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区块链发展迅速,逐渐渗透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助力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手段。2020年,中国区块链专项发展政策不断出台,支持政策密集发布。各行业利用率逐步提高,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展望2021年,政策支持、创新应用仍是区块链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块链与其他新技术的协同发展将为工业发展开辟一条新路。中国区块链将逐步形成国家发声、地方实施、自主创新、行业引领、合理监管的新发展格局。
对2021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顶层设计将进一步完善,特殊政策将继续出台
截至2020年11月,全国共发布区块链政策信息公告50条,主要集中在区块链监管、区块链支持、区块链产业应用等方面。各地区与区块链相关的政策有190多项,广东省、山东省、北京市等22个省市出台了针对区块链的专项政策,较2019年大幅增加,主要是积极推动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并对其在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监管和鼓励。纵观全球,各国与区块链相关的法案主要集中在促进创新、加强监管、采纳区块链和鼓励发展等方面。
展望2021年,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区块链的高度重视,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的顶层设计、专项政策和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区块链将真正确立信息基础设施的地位,同时向一体化基础设施演进,全面开启中国区块链发展新格局。
核心技术将继续进步,创新将趋于多样化
2020年,中国区块链的专利数量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20年,我国公开的区块链专利数量达到10393件。整体来看,区块链核心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呈现多元化发展,主要涉及区块链跨链、区块链隐私保护、区块链数据安全等技术层面。针对区块链无法互联的问题,有包括公证机制、侧链、哈希锁等技术的跨链技术解决方案。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区块链隐私保护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基于混合货币协议的技术、基于加密协议的技术和基于安全通道协议的技术。2020年,万伟链、蚂蚁区块链、天德科技、腾讯、恒通集团量子安全通信团队等众多技术团队在跨链技术领域、区块链隐私保护、区块链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展望2021年,随着对区块链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明确主攻方向,重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和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将成为区块链核心技术突破的主要方向。
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2020年,中国区块链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据CCID区块链研究院统计,实际投入产出的区块链企业超过1350家。企业细分服务涵盖底层技术研发、行业应用、行业推广、区块链传媒、区块链安全服务、解决方案、DApp应用等领域。,并且产业链日趋完善。根据CCID区块链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区块链技术创新典型企业名单》,各企业团队实力、科研实力、创新实力、产品竞争力、运营能力均保持稳定。2020年,中国区块链企业资本运营总体良好。企业深挖底层技术研发,积极布局区块链产业应用。在地区政府和区块链集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下,区块链技术和工业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投融资方面,区块链企业在华融资趋于合理。2020年上半年,8家新注册区块链企业获得投融资。受疫情影响,投融资项目增速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仍处于增长通道,行业覆盖规模逐步扩大。
展望2021年,中国区块链企业数量将持续增长,企业将聚焦核心技术研发、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等。,而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将进入稳步增长期。
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产业链更加完善
2020年,凭借其价值潜力和政策利好,区块链产业将迎来产业发展的最佳机遇。区块链产业链上中下游比2019年更加完善。CCID区块链研究院预计,年产业规模将达到50亿元左右。现阶段,中国区块链产业链主要由金融应用、解决方案和BaaS平台组成,占比分别为18%、10%和9%。与2019年相比,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逐年增加;其次是供应链应用、数据服务、媒体社区和基础协议,占比分别为8%、6%、5%和4%;信息安全、智能合约等方面占比较少,占2%。
展望2021年,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社会认知的逐步提升、场景的日益丰富以及区块链应用效应的逐步显现,将通过与其他新技术的协同创新发展、区块链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为中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应用领域将持续拓展,加速项目落地
2020年以来,区块链已在金融、政务服务、司法、医疗卫生、产品溯源、慈善、社区服务、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实施。据CCID区块链研究院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区块链项目444个,行业应用水平提升。申请落地前三位的领域分别是金融、政务服务、司法存款,分别有132个、129个、42个项目,占申请落地项目总数的68%。此外,区块链在可追溯物流和信用报告领域也在加速,分别有36个和26个项目落地。与此同时,区块链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展,在智慧城市建设、社区服务、慈善领域都出现了新的落地场景。
展望2021年,随着“新基建”的规划布局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块链在传统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金融业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逐步实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区块链和新的基础设施得到整合和应用,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区块链被纳入其中。2020年4月以来,全国新基建从部署层面稳步推进到落地阶段。据CCID区块链研究院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上海、广州、重庆、山东、云南、江苏、吉林等十个省市出台了新的基础设施落地措施。新基建本质上代表的是数字技术基础设施,而数字经济是指包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作为“新基建”的一部分,区块链技术与“新基建”其他内容的融合,可以推动产业数字化的深度转型,创造信息时代的新价值体系。截至目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零售”、“新制造”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经催生。
展望2021年,“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可以推动信息时代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从产业角度来看,在“新基建”背景下,区块链将推动数字经济下的产业数字平台建设,催生区块链+物联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一批技术融合平台,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解决方案。从技术角度来看,预计区块链将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和确认。一方面将有助于政府和社会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另一方面将促进数字经济中数字资产交易的有序发展。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核心技术和应用问题亟待攻克,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技术和应用方面,无论是公链还是联盟链,资产链问题仍然是最大的挑战之一。目前仍需进一步探索资产链的数据同步、确认和定价。另一个挑战在于跨链,不同链之间的信息和资产的互操作性亟待解决。这有利于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价值的自由流通。目前跨链的易用性、易用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空,也缺乏高效的跨链标准来促进各链之间的互联互通。此外,区块链的可扩展性较弱,尤其是TPS较低,需要通过改进共识算法、升级硬件环境、采用更高效的加密算法来记忆丢弃的数据库来提高。目前,从区块链申请和批准的专利数量来看,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中国更注重区块链发展的应用。与西方国家相比,核心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基础研究和各种尝试,解决关键技术,采取主动,增强中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发言权和制定规则的权利。
