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无线充电技术不创新,有线充电方式依然是最佳选择。自从GaN和GaN逐渐普及,大功率充电头越来越多,巩固了有线充电的地位。作为一个有充电焦虑症的人,快速充电的高效率大大缓解了内心的焦虑,减少了等待时间。所以,在“选择充电头”这件事上,就清楚地说明了“花钱买时间”的重要性。
当大家都在玩《五福易安》的时候,我还是它的评价迷。与慢充相比,快充有突出的优点,但也表现出一些缺点。即高电压+电流会对电池造成损耗,从而影响电池寿命。同时,细微的过程都在电池管理的控制之下,无法直接展现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两年我的苹果三件套用的是快充慢充,差不多是73倍。对于2-3年的产品更新频率来说,快充并没有影响什么,更多的是心理因素。
本着“慢充免费,快充自己用”的原则,我开始大量的快充。有的测试后赠送,有的放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自用。总之,他们在折腾。
最近,我们启动了第二代Zen dur S3。虽然盒子上写的是Pro,但我们知道是老实的二代取代了一代。要知道65W氮化镓充电器的品牌很多,价格基本都卡在100到200之间。其中,我建议你不用考虑单币支付。差价小,不切实际,不如一步到位。
因为竞争激烈,新产品必须有东西卖。S3一代在上一代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瘦身,这对于65W电源的充电头来说并不容易。
S3一代仍然沿用了Zendure一贯的罗马柱设计,线条简洁,风格和价值始终在线。严格对比两者,S3一代取消了充电提示灯,Logo设计则进行了立体处理。从细腻感来看,二代其实比一代略胜一筹。
65W充电头基本都是又粗又长的,所以折叠插脚绝对不可或缺。与上一代相比,S3一代更趋向于方形、较厚和较窄。顺便说一下,比较底部每个端口上标记的参数。C1+C2的两个港口有所不同。第二代可以实现45W+20W的65W全功率输出,其他基本一致。
目前一个USB-A+两个Type-C已经基本达到这个尺寸下的极限,持续加码必然会导致尺寸和价格的翻倍增长。因此,成本控制允许各品牌将三口快充头维持在60~65W的输出功率范围内。目前30W的输出极限可以通过小充电头实现,但对于多台设备或笔记本电脑来说还是供不应求。早期MBP用18W PD快速充电的时候,充电的时候出现了停电,出行的时候就更不值得一提了。65W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笔记本电脑的供电和充电需求,而S3 II为线上名人Thinkplus口红充电的电源远小于之前的电源,可见目前的快充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估计这个实际测量和我预期的差不多。在快充支持协议和充电效率方面,没有虚标,性能稳定。PD握手仍然很快,实际环境能否满功率输出完全取决于设备本身电源管理的调整。S3第二代的65W可以保证输出功率的上限和多台设备同时充电时的快速充补需求。
比起充电,我可能更担心温控性能。氮化镓毕竟是个硬汉。考虑到65W不是省油的灯,全速燃烧的时候就成了我评判t a的标准。这一代S3换成铜板散热。当第二代S3全功率输出半小时,测得的最高温度约为50~60度。日常生活中,满电输出应该是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所以温度没有那么高,大概在45~50度左右。呃...感觉和上一代一样热。
充电头的选择太多了,但对于旅行者来说,考虑到充电速度快、接口丰富、便携性好,S3一代在市场上没有直接竞争对手,更轻、更小、三口输出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领先地位。至于价格,iPhone12当时省下的两百块钱刚刚好。应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