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顶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五台山五大禅处之

栏目:国际 2021-11-25 09:19:23
分享到:

菩萨

位于仙通寺后面的灵九峰上,相传文殊菩萨住在山顶,故称菩萨峰,又称文殊寺,又称真荣源。菩萨顶是五台山五大佛寺之一,是世界遗产名录中列为文化景观的十大寺院之一。

站在刻有“顺治皇帝龟山庙”的照壁前,默默念着“龟山”二字,分不清皇族的龟山是活着的还是不负责任的。

从菩萨顶上的大照壁往上看,殿前的108级石阶犹如天宫中笔直站立的阶梯。佛教徒认为人有108个烦恼,摆脱烦恼的方法叫“法”。寺庙前的每一步都象征着一种“修法”。踩上一个台阶意味着解除一种麻烦。石阶是非凡的佛教之地。立于石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坊,四柱三门,上下三层,七层,气势恢宏,色彩斑斓。牌坊中门牌匾上有康熙皇帝题写的“灵峰胜境”四个镀金大字。

经过牌坊后,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在这段石阶中间,铺设了一条斜路,上面刻着九龙吸水图案。九龙在翻腾,互相缠绕,真的是一条“活龙”,和北京故宫清路的铺设没什么区别。

在这个石阶的顶端是带有元牌匾的山门。

菩萨建于北魏孝文帝,唐、宋、明三代重修。菩萨巅峰在清朝,顺治十三年改为雍和宫。清朝皇帝、蒙古王公、藏族喇嘛常行五礼,一般住在菩萨顶上,从而确立了菩萨顶在五黄庙中的主导地位。菩萨庙是参照皇家制度建造的。殿内覆黄、绿、蓝三色琉璃瓦,金碧辉煌,五公冠。

矗立在东院的乾隆皇帝纪念碑是由一块方形巨石雕刻而成的。它的身体高达六米,四边宽一米。铭文刻有四种语言:汉语、蒙古语、满语和藏语。它是五台山最高的石头纪念碑,也是珍贵的艺术瑰宝。寺内还有明清时期的碑刻八处。

大雄宝殿宽三层,深两层,山顶单檐歇息。殿顶琉璃黄瓦,正殿四周石砌回廊,内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三佛。中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在拜五台山的时候,曾经在这里讲学。

文殊殿重建于清代,宽三间,深两间。它有一个屋檐和一个用玻璃和黄色瓷砖覆盖的屋顶,一个金色和青铜的法轮被放置在寺庙山脊的中心。虽然已经过了几百年,但它的颜色依然鲜艳如新。

正殿前有石牌坊,崖上有康熙御笔所写的“五圣”二字。

寺内佛坛供奉文殊菩萨和彩塑泥塑,东西两侧佛坛上摆放着十八罗汉。菩萨顶上的文殊菩萨殿是朝拜者必须朝拜一周的地方。

前院西殿有一尊右肩插箭的文殊菩萨泥塑,乾隆皇帝赐作插箭文殊。

山蔡洞

山彩洞分为上下两层,相距100米,下层为主殿。下院建于清嘉庆年间,上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山彩洞是顺治皇帝出家的传奇之地。面对清水河,风景很美。

清水河一片哗然。隔着庙乐桥望去,山彩洞的门被玻璃覆盖,中拱上的“山彩洞”二字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写。

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为正门、舞台门、大雄宝殿、后殿。

戏台门为清代遗物,内有密钦佛。

大雄宝殿三座大雄宝殿,殿前供奉“华严三圣”,成为十八罗汉,背后塑观音,两侧有福星龙女相胁侍奉。

后堂为四廊密钦堂,主要供密钦佛使用。左右两侧,分别有四臂观音、文殊菩萨、绿度母、宗喀巴等隐匿造像。

近年来,弥勒寺后面用水泥铸造了一座几十米长的高塔。高台上一字建成十座新亭,以黄琉璃为檐,形成雄伟的宝塔阵,两侧伴有藏传佛教经书。这些宝塔也成为了山蔡洞的标志性建筑。

上善才洞在岩壁上搭了一座几丈高的庭院桥台,桥台上搭的红篱笆就像是戴罗定顶上的裙带。

上善才洞洞穴中出土了三尊文殊、弥勒、善才童子铜像,均为唐代遗物。

一个财大气粗的男孩,原本是残忍的,后来被文殊菩萨开悟成佛,是佛教宣扬“马上成佛”的一个例子。当地僧人认为这是福报少年修炼自己的地方,居高临下有一个新世界,所以称之为“舞台上的圣地”。在上议院,有一个大厅,上帝在那里提供好钱男孩。大厅里的宗喀巴大师和好钱男孩的雕像令人费解地可爱。

寺庙左侧有一个洞穴,是发掘三尊铜像的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