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知识的统一性,文本就带路了
小时候在父母屁股后面逛市场。南北都有各种各样的街道,如粮店、花店、布店、染坊、烟店、酒吧、油坊、茶馆、酒店、汽车修理店、屠宰场、豆腐店、豆芽作坊、馒头屋、面馆、小吃店、铁匠、中医馆、杂货店等等。特别是春节期间,总有旱船、高跷、戏曲、杂耍等民间表演。,而且场面非常热闹。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古镇无与伦比的亮点。青泰镇是哪年哪月建立的。我还没有问我的父母。因为,大染坊、铁匠铺和各种店铺里摆满了可以轻松装卸的黑色门砖,这让我从不怀疑它的古老。
在我的记忆中,古镇里只有老街、背街和十字街。河街是从哪里来的?父亲说,河街紧邻滴枪河,主要由粮油、棉花、药材、烟酒、茶叶、布匹等往来构成。据镇上老人说,抗战时期,日军沿长江深入内地,入侵豫南时,为了切断抗日队伍的补给线,派飞机轰炸沿岸商埠,古镇内的河街被日军炮火摧毁。
我曾经开玩笑说,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古镇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衰落了,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定是日本人的炸弹摧毁了龙的身体,或者让龙飞走了。古镇没有龙的保护,所以...当了50多年党员的父亲是个无神论者。他对我的话不置可否,但当谈及日军攻下古镇后所犯下的烧杀抢掠罪行时,他父亲脸上的神色,
我对风水持怀疑态度,但我不怀疑,除了风暴等自然力量的侵蚀,古镇衰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为破坏。听老人们的回忆,除了古镇里的河街被日军破坏外,古镇里的一排排建筑还是比较完整的。在寸土寸金的老街上,铺的铺面不大,大的只有十几米宽。然而,熟练的工匠有他们自己的方法一个接一个地向后发展房子。大屋后面八九重,中间连七八个天井,房屋总面积近千平方米。我有一个同学叫张,他的祖先是古镇的龙头商人,他的房子也很大,我们的小伙伴们都在里面玩捉迷藏。你可以找个阁楼或回廊藏起来,但别人很难找到。古镇解放后,进行了公私合营和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工商业改造,政府没收了资本家的财产和房屋。
那些深宅有的改造成了合作店面,有的改造成了合作企业的加工厂,有的改造成了民房,分发给没有房子住的穷人。同学张的老房子住了十几户人家。当时没有计划生育。每个家庭有三四个孩子,甚至七八个孩子。每天都有几十个人从一扇门进进出出,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对于老街来说,那些混乱的岁月无疑是一场灾难。当年,革命青年敢冲敢打,古镇周边的四五座寺庙被作为封建迷信拆除,古屋内雕梁画栋的回廊、匾额被作为“四旧”物件铲除,古街上的拴马石、石匾、石狮,甚至街道中央的青石板,后来都消失了。前人留下的东西有糟粕,但更多的是智慧的结晶,劳动的遗产。如果他们失去了,他们将永远不会再出生。
走在安静甚至荒凉的街道上,想象着踩在青石板上的感觉,在我看来,那些留下了无数代人足迹的斑驳石板,就像一面破碎的镜子,或者像泛黄的书页。仔细品味,就能知道世界上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也能反映生活中的假,丑,丑。
有人说,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而当我徜徉在破败的老街上,看不到眼中的美好,但内心更多的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痛苦。如果能穿越,我宁愿舍弃钢筋混凝土的高楼,逃离物欲的喧嚣,躲进古色古香的木屋建筑。闲暇时,我在回廊里品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去丛林里看看飞来飞去的蝴蝶;下雨的晚上,去后院听雨打香蕉的声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透过明亮的天井,看着鸽子在屋顶上低声歌唱...可惜这些场景只能像小时候看的一些黑白电影,没有色彩,声音模糊,缺乏真实感。
《清泰》本身就是一本独特的书,里面有很多精彩感人的故事。因此,从我记起事情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这个地方似乎很特别。人简单能干。他们能吃苦,爱折腾。他们总是很忙。不管他们有多穷,都应该感到自豪,尤其是在农村的婚礼和葬礼上。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村上的老人去世了,他出嫁的女儿一路号啕大哭。她的声音非常悲伤和可怜,在村子外面几英里的地方都能听到她的声音,所以每个听到和看到的人都忍不住哭了。后来才知道,这是我家乡的一个习俗,叫“丧”。遇到这一幕我很害怕。很多晚上睡不好,经常做奇怪的梦。即使村里有人死了,我晚上也不敢走。
此外,村上干旱时,一些老太太带着锅盖和脸盆成群结队地去“五女池”求雨。那时我只有几岁。我对这些事情很好奇。我经常跟着他们看热闹。我经常等他们跪在河边烧锅盖。在人们走出河岸之前,真的下起了倾盆大雨。真的觉得奇怪!
