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电信欺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普及了我们的生活,但也让许多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侵蚀着网络空。他们利用电话、QQ、微信号、电子邮件等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损失。
1.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通过电话、互联网、短信等方式诱导受害人赚钱或向犯罪分子转账的犯罪行为。
二、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
作案手法很快
犯罪分子作案手法一改再改,千方百计编造各种虚假事实实施诈骗。从最初的“中奖”“消费”等虚假信息,发展为“绑架勒索”“电话欠费”等虚构事实诈骗,甚至冒充电信工作人员、警察,欺骗性很强,难以识别。从来没有收到过诈骗信息的人很容易上当受骗。
社会危害相对较大
有些人多年的积蓄一夜之间被不法分子骗走,思想负担沉重。有的人被骗后自杀,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受害者群体并不具体
通过梳理分析,受害者按职业分为学生、个体老板、下岗工人、农民工和农民;按年龄分,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占一定比例。
三、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骗子利用被害人趋利避害、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被害人上当受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警惕,强化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克服“贪利”思想,不要相信麻痹思想,谨防上当。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没有馅饼。不要轻信犯罪分子中奖、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虚假传递财富信息。我们必须更多地了解和分析真实性,以免上当受骗。
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和个人资料。
请仔细查看因意外伤害需要抢救治疗的家庭成员的诈骗短信和电话。不要着急、恐慌、容易上当,不要将“救急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不要盲目相信,多做调查确认。
接到培训通知后,冒充银行、公安稽查机构等。、自称银行卡升级、虚假招聘和牵线搭桥等诈骗行为,要及时与当地相关单位和行业咨询核实或亲自到其办公场所走访,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费一般以现金或转账方式向社会公众支付,不应汇入个人账户,不要上当。对于自称是公安、检察院、法院、银行等电话号码的来电。,就要多方面进行确认,并尽量回拨进行核实,这样才能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换号软件等方法识别电话号码。
正确使用银行卡和银行自助机。
在进入银行ATM机时,如遇银行卡被封或被吞,要仔细辨别ATM机“提示”的真伪,不要上当受骗。最好拨打ATM机所属银行电话的客服中心查询,联系真正的银行工作人员处理解决问题。
每天都要提醒家里的老人和未成年人警惕电信诈骗,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犯罪分子通常喜欢选择相对容易受骗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作为诈骗目标。作为子女或父母,要主动向家中的老人和未成年人传递反诈骗知识,为我们敬爱的长辈和需要关爱的下一代筑起反诈骗知识墙。
宣传方针政策反映社会状况和舆论
关注社交热点,提供最新信息
编辑:李鹏
编辑:永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