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后,东北军主力回到关内,滞留在关内的东北军突然变得孤军奋战,面临生死抉择。一些怕死的人向日军投降,但很多官兵也选择了保家卫国,与日军战斗到底。
本期有一篇关于马占山将军领导的江桥抗日战争的文章。在上级日军的进攻下,齐齐哈尔虽然落入敌手,但黑龙江部队并没有停止抵抗。日军进入齐齐哈尔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931年11月20日,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反击,打了一场漂亮的仗。这一次,主角是中国骑兵。
众所周知,日本侵略者在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上普遍优于中国军队,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骑兵。东北既有连绵起伏的山脉,又有一望无际的平原,非常适合骑兵躲藏和作战。东北军最多有八个骑兵旅,是中国最强大的骑兵部队。
东北的野民俗为骑兵部队提供了优秀的部队。除了蒙古、达达等少数民族战士外,马匪、大胡子等一大批亡命之徒也是东北骑兵的重要组成部分。张、、马占山等高级将领都是绿林出身,招募这些人自然是好的。
发起这场战役的中国骑兵是马占山指挥的黑龙江骑兵。他们突袭的目标是日本独立山炮第一联队的管理部门和一支庞大的行李队。从番号可以看出,这支日军是一支后勤部队。由于日军一直不重视后勤部队的保护,黑省骑兵抓住了机会。
这支日军中军衔最高的是侍郎高。发现中国骑兵猛扑过来后,高远刚想组织部队抵抗,却看到大包袱队居然放火烧了重物资,他先溜了。
大包袱队是日军特有的军事语言,也属于后勤部队。他们用马车或驴车来运输货物,如果在危机时刻扔掉货物,他们可以很快逃离。事实上,他们也做了同样的事情,离开了管理部门,逃跑了。
高气得大骂,无奈之下,只得组织自己的军队突围,向主力部队求救。他带着手下冲进附近的五诺头镇,希望通过盖房子来坚守援助。
黑省骑兵不多,决定放弃擅长逃跑的大包袱队,集中力量围歼高袁钟。骑兵的速度优势终于发挥出来了。高远刚跑进乌诺头镇,还没来得及修筑工事,骑兵就冲了进来,开始与日军展开了近距离的战斗。
不是作战部队,打算作战的能力本来就差,面对黑骑兵省完全处于劣势。战斗打得干净利落,没用多少时间就歼灭了管理部,打死了高、等41名日军,只有一人逃脱。
等到日军机械化援军赶到时,来去如风的黑省骑兵早已离开战场,只留下地上的日军尸体,日军找不到人报复。高远中佐也成为齐齐哈尔战役中阵亡的日军最高级别军官。
这场战斗无疑是一场非常漂亮的骑兵突袭。虽然规模小,但意义重大。与日后的平型关之战有很多相似之处。就连被袭击的日军也是像大包袱队一样的后勤力量。
古往今来,骚扰和攻击敌人的后勤部队一直是游击战中千方百计的战术。幽灵游击队一直是侵略者的噩梦。从抗日战争和越南战争到阿富汗战争,即使是最强大的现代军队也无法与游击队抗衡。
这一次,大放异彩的黑省骑兵由将军吴组建,曾参与消灭八步扎布马贼的战斗。这个巴布扎布得到了日本军队的支持,试图策动满洲和蒙古的独立,被东北军杀害。这家伙本身并不出名,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媳妇——川岛芳子。
张学良入关时,带走了黑省大部分骑兵。马占山战前紧急扩编为两个旅,但实际兵力只有两个团。马占山本人就是骑马高手,他对骑兵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
在马占山的战后总结中,对中日骑兵进行了分析。他说日本骑兵只是用来侦察和运输的,实际上只是骑马的步兵,下马后才会开枪。从小与马为伴的中国骑兵,骑术纯熟,能一次射砍,远超日本骑兵。
可惜这样的战斗太少了,马占山和他的部下更注重正面战场,这恰恰是日军的强项。直到持久战理论出现,游击战才被提升到战略高度,成为中国军民化败为胜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