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思想 伟大的思想家荀子 是属于儒家还是法家

栏目:军事 2021-09-21 02:14:17
分享到: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文化最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空之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很多学校,历经几千年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我们今天的思想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荀子的治国理念与孔子相同

荀子,名卿,战国末期赵人。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和政治家,被称为“荀卿”。是当时公认的思想大师。荀子有两个弟子,韩非和李斯,他们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法学家,所以很多人认为荀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然而,根据《荀子·天论》:

“天上者不知日月,地下者不知水火,物中者不知珠玉,人中者不知礼义。因此,如果太阳和月亮不高,光就不亮;水火不积,则惠润不盛;如果祝玉见不到外面,王公就不认为它是宝藏;礼义不加国,则名利不白。”老人的命运在于天,国家的命运在于礼。"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荀子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秉持着和孔子一样的治国理念。当儒家的开创者孔子目睹春秋时期混乱的世界时,他非常痛心。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了烧杀抢掠等令人绝望的行为。州长失去了州长的角色,人民失去了责任,国家被摧毁,他们的关系也失去了。

即便如此,孔子相信这个混乱的世界是可以拯救的。只要人们忏悔自己,即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王室的礼仪,牢记五德八德,善待世界,世界还是会恢复到最好的样子。孔子不仅仅是会说话,他身体力行地周游世界,聚集弟子传递他的思想,希望把儒家的仁学传播到世界各地。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是荀子的弟子

荀子自命为孔子的继承人,认同孔子的治国理念,认为天下应该以礼育人。他批评了许多学校,但只尊重儒家思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应该是儒家的弟子,但以荀子的历史地位,他在儒家五贤、孔子十贤之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这是为什么?

荀子认为,失礼不是天下之错。但是,想要世界重拾礼仪,仅靠老夫子教育世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用合理的手段教育世界,这与法家的行为方式有些相似,因此被很多儒生否定。但是,荀子的思想并不偏向于法家,而是法礼并行。据荀子强国:

故曰:“以损待人,以详待之,以劳无烦,以尽待之,以秦待之。虽然,它有它的意义。这就是全部了,但是这个县作为国王的名声远远落后了!"

不难看出,荀子的思想核心仍然是儒家的礼仪思想,但他认为实施礼仪需要合理的手段来教化天下,但这种手段不能太严格。

荀子画像

荀子将法律约束作为一种教育方式

正是因为荀子的思想一直与法家思想相近,才慢慢披上了儒家核心之外的法家外衣。礼和手段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我们的荀子大师的思想是超前的,他提前认识到了殊途同归的道理。但是,考虑到战国时期人们的智慧,他很可能会因为与儒家观点不同而被当时的主流儒家所排斥。

《荀子》的古代版本

这里,笔者有一个疑问。说到一个词:霸王,大家会想到什么?能扛鼎的是西楚霸主项羽,还是继承父业的江东霸主孙坚?如果你能想到以上几点,说明你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作者借此机会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说到另一个词:王霸,大家会想到什么?我在这里并没有骂人的意思,我只是想用王霸的方式来解释荀子的启蒙。

什么是王霸?王霸是国王,专横跋扈。什么是王权?什么是欺凌?王道是指孔子、荀子等伟大的儒家先贤提出以德服人,意思是统治者利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影响世界,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这也是儒家的核心政治思想。而霸道,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用武力来说服人,统治者拥有暴力的国家机关,而他们通过暴力来约束人来达到统治者的目的。这也是法律的核心思想,正如所记载的那样:

”皇帝总是说:“犯人是世界的生命。“凡破大禹,常诣关林听之。”最初,魏文侯的老师李悝写了六部《法华经》,尚军将其作为秦朝的象征接受。"

儒家创始人孔子

荀子之所以决定改变方式,用法家之道来强迫世人接受儒家的仁,是因为他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发现孔子并不被王公们所认可,这也反映了他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儒家思想的发展,敏锐地发现了儒家思想不被王公们重视的原因。

也就是儒家思想比战国时期的混战更适合大一统的时代,战国时期的君王更喜欢约束百姓,获取人情优势,从而在战争中以更强的肌肉取胜。因此,笔者认为,荀子此举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儒家思想而采取的灵活措施。

厚重的法律经典

这种举措为法家的另一代表人物韩非子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他从荀子那里学到了荀子的思想,而他作为韩国贵族对法律的杂学进一步完善了法家思想,这也是后来的学者认为荀子是一个法律人物的重要原因。

荀子和孟子对人性有不同的看法

与儒家圣人孔子相比,作为亚洲儒家圣人的孟子对荀子的对抗更为激烈,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碰撞,即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孟子认为,人生的开端本来就好,根据《孟子·离娄章句·第二十八节》: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别人,是因为他的本意。君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慈的人爱别人,谦恭的人尊重别人。“爱别人的人永远爱他们,尊重别人的人永远尊重他们。”

在此基础上,孟子才能继续贯彻自己的思想。在他看来,恰恰是因为人性本善,但被泥泞的时代蒙蔽了双眼,就失去了本性。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承者,他的职责是用儒家思想教育世界,睁开眼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此,君主和臣民互不相同,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孟子的儒家雕像

孟子之所以被称为“亚洲圣人”,是因为他的思想基本上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当然,他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有一些改进,但绝对没有超出孔子设定的范围。因此,他的性善论观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孔子的性善论。但是荀子认为生命的开始和固有的恶有关,并对此进行了解释,根据荀子《性恶论》中的记载:

“人性本恶,善有善报。当今人的本性,生来就有好的好处,是适合的,所以争生而辞职让死;生而有疾而有恶,顺则有正,故贼生而有忠而有死;生来有耳目之欲,好色和谐,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但是,按照人性和人情,它必须是竞争出来的,适合犯罪和混乱,并且是暴力的。

荀子认为,正是因为人性本不善良,所以儒家的仁学思想才不能广泛传播,所以我们有必要迫使世界改造人性本善的人,这样儒家思想才能普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他的观点与孟子不同,但两人都在努力更好地传播儒家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荀子的思想仍然以儒家思想为中心。

荀子陵

结论

将荀子的思想与其他人的思想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荀子无疑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儒家圣贤中应该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虽然他的核心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但与孔子、孟子等人相比,他的晋升过程过于极端,类似于法家的风格。而且,由于他培养了两位历史地位突出的著名法学家李斯和韩非,很多学者也认为他其实更倾向于法家。

因此,当我们仔细回顾荀子的人生经历,分析他的心路历程时,从治天下、育人之道来看,荀子无疑具有儒家思想的核心。只是儒家中这个另类的人物始终不能被大多数儒生所接受,只有少数零星的儒生会称赞他。直到近代,有人开始研究荀子的思想,也开始正视这个在儒家思想中被冷落的人物。发现现代的一些治国思想与荀子的思想是一致的,他的地位开始逐渐上升。

参考

1《荀子》荀子

2《资同治鉴》司马光

3孟子孟子

本文内容100%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朋友们订阅、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