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的选择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培养基中病原微生物并使其无害的制剂。与抗生素不同,它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播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有:
过氧化物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
含氯消毒剂:指一种能溶于水产生具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菌活性成分常表示为有效氯。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白香精等。
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
酒精消毒剂:乙醇是最常用的消毒剂。
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碘伏。
酚类消毒剂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和苯酚衍生物,如来苏儿。
另外还有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都是杂环类消毒剂;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氯己定和苯扎溴铵。
适合家庭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碘、碘伏、紫糖浆、酒精、84消毒液、94消毒液、滴剂、来苏儿、漂白粉等。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在56℃、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中30分钟可有效灭活,而氯己定不能。冠状病毒属于包膜亲脂性病毒,所有批准的脂溶性消毒剂和物理消毒方法都能有效杀灭冠状病毒。人们经常使用酒精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进行家庭消毒。
正确使用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和消毒效果与有效氯的浓度直接相关,而过氧化物消毒剂也与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直接相关。家里常用的消毒剂见下表1。
表1家庭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情况
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1.一般注意事项
每种消毒剂单独使用都很方便;避免混合消毒剂;在某些情况下,不建议喷洒消毒;包装标签要清晰醒目,避免使用饮料瓶,防止意外饮用;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避免儿童食用或误用。
2.使用含氯消毒剂的注意事项
配置:配置、稀释或分装时,应进行必要的防护,并佩戴口罩和手套。配置方法、稀释比例等。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液目前配制使用,在空空气循环条件下用冷水配制,配制后使用时限≤24小时。建议将粉末或片剂或溶液加入水中,但不建议将水倒入装有粉末或片剂或溶液的容器中。
使用方法:消毒时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后,用清水再次擦拭。含氯消毒剂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一般不用于皮肤表面消毒。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应注意有色织物的消毒。避免与酸性消毒剂如洁厕剂混合。一方面会降低消毒效果;另一方面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健康。
储存:粉末应避光、防潮并密封在阴凉处。水剂应避光、干燥并密封在阴凉处。本品为强氧化剂,不得接触易燃材料,远离火源。
3.75%酒精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对酒精过敏者慎用,不可口服。如果只用酒精进行手部消毒,建议消毒后使用护手霜。不适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不能用于空空气消毒、喷洒或大面积使用,如拖地、洗车等。使用时保持室内通风。不宜用于血液、脓液、粪便等有机物污染的表面消毒。使用前,清除周围的易燃材料,避免明火。电器表面消毒前先关闭电源。酒精火灾可以用湿抹布或灭火器扑灭,但不能用水。
储存:储存容器必须密封,使用后要盖紧密封,否则酒精的挥发会降低消毒效果,存在火灾风险。储存时应小包装,单瓶不超过500毫升。在家里囤积大量酒精是不可取的。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要放在火炉等热源环境或电源插座附近。
4.消毒剂误用和误用的应急处理
各种消毒剂对中毒都没有特效解毒剂。中毒后,中毒患者应立即搬离现场,脱下被污染的衣服,保暖,加强监护。
皮肤接触后,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洁患处至少15分钟。有红肿、水泡、糜烂、渗出者,按常规皮肤科治疗。
溅入眼睛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冲洗15分钟。有持续的疼痛、畏光和流泪症状。可以局部涂抹氯霉素滴眼液或红霉素眼膏。如果症状继续恶化,立即就医,并请眼科医生治疗。
吸入性中毒应立即转移至空通风场所,保持呼吸道通畅。当痰或唾液流出时,应及时吸痰治疗。如果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应给予吸氧和支气管痉挛。
口服中毒后,不建议洗胃、呕吐、导泻,尤其是强腐蚀性消毒剂。100 ~ 200 ml牛奶、生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应立即口服以保护消化道黏膜;不提倡使用酸碱中和剂。积极补水,注意维持水、电解质的酸碱平衡,预防循环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血液透析。因为患者长期不能进食,所以要注意营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