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儿了免费让老师干 为何有些老师干着家长的活 而家长却操着老师的心

栏目:旅游 2021-10-09 04:33:25
分享到:

获取更多优质学习资源

▲1-6年级语文上册免费领取新学期预习资料▲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父母成为老师,用老师的思维对待孩子,对待教育,甚至干涉学校教育,岂不是一团糟;如果老师像家长一样,累了什么都不说,可能会混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界限,让孩子和家长失去规矩。

事实上,在教育中,“老师”和“家长”扮演着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父母是父母,老师是老师。虽然他们都对自己的孩子有爱,但谁该对什么负责,却有着明确的界限。

如果老师不像老师,家长不像家长,学生怎么可能像学生?

有时候,父母不像父母

1.经常抱怨,要求更换老师

在中小学,家长抱怨老师和学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家长“开除”老师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女人怀孕生子是自然的,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问问家长,当你孩子班上的女老师怀孕了,会有这样的担心:她有没有足够的精力把学生管理好?就像我前两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一个生二胎的女老师被全班家长联合举报:一系列犯罪三大错误!

几年前,杭州第一小学爆发了一则新闻。五年级班主任杨老师因怀孕被家长联合“辞退”。杨老师虽然有责任,但怀孕期间不可避免地需要隔天请假几次。因为代课老师对班级不熟悉,学生成绩一到二就下降了,很多家长对此非常不满。家长对“罢课老师”态度坚决,甚至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给学校施压,让学校很为难。

无独有偶,广州某小学也爆出“年轻班主任被家长联合“辞退”的消息。之所以要求“开除”,是因为老师太过温和委婉,无法控制班级纪律。

这则新闻中,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女教师被要求“辞退”。在学生眼里,她很温柔,说话轻声细语,从不批评学生,会调皮捣蛋的学生气得说不出话来。在家长眼里,这位老师和以前的班主任完全不一样,为人圆滑但不善言辞,不能很好地管理班级...所以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再沟通了,可以直接向校长汇报,快速做出决定。

对此,有教师指出,要承认家长不断指出学校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表现出对教育的关心,有利于改进教学。可能有的老师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但不注重方式方法,有的还存在师德缺失的问题,但更大一部分的抱怨是由于家长“维权过度”。

“现在家长维权意识很强。他们觉得学校工作有错误,就投诉反映情况。”青岛某小学校长认为,家长在照顾孩子时经常会犯各种错误,老师不是圣人。当家长对老师要求非常严格的时候,只能从免试的角度强迫老师做事,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初衷。

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要求动辄开除老师真的合适吗?“过度维权”这几个字真的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谁给了家长“辞退”老师的权利?父母越界了吗?

2.“教育”不是取悦父母

现在家长动辄找学校,要求更换老师,是非常不理智的,因为“教育人满意”并不等于“教育家长满意”。

“家长可以向学校表达自己对办学和教师的看法,但并不是每个家长的诉求都是正确的。有的家长对一个老师不满意,有的家长可能对老师很满意。有些父母很满意,但对其他父母不公平。”

“真正懂教育的人,是教育界的人。教育界主要以学校和教师为主。如果学校总是把家长的要求放在第一位,那就是外行人的教育。"

专家认为更换老师是学校的事。如果家长找学校换老师,不仅会让老师泄气,还会让孩子对老师不尊重,从而影响亲子和家校关系。所以批评老师可以私下交流,寻求更好的渠道。

这些现象的本质是家长以爱孩子的名义干涉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干涉就意味着越界。遇到问题,家长在沟通前是否应该站在学校和老师的角度思考?至于学校和老师,要明白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一味讨好家长。

有时候,老师不像老师

1.分配给学生的作业已经演变成了“家长作业”

前不久,云南网发布了一篇题为《超六成家长下班后帮孩子做手工家长作业》的报道。文章中提到,在昆明参与调查的74位家长中,有超过60%的家长亲身经历过“家长作业”,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

彭的父亲的孩子今年进入了官渡区的一所幼儿园,自从开学以来,他经常在朋友圈里泼冷水。他说:“有时候幼儿园布置的作业不是孩子一个人能完成的,比如做模型、风车、缝衣服等。有些是大人做不好的,更别说孩子了。

而且,有些作业比较麻烦,琐碎。在我家这样的双职工家庭里,夫妻俩经常忙着给孩子下班前的作业准备材料,有时做不完或做不完还得找同事帮忙。不仅幼儿园,中小学的家长也深受这类作业的影响。

