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梁家辉 梁家辉版《深夜食堂》:用心了 但不好看

栏目:生活 2021-09-28 17:34:14
分享到:

演员当导演并不陌生。但是,直接用国外著名IP拍摄第一部作品的情况很少见。

经典第一,新片会放在一起对比,再加上老影迷的严厉批评。这个时候,拍好远比讲一个新故事难。

梁家辉第一次执导,直接拍了《午夜食品店》,不仅有经典,还颠覆了国剧版。他敢开枪,已经够残忍了。但是是什么颜色呢?说来话长。

然而,洗碗费了很大力气,故事还是很伤人。电影印象是重现了日剧《午夜食品店》的几个故事。

人物是戏剧人物,已经补过改了。茶饭三姐妹换成了经常加班的两女一男。

鲍克瑟和单身母亲之间的爱情,那个身患绝症梦想唱歌的歌手,这些情节基本都在电影版中重现。

这部电影也进行了改造,结合了母子俩因为一道菜而救人的故事和鲍克瑟的爱情,并和几个角色做了一些联系。

这次改编丰富了细节,拓展了人物的线索。但问题太刻意了,三流的片段叙事,太硬了,不是煽情,而是尴尬。

2

梁家辉拍的这部电影,根深蒂固,得到了安倍夜郎原著漫画的授权,但不好的是太受原著限制了。

第一,《午夜食品店》的原画风虽然颇有灵魂,但很多日剧都是原漫画的影视化。

当其他版本被改编来讲述这些故事时,观众不会买账,因为没有新意,水土不服。

第二,原著漫画琐碎的故事,写生的手法,更适合剧情多样性的体量,很难改编成电影,也很难像常规电影叙事那样讲述。

日本版的电影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是原班人马的“剧场版”和剧集的延续,所以没有被观众排斥。人物设计也借用戏剧基础,不需要特别刻画人物。

剧场版虽然有主线和主线,但其实是由几个独立的故事连接起来的。

所以梁家辉改编电影,其实比黄磊改编电视剧更难。因为午夜食品店的故事肯定是碎片化的,不适合拍电影。

第三,漫画不仅仅局限于剧情层面,还局限于场景层面。应原作者要求,改编后必须保留很多元素。

老板脸上的伤疤可能不重要。如果餐厅的陈设,甚至钟表等细节都完全一样,难免被吐槽没有中国味。

即使梁家辉邀请徐克写片名,拼命给电影加上东方明珠等上海地标,故事主体的室内场景也是这样,他终究不习惯。

《午夜食品店》邀请了很多明星作为嘉宾亮相,包括邓超的音乐人,张的拳击教练,姜的金夫人。

最有意思的是彭于晏于岩的健身教练,比如骑自行车、冲浪、斗绳,似乎重温了他在《破风》《我在垦丁》等各种职业中的角色。

但即使有几个明星,国产版电影依然没有观众基础,日版粉丝也不一定喜欢看,所以电影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吃力不讨好的困境。

回到《午夜食品店》系列的核心,不仅仅是吃,食物是连载故事的工具。

说白了就是食物和人的羁绊,最重要的是情感。

日本电视剧的菜式很简单,比如切香肠的炸香肠、卷厚蛋、黄油拌饭、拌饭等。,这些都不是复杂的菜肴。

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吃的不仅是味道,还有感情。观众在故事中被治愈和感动。

然而,黄磊版本是一个负面的例子。菜不简单,只是敷衍了事。是老滩酸菜牛肉面调料包的“美食”。

所以,至少梁家辉电影版在广告上有些克制。是的,但这不影响故事。食品广告很聪明。某品牌的酸奶、鸡精和矿泉水都正常出现。主菜看起来相当美味。

其实日剧《午夜食品店》对城市阴暗面有包容的意味。变性人,帮派兄弟,脱衣舞娘,她的叔叔...《深夜》是一个关于这些边缘人的温暖故事。

然而梁家辉电影版却将这些角色全部从善良中脱敏,逼出阳光的正能量。

一对夫妻在大城市流浪,女孩想出人头地,站在城市里,男孩想挣点钱回老家生活,这显然是他们根本价值观的差距。

结果,影片最后没有谈到他们的心理变化。两年后,出国练唱练舞的女孩和男孩重聚,相视一笑和好了?

快乐团聚的整体愿景是好的,但故事的逻辑不成立。珠玉在前,更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而且,根据日本小说,电影被移植到中国故事中,几乎都以流落街头告终。

光看这几年,这些国产版还没吸取教训吗,比如《无忧杂货店》《狩猎》《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故事有最适合的讲述方式,在国内移植外国故事有水土不服的可能。

像午夜食品店这样的小餐馆并不是中国最有共鸣的“午夜食品店”。日本风味很难复制。

如果真的想说说当地的“夜宵店”,不妨说说吃烤串喝啤酒的小摊,或者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麻辣烫。可能《人生一串》的展台编了一些故事,比这个更真实。

为什么要戴着镣铐跳舞翻拍,而不是自己创造故事?

比如午夜食品店,简单写了烧烤摊每桌食客的爱恨情仇,这边吹嘘X,那边失恋分手,每桌生活方式不同,让它看起来好看又充满烟火气。

至于梁家辉,他出演的是烤串大叔,脸上的伤疤是年轻人混在路上的勋章。那么,当我完成串门的时候,谁同意谁反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