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和许广平,有人说他们震惊于忘记了自己的爱情,有人说他们的名字不公平,有人说他们毁了自己的爱情名声...
但我只看到许广平对鲁迅的委屈和坎坷。
许广平出生于近代广州第一个著名的徐百亭家族。家里人才辈出,祖上都是官员和高官。
以这种方式出生的许广平,注定要拥有常人所没有的勇气和胆量。
19岁时,我设法摆脱了包办的婚约;
23岁时,她卖掉了父亲的财产,把钱用于自己的学习。她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中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
27岁,喜欢上了鲁迅,并主动给鲁迅写了一封信,用自己的方式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9岁,没有父母的祝福,在上海正式与鲁迅同居,成为名义上的夫妻。
鲁迅和许广平也许深情真挚,但更多的是许广平的一厢情愿和投入。
许广平与鲁迅相识于1923年。
当时鲁迅在许广平所在的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中文系任教,许广平是鲁迅的学生之一。
当鲁迅第一次出现在许广平面前时,可以说没有突出的地方,甚至形象很差。
鲁迅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黑色夹克,表情冷酷而严肃。他的同学认为他喜欢乞讨或流浪。
但是许广平很喜欢鲁迅,命运真的不得不说是神奇的。
许广平在鲁迅的课上总是积极努力,但他相信鲁迅可能没有注意到她。鲁迅在爱上许广平之前,就把自己的心堵住了。他觉得自己不能爱,不值得爱,所以自然不会太关注女学生。
因此,当1925年许广平第一次主动给鲁迅写信时,他这样介绍自己:
“每次上课,你都坐在前排,认真听讲,讲得很好。”
只有鲁迅回信的时候,标题才是“广平兄”。可见鲁迅对许广平印象并不好,甚至认为她是男学生。
只是许广平真的很会调侃鲁迅。
她在信中自称是鲁迅的孩子,活泼调皮。这种阳光和阳光不正是阴郁的鲁迅所需要的吗?
她想尽一切办法找机会参观鲁迅的住所。当她意识到住所参观时,她高兴地给鲁迅写信说:“秘密巢穴已经被检查过了。”言语如此亲密和顽皮,直接瓦解了师生之间的严肃和庄重。
她总是找理由带朋友去鲁迅家吃饭。晚饭后,她总是给鲁迅写信,调侃鲁迅,刻板的鲁迅又冲回来解释。随着她来来去去,话题越来越多,他们相处得越来越轻松自如。
她给鲁迅织毛衣,买衣服,给鲁迅抄写手稿,还搞各种礼节。
鲁迅被阻隔的感情终于一点一点向许广平敞开。
毕竟是17岁的师生恋。鲁迅还有他的原配妻子,朱安。谣言遍布全城。那些道德上的批判和法律上的约束,使鲁迅极其矛盾。
因为不忍抛弃没有生存能力的朱安,鲁迅自然给不了许广平一个名字。鲁迅和许广平在一起后,其实苦了很久。他们躲开了,撤退了。
每当有客人来鲁迅的住处做客,鲁迅曾叮嘱许广平不要露面,尽量避开。
有时候要见面,鲁迅会不真诚地跟朋友解释:“这是我的学生,帮我校对。”
恋爱中的鲁迅和许广平也会去一些地方看看。但是鲁迅在参观某个地方的时候,订了一个三人间,找了一个朋友或者学生跟他一起去,弄得好像不是两个人的样子。
有一次,鲁迅带许广平去杭州,带着他信任的学生许秦文。他告诉许:“白天想去哪就去哪,晚上必须回我们酒店睡觉,每天晚上必须回来,直到我们回上海!”许秦文只能这样做,而许秦文也明白,鲁迅的本意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当时有太多的无奈。
鲁迅和许广平在一起后,还收到一封自称是鲁迅仰慕者的信。内容如下:“昨天,他们和XX人同桌。他们宣传自己的丈夫的妻子,抛弃北京的妻子与女学生发生关系。这件事关系到凌先生的名字和个人道德...于先生很不利,而王先生则以信警告……”
然而,鲁迅和许广平顶住了所有的压力和骂名,坚定地站在了一起。
许广平也明确告诉鲁迅,她不在乎任何名分。
鲁迅与许广平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只有短短的10年。1936年,鲁迅去世。临死前,他握着许广平的手说:“忘了我,管好你的生活。”当时许广平只有38岁。
许广平没有选择忘记鲁迅,而是选择继续完成鲁迅的远大梦想。她保留鲁迅的文字,坚持整理出版鲁迅选集。
在那个战争年代,徐光平的寡母顽强地生活在上海这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带着一个不到八岁的婴儿。然而,她不得不支持鲁迅在北京的母亲和她原来的朱安。
在朱安因病去世前,她对身边的人说:“徐先生对我很好,她理解我,她一直在帮助我,她真的是一个好人。”
从某种角度来说,遇到许广平和鲁迅的朱安,并不是另一种运气。
鲁迅去世后,许广平艰难地抚养孤儿,照顾鲁迅的家人。
1968年3月,因为鲁迅最后一篇稿子被拿走,许广平深受打击,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69岁。
虽然爱情从来不问值不值得,但单看许广平的一生,他25岁就认识了鲁迅,29岁嫁给了鲁迅,38岁失去了鲁迅,31年孤独地延续了鲁迅的后半生,思念着鲁迅。当他想到这个过程时,他深感艰难和痛苦。
因此,许广平去世的遗言并没有提出与鲁迅合葬,而是要求将他的骨灰撒得到处都是。或许由此可以看出,她深深地爱着鲁迅本人,她不想在来世继续爱下去。
我这辈子太爱鲁迅了!
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还可以,请点赞转发。谢谢大家!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参考文献许广平《两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