参与调查的家长有一半以上认为这些作业增加了负担,但也有少部分家长表示很享受,认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做出牺牲。家庭教育应尽量与学校合作。

对此,老师也有所隐瞒。

“现在老师更难的是,不同家长的要求差异太大,很难调整。”青岛一位小学校长说,在同一个班级里,有些家长觉得只要孩子健康快乐,老师布置一些作业就太过分了。除了上课,我等不及布置作业了;有的家长则相反,希望老师能把学生的成绩掌握好,多给孩子布置作业,多和其他学校比较,因为他们的老师没有尽力。

嗯...名义上交给学生的作业有时会成为一个难题,转嫁给家长。“家长作业”的出现确实有老师的责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不是也与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还是自己的竞争心理有关?

2.颁布各种微信和QQ群任务

互联网时代,QQ群和微信群已经成为家长和老师交流的重要平台。但是,有些家长在群里随时对袖手旁观感到紧张和疲惫,因为老师会随时“空掉”这个任务。

“最烦的是下班后老师突然整理各种打印手写的作业,或者突然让带不在家的东西。”女儿上四年级的李女士说:“上班前还有时间准备这些任务,但下班后该怎么办?晚上跑出去找地方打印找地方洗照片?”

“每天下班后看着班里的微信群,没有任务。回家吃饭后没有新任务,心里安定多了。”李女士觉得,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确实是家长的责任,但上学终究是孩子的事,家长不应该每天下班后就进入“上学”的状态。

与这种对“等待”的恐惧相反,青岛一位小学校长说,当一位班主任建群时,他并没有怎么使用,所以班里有些家长发现了自己,质疑班主任不够负责,没有和群内家长沟通。

厘清“边界”,各司其职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司其职,密不可分

关于家庭教育,在2016年全国校地合作经验交流大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提出了一个话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已经超越职能,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家庭教育也在取代学校教育。比如家长批改作业,家长辅导作业,家长陪孩子学习...这是对家庭教育职责的逾越,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教育活动不能转移给家长。

他认为,家庭教育不应该再把重点放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上,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孩子应对学校和入学考试上。要重点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也有责任引导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学会学习,但这不是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

相反,对于一些错误地认为一旦送孩子上学,教育的责任就完全在学校家长身上的家长来说,更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因为只有让孩子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把事情做得更好,在孩子的成长中,他们是分不开的。

对于学校教育,潍坊高新区清平小学校长吴认为,学校教育更重在做事,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学校教育属于专业领域,教师是专业人才。所谓技能特殊化。教师的专业领域和专业能力需要专业理念和技能作为支撑,需要相应的资质和经验,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胜任的。

2.老师像老师,家长像家长,学生也可以像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与家长坦诚沟通。与家长沟通前做好充分准备,注意沟通中的技巧和方法。年轻老师可以问更有经验的老师或者心理学书籍。

老师和家长地位平等,沟通时要尊重家长,语言要得体,肢体语言要正确。用温暖、体贴、委婉、微妙的语气与父母交谈。如果加上幽默风趣,气氛会更加和谐轻松。另外,孩子的情况也是他们的隐私。批评孩子的时候,要考虑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和面子,找一个相对私密的地方和家长安静地交谈。

除了用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来提升自己,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缺点、家庭基本情况等。有了准备,你可以和父母谈谈。你掌握的信息越多,在沟通中就越占优势,也就方便指导整个沟通过程。沟通前的充分准备也能让家长意识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感受到老师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

教育学生讲究方法,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发现他们的长处,不做违背师德甚至违法的事情。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可能性,严格履行行业职责,对孩子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审核判断。

作为家长,要明确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评判老师。我们认为老师有很多缺点。有意见可以私下和老师沟通,互相理解尊重,注意方式方法。

明确言行的重要性,以人格影响孩子的人格,以自己的榜样示范和教导。生活中多关注孩子,即使很忙也要倾听,因为陪伴是孩子长大后最好的礼物。

对于一般作业,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动手操作,可以让孩子动手练习,让孩子在不断的“试错”中体验自己。

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关系是共情。老师和家长只有目标一致,互相尊重信任,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只有家长像家长,老师像老师,学生才能像学生!

特别声明

所有图片、文字、音频、视频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我们无法确认,否则我们将标记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