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交朋友被称为“结义”。这种友谊就像一块石头,志同道合,坚不可摧;它像蓝翔,求同气,又温润持久,故又有“结义于金兰”之称。儒家经典《中庸》认为,世间最重要的五种关系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称之为“五道”,即传统的“五伦”。
朋友之所以成为“五大伦理”之一,根本原因就在于能否互相帮助。《大戴李记》非常生动。人与人的交流就像坐船旅行,坐车,水陆并进,这样才能尽快到达目的地。先落地有助于把人拉在后面;走在后面还不如推前面的人。所以人不助人,不成功,马不接力跑不快,土不下来,垒不高,水不激水。
男性朋友也是如此。同甘共苦,可以学天地;当你分担痛苦时,你是贪婪和愤怒的。更严重的是,我们通常会选择性格气质相合的人交朋友,或者找对自己心软的人。这种友谊缺乏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共识,友谊的结束是徒劳的,这是幸运的。极端情况下会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拔剑相向,造成血案。
今天的朋友选择他们的善良和柔软,拍拍他们的肩膀和他们打招呼,认为他们很和谐,但不是一句话,愤怒加起来。——朱:《小学的》目前的择友标准和相处方式掩盖了对方的个体弱点,一味的迎合、迁就、拍肩抱臂,看似投缘,但如果不认同,就会粗暴残忍,分道扬镳。
所以,亲友之道不仅仅是一种与朋友相处的方式,更是一个认知、认同、筛选、巩固的过程。通过相处,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只有辨别真假朋友,剔除劣等坏朋友,才能巩固和升华友谊。
根据历代家训和家规,可以从“五德”和“三禁”两个方面解读亲友之道。先看“五德”。
第一,尊重。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这是亲戚朋友的前提。
亲密和亲密不是尊重。老是喝老酒,吃大肉,甚至互相较劲逞强打硬仗,犯罪。这些不是互相帮助的好朋友,而是互相伤害的坏朋友。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说:现代是浅薄的,有相互的幸福和爱情,没有鬼交那样的爱情。这样的人才能长寿。要想长久,你必须尊重他人。——朱:《小学好字》
所谓桂角,原本是一个建筑术语,后来引申为棱角和原则。成毅谴责了当时一些浅薄无知的人,把放纵当成交友的标准,不把讲原则、讲底线作为与朋友相处的方式。今天的话是“一起找乐子,斗酒唱k歌,在一个大厅里起哄,赛车,泡妞”。普通人的通俗表达方式称这种人为“朋友”。成毅的观点很明确:朋友之间一定要互相尊重,否则,很难被称为真正的朋友。
奉承阿福不是尊重。如果有人对你毕恭毕敬,不断赞美你,温文尔雅,看着顺眼,听着入耳,想得好,那就要小心了。这不是尊重、礼貌和尊重,而是别的东西。《礼记》说:
君子之爱不足,忠义不竭。——《礼记·曲礼》真正的君子为了保全友谊,不会做两件事:不强求朋友违心迎合,让自己开心;不要强迫朋友奉献他们的忠诚。这不仅是对人性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世界的经典描述。想象一下,当一个人约束自己的人性,全身心投入去取悦你,他想从你身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好处。
何尚志是南北朝、刘、宋时期的名人。他任吏部主事时,休假回家看望父母,满洲武文相继为他送行,说再见。回家后,他的叔叔何树都问他:你走的时候有多少人给你送行?何尚志高兴地说:“哦,这么多人。有几百人。你甚至不能问候他们。”言下之意就是我很受欢迎,全世界都认识。但何树渡却笑着告诉他:别人是什么样子,我不管。但你心里要明白,别人送的是人事部部长,不是你!何尚志还是不服气。何叔都说:东晋的殷浩是大明星吧?想当初,当他还是张羽太守的时候,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他回家看望父母,成群结队地送人,他很幸运地看着他。他被贬的时候,在河边停了船,风很冷,亲戚朋友都老了,看不到人!何树都想教训我侄子:你身居高位,奉承阿福的人又多,你要擦亮眼睛,看清楚哪些是真交情,哪些是假仁义!
