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大家都说石头无情,所以有“铁石心肠”二字。然而,这些无情的石头是最对温度敏感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开篇就说《女神补天》里有一块没用过的石头,被遗弃在大荒山的青脊峰下。广大而神秘的人们从这里经过,他们被灵性化,通过施法被带到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过了多少代。空空道教路人路过。当他们看到石头上燃烧的故事时,他们被石头委托并复制和流传下来。到了曹雪芹手里,他就成了一本书。
2019年9月21日至10月10日,安美术馆举办了名为《记》的艺术展。在碑林博物馆藏品的基础上,Xi美术学院的30位艺术家共展出了34件作品,包括4件录像作品、2件装置作品和2件表演作品。“当物体的记录方式转化为精神表达,非物体的记录方式转化为数字艺术时,人就很难了。
1.
石头中的历史。
用石头记录社会生活、历史文化是人类世代相传的成果,以岩画为主的石雕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岩画是指岩洞、岩壁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和浮雕的总称,岩石已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材料。最早记载岩画的是李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了20多幅岩画。
在中国西北宁夏贺兰山,春秋战国至西夏时期,生活着羌戎、石悦、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游牧民族,他们在岩石上描绘了放牧、狩猎、祭祀、战斗、娱乐、舞蹈等社会生活,以及羊、牛、马、骆驼、虎、豹等各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展现了原始氏族
马在蒙古语中被称为“贺兰”,山雄伟壮观。如果马儿驰骋的贺兰山,还保留着远去游牧民族的苍凉与悲壮,那几千年前的面孔和动物就像图腾一样令人敬佩。看过岩画,站在山顶,突然明白了岳飞的那句话“驾长车,踏过缺了的贺兰山”。野心是饿了吃路虎肉,笑了渴了喝匈奴血的野心。
2.
石碑如林。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古代人用抽象画和符号记录,文字一旦诞生,我们从未见过的山川变迁就存在于字里行间。石刻上的铭文虽然没有名字,但却道出了一个人的一生。
Xi安碑林,因碑林耸立而得名,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在京师长安城国子监内设置的石台小经和开城石经。展览由三部分组成:碑林、石刻艺术等文物展览,其中包括许多国宝。《开城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整套石刻经典;还有著名的书法家于世南、赵孟頫、欧阳询、王羲之,甚至苏轼、黄庭坚、米芾。
作为叶芝美术馆在Xi安的开幕展,《石头记》以碑林博物馆展示的内容为线索,对艺术本身进行了探索。这是Xi第一个以“碑林”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是当代艺术家在传统基础上对当下艺术进行思考的结果。
艺术家从碑林古石刻中获得灵感,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新的艺术创作,是对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的反思,也是对碑林石的全新解读,从中也能感受到叶芝美术馆的艺术方向和内涵。艺术评论家彭德先生看完展览后评论道:
石头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造的。这两种石头转化为艺术品后,就不同于天然石和人造石了。加上作者的意图,再把这部作品呈现给观众,展现了另一种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彭德先生还专门为展览创作了两幅架上绘画。
策展人孙曼在展览序言中写道:
本次展览以Xi安碑林博物馆的内容为线索,思考当用来记录历史事件的文字和图像转化为数字算法时,这种从物到非物的转变将如何影响我们。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Xi安需要美术馆、画廊、艺术空室等基于传统思考当代的机构,就像叶芝美术馆一样。他们的存在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新鲜血液。
时间是沉默的,但石头会说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