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阴影是,村里有一个六七十岁的单身汉,经常在我上小学的一片被掩埋的森林里割草砍柴,有时候很晚也不回家。有一次,放学后,我又路过那里,他居然坐在一个长满杂草的坟前。看着我盯着他。他说,“可怜的人,猜猜谁埋在这个坟墓里。我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连大气都不敢出。”。我想跑,但我想听听心里那个老光棍的话。他见我好奇,就低下头,从坟里掏出一些草,说他的老框架埋在里面了。这个女人20多岁就去世了,因为她的家人不同意她和他结婚。我听后咽了口唾沫,20多岁就去世了。我当时年纪小,好可怜,吓得不敢往家跑。身后传来老光棍哭、笑、不笑的声音,更令人毛骨悚然。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无论如何,我再也不会走那条路了。我总是绕着很远的路走,我希望很快小学毕业,因为一旦毕业,我就可以去清泰镇上初中,再也不用绕着那个墓地走了。
12岁的秋天,我如愿以偿考上了清泰镇第一中学。我去学校报到的那天下着小雨。我妈一手搬凳子,一手搬带被子的蛇皮袋。她一路上给我讲了清泰镇的故事。以前街上有好几个庙,庙里供奉的是哪些神,落枪河是怎么来的?青蛙哑坑里的蛤蟆为什么不叫?为什么青台镇过去还叫金华市?街上埋了什么人...没想到,从小和父母一起逛市场、看庙会的地方,竟然有这么多离奇的故事,我的内心激动得难以言表。我能感觉到,我妈妈很开心。她在农村打拼多年,终于看到我在城里读书,这是她多年前的梦想!
从那以后,我对清泰镇有了特殊的感情,开始每天写日记。书的背面写着这个古镇的奇特故事和思想感情。多少次心潮澎湃,想为这个古镇写一篇像样的文章,可是写的东西太多,脑子写不出来。直到2005年,那个年轻的台湾小镇因为形势被其他小镇合并,突然觉得是时候写一写这个命运多舛的古镇了。
为了写好这部作品,我多次从外地来到家乡寻找过去的痕迹。离开清泰20多年,又回到了故乡,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感情。站在一堆堆熟悉又陌生的老痕迹前,曾经嬉戏的村墙不见了,鱼虾河流散落着杂草,古朴又深邃的“汤芳南部中心县委”的房屋也被新建的高楼大厦占据。街道和两排都是废墟。只有叽叽喳喳的麻雀在夕阳下的树林里跳来跳去,古镇的天气完全没了。
我含着泪,默默地说:这就是史书上的“军事要塞”青泰吗?这是金华公主恨了一辈子的“金华城”吗?这是岳飞对金兀术之战的“兵家必争之地”吗?这是篝火年很多人大量出来的“万东地下党活动中心”吗?
世事变迁,时代往往是形成古今的时候。30多年来,人生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半。我们已经长大,但我们的家乡却在风雨中悄然逝去。幸运的是,我还有一支笔,可以用剩下的激情在纸上重温旧梦。如果我不写,过几年老人们不在人世的时候,也许这个曾经风雨飘摇的古镇会永远淹没在尘埃里,恐怕再也不会有人提起了。
家乡在后面,梦想在前面。很多时候,这些有害的梦想和理想会让我们忘记自己出生在哪里,从哪里来。我只记得远处有一个虚幻的梦在招手,于是我们像飞蛾一样冲向未知的远方。只有当你精疲力尽,精神受到创伤的时候,你才会想起,有一个故乡,从来不嫌弃你是贫穷还是辉煌,也不嫌弃年迈的父母。
岁月沧桑,不辜负荣耀
如今,这个古镇已经荒废得面目全非,老街上的登天楼也消失了。洛贡河上只有一座曾经热闹的老石桥。三眼井和七十二庙一步之遥,只剩下斑驳荒芜的古村墙,癞蛤蟆不叫坑,昔日的镇政府大院、供销社、银行大院、食品站、轧花厂、新华书店、社旗五高、粮站等。
健忘是人的天性。历史无论多么生动、鲜活、充满活力,都会因为时间的尘埃而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盲点。青台镇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偏僻角落,除了那些已经远去的传闻和遗迹,在新时代的地图上从未留下过强烈的印记。人们已经逐渐忘记这里发生了什么。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清泰人,也在记忆中失去了这段历史。我们常说,一个地方的发展,厚重的历史,才是最珍贵的气质和灵魂。那么,我想问:曾经著名的“军事要塞”青泰镇的气质和灵魂在哪里?