从业人员规模增加,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区块链是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融合技术。同时,区块链的发展需要与尖端技术相结合。在当前形势下,区块链需要高端人才的持续帮助。根据CCID区块链研究院的统计,中国区块链的招聘企业、职位和人才数量一直在持续增加。截至2020年11月,区块链从业人数较2019年大幅增长,但区块链人才市场技术型人才与高端复合型人才需求差距仍然较大。区块链人才尤其是“区块链+产业”复合型人才紧缺。目前,大量IT从业人员想转行到区块链领域,但缺乏专业培训经验。未来,除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区块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也要加强。
集成应用的问题需要深耕
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的一项重要技术,2020年在行业应用上增长迅速,但至今未能大规模服务实体经济。分析原因,一是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推广程度远低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普遍达不到预期。同时,相关地区主管部门无法理解区块链技术和创新应用模式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对新技术应用仍缺乏信任,认为区块链技术短期内无法取得有效成效。二是区块链系统建设涉及多方数据互联,受制于部门间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建设协调成本高,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需要打破部门间的功能壁垒和数据孤岛。面对新的挑战,相关部门主观上不愿意推进。第三,除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政务、溯源等领域的应用外,区块链在交通、家电等其他行业的部分应用还处于小规模试点运行,尚未引起预期的社会反响。
监管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20年以来,随着我国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监管沙箱不断扩大。2020年8月,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二批11项创新申请已通过评审并完成注册。随着试点城市和应用项目的落地,中国版监管沙盒不断扩容。目前,在“新基建”背景下,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国内有小蚂蚁链、原创链、量子链等公链。但公链应用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短期内对我国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与多个行业的融合,监管范围要扩大,监管场景更加复杂,这对我国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城市开展监管沙盒试点,我国监管要及时跟上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建立监管规范、提升监管水平等方式对金融科技进行有效管理,做到规范有序。
区块链技术和其他新基础设施技术的融合仍需促进
“新基建”不仅是区块链,更是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服务于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技术,区块链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是关键。探索区块链技术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有利于加快政务服务互联互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间信息、资金、人才、信用信息互通,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模式,营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落实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核心技术自主控制
第一,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鼓励区块链技术创新的研究和应用。坚持地方创新支持政策,安排专项帮扶资金。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促进区块链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围绕区块链关键技术和应用,通过设立应急科研项目、重点项目组或重大研究项目,支持区块链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促进产学研合作健康发展。二是全面整合技术创新资源。主要是聚集各种资源进行生产、教育和研究,密切关注国际技术前沿,为区块链搭建基础研究平台,降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难度。三是要结合应用场景,明确主攻方向。要紧密融合产业应用场景,明确主攻方向,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区块链与经济社会领域和产业深度融合,鼓励打造区块链融合应用和产业发展集群,着力构建创新能力强、自控能力强的区块链发展生态圈。
加快区块链学科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一是聚焦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学科建设。搭建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创新平台,推动高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联动形成人才链,培养跨学科、知识融合、技术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积极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主要是加快构建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园、实训基地为平台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区块链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同时,鼓励区块链企业设立“企业大学”,以区块链应用推广为抓手,通过向全社会普及区块链应用,搭建社会再培训平台。第三,加强区块链人才的国际交流。积极引进区块链技术的国外前沿技术开发人才,鼓励国内相关人员“走出去”,积极参加重要的国际区块链技术研讨会,通过与国外技术人员的交流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加快国内人才的培养。
开展前沿技术集成应用研究,推动新兴技术融合发展
区块链不仅仅是单点技术,还需要与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和连接。未来需要集成多种技术,形成复合架构模型。要紧盯前沿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包括布局与量子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引领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加快创建多学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区块链技术集成应用,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在应用落地过程中,逐步推进区块链与其他新技术融合,鼓励建立示范试点项目和融合发展平台。同时,新基建本身也是“区块链+”应用的重要领域,要将产业区块链与其他新基建领域深度融合,共同赋能实体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确保区块链产业规范发展
推动建立更适合区块链产业发展的监管体系。一是加强区块链基础设施安全监管。针对区块链基础设施面临的安全风险,研究了区块链共识机制、密码机制、数据存储、点对点网络、智能合约和运维管理等安全监控、审计、评估、预警和认证技术。第二,要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为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法治环境。三是推动单向监管和被动监管与区块链行业自我监管相结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的潜在风险。区块链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平台建设。重点监控区块链企业项目的安全动态,实现区块链行业的态势感知、运营、监控、动态预警、风险评估和事后分析。四是鼓励行业机构提供认证服务,为区块链行业监管提供第三方评估,保障区块链行业规范发展。
加快融合创新,积极开展新基建下区块链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计算深度融合。推动建立一批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综合解决方案和应用示范。二是各州、各地区政府要积极开展以区块链为依托的新基建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树立典型行业案例,形成示范效应。目前,中国的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政务服务、电子证书存储等领域发展迅速。针对基础较好的领域,国家和地区政府牵头,配合相关科研单位,重点组织区块链在这些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树立良好榜样,加快形成点带面结合的示范推广效应,推动区块链平台作为基础设施和实体经济的发展。第三,中国的区块链技术正在医疗卫生、慈善、物流、工业制造等领域逐步发展。要进一步找准这些领域的突破口,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提升区块链技术在其他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水平,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作者是CCID智库区块链产业形势分析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