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多数省级区划都是以地形为基础的。比如陕西、山西以黄河为界,河南、河北以漳河为界,山西、山东以太行山为界,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界。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常识,但相比之下,很多人并不知道两广的边界是什么。从字面上看,应该有一个“广山”或“广河”,在这座山的东边
那么广东和广西的这个“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要了解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两广的历史。历史上,广东和广西属于百越之地。百越是中原古人们对南方沿海地区古越人的称呼。当时古越人部落众多,中原人听不懂,所以一般称这些人为“百越”或“百越”。
当时,皇帝占领了南方的岭南,在那里设立了桂林、南海和湘乡三县,其中南海县包括了广东的大部分地区。秦朝莫南,南海郡最后一任统帅死后,赵佗取而代之,迅速吞并了其他两郡,建立了著名的南越国。汉武帝时期,汉朝派兵平定南越,在南越设立了九个郡,其中就有一个交趾郡。汉武帝认为广东刚刚平定,应该“广为信任”,于是下属官员将岭南的治区命名为“广信县”。这里的广信是广东和广西的传统分界点。
清代学者范姜曾对此进行过严格的考证。他说,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广东和广西意味着湖广的东部和西部。他认为所谓的“广”其实应该是汉代的光信,也就是后来的梧州。永安七年,统治者建立了胶州和广州。所谓胶州因交趾而得名,所谓广州因广州行政中心在广信而得名。
唐朝咸通三年,统治者在划分行政区划时,将整个岭南划分为岭南东路和岭南西路,其中广州属于岭南东路。一般认为,广东东部是岭南东路的“东”,这也是历史上两广最早开始划分东西路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