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豆丝 记忆中的黄陂豆丝

栏目:体育 2021-09-18 09:46:55
分享到:

文|方涛图|司库

今天是回汉阳的第一个星期天。星期天是孩子们一周中唯一的休息日。这一天,像往常一样,她想睡懒觉。所以,早上起床的时候,我尽量温柔一点,让她多睡一会儿。

回到武汉,在长岭街买了一大包豆丝,装在一袋50斤的大米里。应该吃一会儿。这次买的豆丝真不错。煮熟后有粘性,吃起来有嚼劲。正宗黄陂酱豆丝。我在武汉买了很多所谓的黄陂豆丝,但是很少有这么正宗的味道。

黄陂豆丝不仅好吃,还是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现在我们买的豆丝都是机器加工的,但是我们小时候都是手工做的豆丝。记得去年腊月,我满怀期待地问妈妈:“妈妈,你今年会做豆丝吗?如果我做了,我会回来帮忙的。”

电话那头的妈妈大概是惊呆了,说:“现在家里还有谁在煮豆丝?如果你想吃,那就买回来。”她不知道,我最怀念的不是豆丝,而是那些年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做豆丝的快乐场景!

那些年,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黄贝人,一看到妈妈泡米泡豆,就知道新年快到了!传统的黄陂豆丝都是腊月做的。在农历十二月,黄陂人的口味从制作豆丝开始。妈妈说用腊月水做的黄陂豆丝最正宗最正宗!

用来做豆丝的大米很特别。我们现在吃的饭,不是一季秆就是晚稻,而豆丝是早稻做的。妈妈通常会在一个大洗衣盆里浸泡一天左右。除了米饭,还有豆类作为食材。豆子的种类没有限制。可以用大豆和绿豆。我还用了红豆。

米和豆泡好后,妈妈会用大簸箕把水过滤,然后挑到大队磨成米糊。回来的时候,往米糊里加点面粉,搅拌均匀。如果米糊太稠,加入一些清水,调整到合适的浓度,这样做豆丝的食材就做好了。

当然,用配料做丝光豆是不够的,还要用工具。做豆丝的时候,需要一个盛有少许水的碗。往碗里倒一些植物油。这个碗通常放在两个锅之间,以便于浸泡。黄陂人叫“做豆丝”不是“做”,而是“烫豆丝”。火锅里的热油虽然真的很“烫”,“烫豆丝”是黄陂方言,意思是撒米浆。

还有一个烫豆丝必备的工具,就是用来烫豆丝的蚌壳。当时家家户户都会有这样的神器。听妈妈说,这种河蚌不是普通的河蚌,只在湖里。这种贻贝的外壳非常丰富结实,不易破碎。除了油碗和蛤壳,还要准备两个豆瓣。

做豆丝的时候,家里所有的桌子都要清洗干净,用来晾晒豆丝。光有一张轻桌子是不够的。毕竟很多豆丝都是一次做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在屋内屋外摆好用来晾晒豆丝的簸箕和案板。这一幕一出来,我们就知道是铁豆丝的时候了!

有了食材和工具,烫豆丝的手一定要到位!一般来说,有烫豆丝的厨师,有专门给厨房添火的厨师,有切豆丝端上来的厨师。这样的人员配置是铁豆丝的基础。如果厨师和厨师配合得足够好,其他帮手通常都会很忙!

这么庞大的人员需求,一个家庭是满足不了的,所以我们家每年都有三个叔叔兄弟一起工作,有时候还会找我阿姨叔叔帮忙。当时我家热豆丝的师傅不是阿姨就是阿姨;厨师是阿姨或父亲;阿姨负责切丝豆子;除了切豆丝,妈妈晾晒的工作一定是她的;我和表哥是全职工人,而我的姐姐和哥哥是流动工人。

食材、工具、人员到位后,厨师就会开始点火预热。刚出锅的几块豆丝一般都不达标。之所以不达标,是因为锅没有完全预热,烫出来的豆丝总会有缝隙和不完整,切好的豆丝会很碎。

细心的长辈通常会把这些豆丝用油炸至两面金黄,再铺上香脆的酸菜,叠起来放在一个盘子里,让我们这些盼了多日的小馋猫也能饱餐一顿。当时绝对好吃!即使是现在,我也经常怀念、寻找和喜爱这种味道!吃了豆丝包的咸菜,我们自然跑腿很辛苦。

吃完豆丝,正式开始工作!二姨用新的西瓜瓤在碗中蘸油,把前锅刷上一层,舀起一碗米糊,沿着前锅的四壁旋转倒入,然后用蚌壳把米糊均匀“烫伤”,盖上盖子,在后锅重复这一轮,然后提起前锅的盖子扣在后锅上,前锅的豆子就开始煮了!

我和表哥各拿了一个簸箕,簸箕翻了个底朝天,站在厨房里对袖手旁观!看到豆丝快煮开了,我赶紧把簸箕扣在炉子上,同一个阿姨用双手把豆丝从锅里拎出来,顺手扣在簸箕上。第一颗豆丝被我骄傲而兴奋地拿出来,扣在桌子上、簸箕上或案板上。

在我回厨房的路上,表哥拿着一块豆丝从厨房走了出来。就这样,一个接一个,豆丝被带出厨房。撒豆丝的案板肯定不够用。因此,我们不仅要携带豆丝,还要检查锁在案板上的整个豆丝是否已经冷却。我们要负责把整个豆丝翻过来,加快冷却过程。

冷却后的豆丝应与锅巴面朝上,对折,再卷起来,然后整齐地放在案板上切豆丝。这时候,铺豆丝的案板腾出了空间,切豆丝的人开始忙碌起来。装满湿豆丝的洗衣篮很快被装满,切好的湿豆丝被妈妈带到粮食烘干场烘干。就这样,一大家子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激情!

一边烫豆丝,一边聊家常,说东家长西短,村里的新鲜事,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拿来讨论聊天的。我喜欢听他们谈论我的能力和理解,每次听到这些赞美的话,我都觉得我应该做好眼前的工作,更加努力地学习!这就是欣赏的力量。

于是,在愉快的聊天和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家最后一块豆丝从锅里出来了,所有的米浆都变成了新鲜的豆丝,晒干了。

豆丝吃完后,大家可以放松一下,休息一下。只有妈妈进入了今天人们期待的最后一个环节——炒豆丝!炒豆丝一般用未成型或碎豆丝的边角料。用爸爸提前买的五花肉切块,加咸菜。妈妈不停地炒着一大锅豆丝。

在锅里炖一会儿,再翻炒一下,锅底的豆丝已经变得金黄酥脆,油亮香浓。开锅时加入一些青菜一起翻炒,让人下咽。一听到妈妈喊“你可以吃了”,孩子们就飞快地跑进厨房,拿起一碗豆丝,开始尽情地享受工作成果!

吃完豆丝,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送豆丝。案板上有一大摞豆丝,折成扇形,排列整齐。这些是我妈要送给村民的鲜豆丝!

因为每个家庭烫豆丝的时间不同,村里就形成了一种习俗。谁烫豆丝,必须准备几片折成扇形,送到各家各户,与村民分享烫豆丝的快乐。这样,在腊月,我们就可以经常吃到新鲜的炒豆了!

那些天热豆丝的日子已经远去,但那些温暖的场景,熟悉的人,平凡而真实的往事都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地闪烁。随着时间的酝酿,那些醇香的味道慢慢地沉淀在我们的味蕾里,舌尖上的花朵永远不会凋谢……会有热豆丝的一天吗?

本文作者方涛授权《印象黄陂》出版

关于作者方涛,1974年生于黄陂长玄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目前在武汉汉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