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花了150天10000元把故宫馆“搬”进了家。视频发出后,在哔哩哔哩播放量超过300万,点赞超过18万。评论赞扬了非建筑学专业的“硬核”UP大师。
这个UP叫苏,大学时在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学习广告。记者联系上女孩,理智地说:“被更多人知道会更有动力,但即使没有人像以前那样关注,你想做的事情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毕竟,那才是你真正想过的生活。”
一直保持
对手工艺品的热爱
2016年,苏毕业后,在房地产文案工作了半年,辞职回到家乡温州,成为一名独立摄影师。“我希望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苏吴晴一直保持着对对手手工艺品的热爱。“他大三的时候,就开始买衣服裁剪和缝纫的书,琢磨怎么做衣服。做好之后,我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会穿着它去上课。”她还把旧木门改成沙发,在山里把竹子砍成鱼灯,在泥窑里烧小火炉。
在过去的两年里,苏将他的探索扩展到传统文化,包括书法、绘画、岩画、陶瓷、漆器和金器修复。
零基础自学
建造故宫博物院的“挑战”
苏经常在自家院子里拍一些视频。拍摄视频的背景一直是红墙,长时间有点单调。后来在网上看到故宫的一些亭子。它们相对简单,配色也很好,所以我决定在院子里建一个亭子。
去年4月,没有建筑和设计经验的苏开始着手做这件事,并自学了诸如脚镣、拱门、彩画和深蹲等技巧。“我是这样做的,先做,再解决问题。”
苏一开始在查找资料时遇到了困难。“每个环节背后都有很多专业知识。关于古建筑的信息太少了。以前的大部分手艺和知识都是大师口述的。”
苏只能通过已有的论文、短视频和书籍获取相关知识,但应用于实践时仍有较大差异。“楼阁比例不对,全是我自己算出来的。有些结构也在摸索,昂应该作为承重,但我只是把它放在装饰性的地方,也做得很粗糙。”连苏都没有任何设计图纸,都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反正不会塌。”这是苏对亭台楼阁的最低要求。
最难做的是屋顶。“四个斜脊应该放在屋顶的四个角落。它们应该连接到同一个梁,并且彼此相交。可能这边两点是对的,放第三个的时候,因为互动的关系,另一边就不对了。带头启动全身。我一直在反复调整。”苏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把屋顶弄平。
虽然我受过很多次伤,但我也很有成就感
整个凉亭建成后,苏受了不少伤。为斗拱钻孔时,锤子会敲到手,经常会把手敲青;用凿子修补木头的边缘。如果过度,会戳手流血;当你用锯子锯东西时,你会不小心割伤手。
“还有一个严重的,就是当盖瓦。我把另一个凳子放在桌子上,踩在凳子上,盖上瓷砖。盖完了就踩了空。当我摔倒时,我的手掌打碎了一块。只用了一个星期。”
看着照片中这个曾经是自己搭建的亭子,苏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亭子建成后,苏还在旁边种了很多花,包括海鳊鱼、蜡梅、牡丹和绣球花...“在亭子下面休息一下,和朋友聊聊天,感觉很舒服。”谈起未来的打算,苏说他想再搞一个亭子。“看完电视剧《最长的一天在长安》,我想做一个唐风的亭子,有点像钟鼓楼。面积大概是故宫亭子的两倍,斗拱会更复杂。”
老师这样说:坚持也是一种天赋
在熟悉苏的老师眼里,女生受欢迎是个意外,但也不完全是真的。
王雅玲老师是苏吴晴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摄影大赛的指导老师,苏吴晴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王亚玲看来,苏很有才华,也很勤奋。
王老师说,苏吴晴毕业后,依靠自由摄影师的工作养活自己,追求梦想,一直痴迷于“东方生活美学”的实践和探索。从苏身上,王亚受到了“坚持也是一种天赋”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