求保佑人民生活富足。
祭祀结束后,祭品要分发给朝拜者,也就是一起分享祖先给的食物。
根据司马迁的《五帝史记》,中国有一部成文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华胥氏为伏羲、女娲所生,伏羲、女娲结婚时为少年宫所生,少年宫为炎黄二帝所生。
中华民族是由伏羲和女娲结合而传承下来的。伏羲人是最早的蛇,所以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生伏羲、女娲的华胥氏被称为“人类的祖先”。华胥氏居住的地方叫华胥国。
东汉末年皇甫嵩的孙子皇甫谧所写的《帝世纪》中说:隋朝人时代,有从追出来的巨人,华胥用脚跟着他们。有人在成功学时代生伏羲,蛇为先,有德。
濮阳出土“中国第一彝龙”
濮阳出土“中国第一彝龙”
根据这个说法,睢仁是华胥氏的丈夫。华胥氏在热泽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于是她踩了上去。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她怀孕了,生下了伏羲。
这么神奇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后人这样解释:走路可能是祖先为繁衍后代而举行的祭祀仪式。在古代,当代表神灵的神职人员举行仪式时,适龄女性可以跟随他的脚步,跟随他们,并找到一个地方与他一起完成一场“造人运动”。
学者认为,燧人氏的主要活动地在今河南商丘附近,而雷泽则位于两地相邻的山东菏泽。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我们的祖先应该起源于这个地区。
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中国的易龙”,出土处是一个大水坑;从航拍照片上看,这个大水坑就像一个大脚印。
在这次出土的一座古墓中,有一具成熟男子的骨架,骨架左右两侧用蚌壳精心放置着龙虎图案。龙纹身长1.78米,高0.67米,头昂,弓弯,尾长,前爪耙,后爪蹬。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副会长张忠培看完这条蚌龙后说:它是北京故宫7万条龙的始祖,不仅是“中国的彝龙”,也是世界的彝龙!
然而,濮阳发现的“中国易龙”在学术界仍有争议,有专家质疑是否存在人为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