第二,直。朋友之间的相处方式不能一味纵容和庇护。特别是,他们不能因私浪费公共事务。相反,他们应该遵循正确的道路。他们不应该违反法律法规。
东汉冀州刺史张苏,他的老朋友担任清河太守,收受贿赂。我不知道法院派他去调查处理了。张苏设宴,邀请朋友们坐下,混在一起畅谈友谊。他的朋友很高兴,说:“按照规定,我只有一天的自由。督察到了,就要戴上镣铐,成为罪的替代品。”幸好这个案子是我的好朋友负责的,所以我应该有两天的自由。言下之意是希望张苏能够想到友谊,在法律之外表现出善意。张苏直接告诉他的朋友:“今晚,作为一个朋友,我请你在你的余生谈论酒。这是私事。我们明天在法庭见面。你是犯罪嫌疑人清河太守,我是冀州刺史。我们只能走法律程序,这在公法上是公平的。”后来,张苏发现了老朋友的罪行,并建议将他们绳之以法。以无私的名义,他们像野火一样蔓延。
直,但也在语言上。宋代李邦宪的《无忧杂言》对四种语言有着精妙的判断:巧词、甜词、直词、少词。说多了会出轨;如果你想要太多,你会伤害自己。人言短不正,行恶不正。——李邦宪:《无忧杂言》
挑起纷争的语言非常巧妙;奉承的语言很好听;忠诚的话语是直截了当的;诚实的话很少。一个人的多嘴多舌通常违反道德,而他的多心会伤害他的生命。传播别人的缺点不能称之为直,帮助别人作恶不能称之为义。这句杂话是教儿孙通过语言看性格。朋友要口无遮拦,善有善报,恶有善报。你咽不下水,做个好老头就好;你不能帮助邪恶帮助非洲,把朋友困在不公正中。
第三,原谅我。是诚实,不是欺骗。唐代诗人陈子昂说
兄弟和睦,朋友真诚。——陈子昂:“座右铭”兄弟之间要强调和谐共处,朋友之间要以诚相待。
范仲淹被贬为登州太守,登州人贾安拜谒范仲淹,向他请教如何立于世。范仲淹起初并不在意,以为只是礼节性拜访。后来贾安第三次诚心求教时,范仲淹把他当朋友,直接警告他——
范仲淹以一个长辈的姿态告诉了贾安人生的秘密:既然已经得了一等奖,以后就不要再为成名发愁了。但有两个词最重要,可以一辈子留着:不要出轨。不要欺骗天空,欺骗国王,欺骗人民。后来,贾安努力工作,成为一个著名的部长。他对大家说:范老先生的“不要欺负人”这个词不能一辈子用。
历史上也有一些可悲的反例。秦末,张耳与陈郁志趣相投,相敬如宾。虽然年龄上有差距,但他们还是结婚了。秦末天下大乱,二人乘势而上。后来,被封为王,被封为侯。陈郁不满项羽,最后责怪他的朋友张耳。当夜,回汉,刘邦劝回汉,与朋友朝夕相处。陈郁提交的条件是什么?杀了,我就还韩。后来,兄弟俩相遇,陈郁最终被杀。司马迁对此深感痛惜,认为他们是人,仍然可以互相钦佩,坦诚相待。一旦失去了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就是典型的势利!
第四,规模。朋友之间不仅要患难与共,更要互相督促,互相劝导,共同提高。孟子提出了一个观点:
善良是成为朋友的方式。——《离娄下的孟子》孟子认为,朋友既然有相同的声音,相同的精神,就应该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这是亲戚朋友的第一条规矩。《菜根谭》具体阐述了孟子的学说——
虽然你可以对你的朋友慷慨大方,说出你的错误,但告诫和批评与你朋友的自尊有关。如果方法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换句话说,就是要讲方法,讲角度。王阳明教导弟子要注意劝人向善的方法:第一,让他知道你是出于忠诚和爱;第二,语言表达要温和柔和,让他听完有道理,仔细斟酌后再提高。不要激怒,但要感动和感受。不是走亲戚朋友的路,而是为了博取“朋友”的名声,没用反而有害,如果上来就乱骂,暴露了人的隐私,攻击了人的缺点。恼羞成怒的朋友会走极端,而不是改正自己的缺点。
必须说明的是,君子有错,小人有错,所谓善的责任只适用于君子。古人有小人不可谏的传统。例如,孔子的学生夏紫曾经说过:“小人犯了错,一定要写。”小人势必粉饰太平,诡辩,不听劝告。好的建议,恰恰相反,会引来嫉妒。最好的选择是什么?放了他,不要试图说服或影响反派。
第五,原谅我。就是原谅和理解朋友的缺点,永远不要用自己的优点去评价朋友的缺点。《曾家番》中特别提到:
人的性行为虽然短暂,但一定有长处。与人交朋友,如果短而不长,就不能及时在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总是阅读你的优点,不管你的缺点是什么,你可以和它们做一辈子的朋友。——袁彩:《袁氏家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与朋友互动时,避免看缺点而不是优点。这样的朋友不会长久;然而,如果你经常看到朋友的优点,了解他们的缺点,你就可以成为一生的朋友。
尊重、直爽、宽恕、屈尊、宽恕是古人亲友的“五德”。那么,“三不准”是什么呢?