我的灵魂站在破败的村墙上,凝视着冒着浓烟的高大烟囱。我的灵魂走遍了大街小巷,却再也找不到熟悉的古镇。我不得不怀着一颗失落的心穿过荒凉的老街,来到村墙外的落枪河,看着这条长满杂草和凌乱树木的河。这一刻,我像一个悲催的诗人我想起了天地,没有限制,没有尽头。
空在空荡荡的老街上,只有我和几个年纪大的人。那些年轻人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带着孩子,而老街的学校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热闹。在附近的一些村庄,只有几十个孩子可以上学,所以几个村庄的学校不得不合并成一所学校。像父母一样把土地视为生命的老一辈农民,已经逐渐逝去。土地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但城市中的一个土皇帝却出租土地成为农民,而那些不愿外出但又不继承和掌握传统农业技术的农民则沦为“现代农业”指挥下的“产业工人”。城里人变成了农民,农民变成了工人。这是时代潮流还是历史周期?没人知道。老街还在,古镇的灵魂已经渐渐消逝。很多人在异乡漂泊,也许成为老板、白领,甚至陌生人,或者知识分子。谈起家乡,他们用无尽的想象表达着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眷恋,以及不可磨灭的家乡情怀。没有人愿意说自己的家乡落后、愚昧、贫穷,而是愿意被乡愁美化,把贫穷道德化,把落后浪漫化,认为丑化自己的家乡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那些被虚浮的心态和物质追求撑起的身体,无法在明绿的光影中掩饰自己的无助和迷茫,前世的故乡渐渐模糊。为此,我一再拖着自己穿过废墟,踩在茂盛的草地上,我的心隐隐作痛。一群鸟可怜地呆在废墟上,四处张望,看到有人来了,连招呼都不打。他们怨恨那些摧毁他们家园的人吗?就连旧村墙上的密密麻麻的树也已经衰败,只有一些丢弃在土堆上的破罐子破摔,说明这里曾经有人居住过。这是我梦里的绿色平台吗?这是我日夜思念的家乡吗?
虽然过去总是被岁月的尘埃所掩盖,但我始终相信,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在尘埃拂去之后,依然闪闪发光。于是,我躲在清泰老街一间破旧的茅屋里,开始回忆那些永不消逝的梦。一条残破的老街,四周一片寂静,在杂草丛生的窗前,我像幽灵一样举着纸笔进行着一次不为人知的文化突破。不是吗?如果不是这样,过几年我很快就要成为古镇的老人了,是时候让我热泪盈眶了。岁月不饶人!每一个庄稼长在土地上的季节,我们都要给予一些收获,但我们已经活了大半辈子,所以我想在有生之年实现一个愿望,利用我的呼吸来完成一个类似庄稼的使命,那就是为这片孕育了我,用自己的笔养育了我的土地保存一些东西,这可以算是对不安分的灵魂的一种粗浅的解释。人们不能忘记,不要忘记,无论你在哪里,你的脚永远不会离开这片土地!
我曾经在清泰生活了20年,那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20年,是我年轻的20年,也是我这辈子再也回不来了的20年。我身边的草和树,一人一物,一颦一笑,一闪一闪,都组合演变成我作品中有血有肉的人物。感谢青泰,我生命中有这一次;感谢这个不平凡的时代,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脚下这片土地,给了我卑微的生活和不安的灵魂。现在,我终于把从父母口中听到的故事与从史料记载和实地调查中获得的丰富材料结合起来,写完了这些文字,我的内心突然有了“耳闻真相,夜深人静”的通透和释然。青台镇被岁月化为废墟,但却是我笔下鲜活的记忆。它就像一块立在家乡旷野上的墓碑,让我不时伤心地看着它。所以,我写的这些话,不完全是小说,而是我献给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的挽歌。或者,我在故乡的土地上提前为自己写好了墓志铭。
用语言滋养生活,你的心会更坚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然,这本书指的是一本好书,对社会和身心健康都有好处。无论世界上哪个国家经济发达,文明繁荣,都离不开文化。要想有文化,就要多读书,有文字的生活书,有文字的文学书。以书为友,人生不会寂寞;用文字滋养灵魂,生命才会变得强大。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浮躁的时代,如果你多读点好书,生活不会待你不好。
“我有一本书,足以告慰风尘;用冰冷的眼神看起起落落,嘲笑做梦的人。”最后,借唐代诗人魏《我有一壶酒》与大家分享,希望我的小说《青台镇》能带给大家更多的感受和惊喜。同时也欢迎大家对我的创作提出宝贵意见,让我在未来走得更远更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