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之作 元代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作

栏目:教育 2021-09-26 02:40:25
分享到:

查洪德教授认为,元代文学研究有两大任务:一是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元代文学。中国元代同时代空的文学创作,无论南北之地,人之美,身之雅俗,都必然体现出这种共有的文化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共同的文化精神,元代中国文学才得以整合,中国文学史上的“元代文学”概念才得以产生。二是以求真精神追求元代文学的本色。元代文学研究如何求真?查洪德教授认为:首先你要真正了解你所研究的时代,你要真正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其次,要认真筛选文件,从大量可靠的原始文件中得出客观结论。

书写元代文学史的新面貌,是查洪德教授的夙愿。

查洪德教授于1990年开始研究元代文学,至今已有三十年。在30年的艰辛探索中,查洪德教授认识到,虽然20世纪元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尤其是20世纪初元杂剧价值的发现,是对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大贡献。进入21世纪,元代文学研究也呈现出新的面貌,但元代文学研究始终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这些方面没有重大突破。

杨维桢在晚节堂的诗

第一,三大隐蔽处造成了元代文学史的不完整。

“辨中易”的观念遮蔽了宋元、元明时期的一批作家,否定了元代文学的整体成就。由于元朝是“异族统治”,人们在很多方面都不承认或不愿意承认其成就。这是一种古老的偏见,在民族情绪激烈的现代尤为强烈;“一代有一代文学”概念的模糊,导致了除了元曲之外没有其他文学的认识;强调政治和宗教的功能,以及道德评价的遮蔽,遮蔽了大量被认为只是自我表现、不反映现实、缺乏批判和战斗性的作品,造成了元代文学价值评价的扭曲。这三个概念对20世纪的元代文学研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第二,整体视野的缺失造成了元代文学史的碎片化。

20世纪,元代文学研究完全割裂了不同的文体,严格保持了各自的界限,不注重文学的整体性。它的缺点显而易见。在元人眼里,不同风格之间没有这种不可逾越的界限,但它们又各不相同,但又绝非毫无关联。在后来的文学史家眼中,在体制、内容、审美趣味上相差甚远的诗词歌赋,在元人眼中却相去甚远。

易贤《南城咏古》

根据不同民族的理论,近几十年来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总是试图寻找元代文坛少数民族作家的独特性甚至独立性,遗忘甚至消解了元代文坛的统一性。元代有大量来自蒙古和色目人的学者和诗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学者,是为了扎根中原文化,学习中原儒学。元代多民族文人交游广泛,共同参与文化文学活动,并在活动中相互深度融合,达到精神上的和谐。不同民族的学者有着相同的民族和文化观念,有着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身份。

查洪德教授认为,元代文学研究的缺失,是对多元文化碰撞融合形成的元代文化共同精神的追寻,是在这种共同精神的影响下,元代各种文体、各部分文学所呈现的时代共同特征。对元代文学进行整体考察,全面、完整地把握,进而发掘其独特的特征和价值,是查洪德教授的学术目标。

在《元代文学通论》中,查洪德教授不囿于偏见,从大量的原始文献入手,打破了元代文学研究的国界、地域和时间界限,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元代文学的立体图景。既有对元代文学的整体把握,也有区域研究、群体研究甚至个体研究。本文从全能和实证文学的角度,对元代的文学现象或精神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分析,如大气象、厌乱、文道合一、多源多竞统一、下层文兴、雅俗分离、中外融合等。,涵盖了元代诗歌、散曲、杂剧、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从中我们可以准确地观察到元代的文学特征、文人精神和作家文章

这本书语言流畅,逻辑严谨,思辨性强,见解丰富,极具学术价值。它填补了元代文学研究中空的空白,是元代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为元代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局面。

相关著作《元代文学通论》

关于作者

查洪德,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元代文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元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若干项目。主要著作有《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歌》、《姚艾集》、《元代诗学通论》等。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元代文学研究的权威专家查洪德教授的著作。全书从全能文学和实证文学的角度对元代文学现象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分析。它涵盖了元代诗歌、散曲、杂剧、散文等体裁,准确地观察了元代文学面貌、文人精神和文学流派的演变,全面勾勒了元代文学的真实面貌,消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元代文人和世风的误解。

正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