第一,禁止和势利的人交朋友。势利意味着权力,而利益意味着利益。三国时期,天下动荡,走亲访友之路受到严峻考验。魏国阮武评论当时的交友风格——或以德厚比,或以名高谋私,有的则广得名声,有的则毁得很深。——阮武:在《阮子正论》中,有的人为了谋取暴利而死死抓住权力不放,有的人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与名人交朋友。如果你的愿望得到满足,你会得到到处的赞扬,如果你不满意,你会被诋毁。
与阮武同时代的钟会也发现势利的朋友不是正道,最终导致友谊的失败。对一个临时技能,利用匆忙。有人为自己的财富买单,有人钦佩自己的潜力,有人热爱自己的颜色。三者都在衰退,但间伐是天生的。——钟会:《论初学》
很多人交朋友是为了利益,有的是为了财富,有的是为了权力,有的是为了美貌。钱、权、色都没了,友谊之舟自然会翻。
苏东坡生性豪放,特别喜欢交朋友,害怕孤独。叶梦德说:“如果一天没有客人,你生病了也会道歉。”——叶梦德:《夏日记录》。如果一天没有朋友和客人,苏东坡会看起来不开心,好像生病了一样。
因为名气,苏东坡从不缺朋友。那些所谓的朋友也以和苏东坡交朋友为荣。如果你能和苏东坡分享一首诗,你将立即闻名世界。但是苏东坡知道这些人的心,但他并不介意。乌台诗案出来后,他没有说自己吃过苦,他的诗友们逃到了广为流传、遭人怨恨和憎恨的地方,掉进了雨中。苏东坡在哪里?只有孤月一人,孤峰一人。
第二,禁止给没有办法兴风作浪的人发工资。有一类人没有固定的地方,习惯了无常,却最容易引诱孩子变坏。王慧祖认为,当一个家庭的孩子不确定或血气方刚时,最容易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的一句话远比父亲、兄弟或老师的一千句话要多得多。因此,要密切关注和防止孩子与没有办法兴风作浪的人交朋友。否则,不可避免地会伤害自己的健康,失去家人。
曾国藩不断告诫家里的孩子千万不要依附小人,尤其是江湖上的三姨六女:借鬼打鬼,或者怕引鬼进屋;以毒攻毒,还是怕把毒引入心里。——《曾国藩家书》
为了和这些人交朋友,据说他们用鬼魂捉弄别人,但他们把鬼魂带进了房间;以恶制恶,却把恶引向内心。从被骗到赔钱,从造谣到侮辱家庭,最严重的是引诱家庭中的孩子误入歧途。
第三,严禁给恶人和无情的人发工资。《菜根谭》说:
农田要除草,教弟子严格交友。——《菜根谭》。农田里必须清除杂草,必须严格教育孩子交朋友。清代张锡堃在家训中说:防止家庭出现问题,最重要的是监督后人交友。遇到恶徒,全家遭殃。这些人又滑又甜,但他们就像毒药,咬到喉咙也救不了。
中国古代有一个所谓的“孝帐”——父母刚去世,孝顺的儿子们戴着孝服戴着孝帽,债主来讨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古代的家庭法禁止或限制年轻人处置财产,他们害怕伤害自己的儿孙,形成骄奢淫逸的习惯,同时也阻止了恶徒想破家的诱惑。但是路比魔高一尺。许多邪恶的恶棍想尽一切办法和富家子弟交朋友。他们今天去餐馆,明天去妓院,后天去赌场。还美其名曰独立创业,合伙做生意。所有费用都由所谓的“朋友”支付和资助。富家子弟只需要签合同,承认欠朋友多少钱。当然,合同中必须有这样一个条款:父母去世后,他们将用自己的财产清偿债务。很多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家当被无形中勒索,孩子最终跌入社会底层。
时光流逝,人性永恒。无论是“五德”还是“三禁”,古人的亲友之道,不仅让我们感知到人性和友情,也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道德理性的生活方式和应对世界的方式,给中华文明留下了可亲懂事的人性温暖和高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