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师真的是孤军奋战吗?全军覆没?苏羽将军的死对头——张,你为什么要打败?蒋介石为什么不救援74师?带着这些问题,我将与大家分享对历史的深入分析。
1947年春,随着蒋介石全面进攻解放区的受挫,他不甘失败,卷土重来,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为了消灭解放军在华东地区的主力,蒋介石军队总司令顾亲自指挥10个整编师,以25万兵力发起猛攻。他打开津浦线,控制了通往临沂的道路,攻占了我军西南的老根据地。
过去,抗日铁军第74军早已成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的第一个——横冲直撞、战无不胜的第74师。
1947年5月11日晚,在地图前思索良久的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苏宇,突然兴奋地向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报告说,——“老虎着急了,消灭第74师!”
第二天上午,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了包围歼敌第74师的作战方案。
随着陈苏华耶司令员、副司令员的号令,华东野战军九个纵队,夜以继日地艰苦作战。经过近三天的激战,战斗结束了。蒋介石的“御林军”改组了第74师,在孟良崮山区全军覆没。
12年后,根据孟良崮战役改编的经典红色小说《红太阳》与大众见面,后来被拍成电影,轰动一时。
几十年后,暮年的老烈士苏羽将军,依然被孟良崮的奇峰所萦绕。打过很多仗的老将军们,从来没有忘记过长眠于此的烈士们。
为什么“抗日铁军”第74师在战火硝烟早已烟消云散的情况下却崩溃了?永远是热门话题。
整编第74师师长张对指挥作战问题争论较多。
从真实的历史来看,孟良崮的战斗非常激烈,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结果。然而,也有人认为,如果张没有嚣张跋扈,或许74师就不会走向灭亡。
那么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张会遇到全军覆没的命运?为什么蒋介石带着20多万军队来到徐州督导战争,却依然救不了第74师突围?
1、七十四师真的是孤军奋战吗?
在很多军事论坛网站上,当提到蒋介石的第74师全军覆没时,普遍认为张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傲慢、放肆、年轻气盛、无所不用其极,第一兵团司令唐急于求成,导致第74师失利。
那么张死在,真的是“一个人往前走”这么简单吗?
事实上,对于这种说法,苏羽将军在几十年后的战争回忆录中批评过,“我想在这里指出,在后来的一些材料中,我军缴获了孟良崮战斗机,并说是敌人的第74整编师独自前进,把它们送到了门口。
这种说法不符合战场实际。它不反映敌人的作战意图和动向,也不反映我军的远见和战役决策...从我军通常采用的“削足适履”的传统作战方法来想象战场形势,也是把敌人想得太愚蠢了。"
据最权威的苏羽将军回忆,战役发动前,只有最接近敌第七十四师的左右友军才有敌第二十五师黄和敌第八十三师。他们离张只有四至六公里。
当时唐伯恩准备在华野采取正面突击、中路突破的战术进攻我军,74师势必从中路进攻,但绝非孤军奋战。
2.苏羽将军的死敌——张灵奇
说起张,原名。别看他在胡宗南手下是个不起眼的营长,但他一直被胡总视为心腹。立下战功后,他很快被提升为团团长。
然而,人们没想到的是,骑着指挥战斗的马回家养伤的张仲林竟然开枪打死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吴海兰。开枪的原因是他怀疑妻子行为异常,有外遇!
一片哗然之后,靠卖字画赚钱的张仲林,煞费苦心地去了蒋介石的“模范监狱”。
当了一年多的囚犯。“七七事变”爆发后,担任第74军于济时第51师师长的王主动上书蒋介石,要求释放。于是,在监狱里,每天百无聊赖,一心练字的被秘密释放,当了王的大佐,改名叫张。
抗日战争时期,张由上校晋升为少将、副军长。
王作为第74军的第二任军长,在抗日战争时期指挥军队参加了正面战场上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获得了比蒋介石的义章更高的飞虎旗。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被派往鲁达将军处接受训练的张,毕业后直接晋升为第74军军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抗日铁军第74军成为整编美军全部装备的第74师。作为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张,在担任团队的职务后,并没有被耀眼的光环所迷惑,而是全身心地投入指挥部队作战,多次表现出色。
解放战争初期,张率整编第74师,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华中根据地的首府淮阴市。
1946年10月19日,在一战的涟水市,张与华中野战军两个主力师浴血奋战八昼夜。苏豫二十八团虽败于涟水城,但华野十纵队司令员谢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成为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更让人气愤的是,不出两个月,张伏苓竟然在二战的涟水市卷土重来。在总结以往失败教训的时候,这次张联合白崇禧皇军第七军,打败了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率领的第六军。解放军官兵4000余人光荣牺牲,六军损失惨重,被迫撤出涟水市。
据史书记载,华野司令陈毅当时很生气,想罢免王必成的军长职务。
后来的共和国开国中将当时发誓:“一定要消灭敌人的王牌,为死去的战友报仇。”。这是后来的故事,飞兵占领城垛,保全性命。
3.张为什么要打败?
通常情况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立下赫赫战功的张,是不容易走到并打败他的。
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表明,74师的失败与蒋介石在幕后下达错误命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从何说起?
说白了,蒋介石的作战策略远比毛泽东好,也更实际。
众所周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方面歼灭敌人”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精髓之一。1946年后1950年出版的《毛泽东文选》第四卷指出:“当敌人用许多旅以几种方式向我军推进时,我军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即集中六次,或五次...对敌人的部队,又在适当的时候,先包围一个旅与敌人作战。
这个旅应该是敌军中较弱的一个旅,或者得到较少的援助。我军以少量兵力牵制了其余敌旅,使其不能迅速增援被我军围困的旅,以便我军先歼灭该旅。成功后,视情况而定,还是把敌军从一个旅消灭到几个旅..."
这也是深得毛泽东军事思想精髓的苏羽将军能够运筹帷幄,在敌人密集进攻面前,成功歼灭敌人七十四师的重要原因。
但是,蒋介石在作战指挥上藐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孙子的“围十,攻五,乘则战”的原则。
每次战略进攻或战略决战遇到紧急情况,他都缺乏战略眼光。他只知道蒋介石攻城夺地。他要么设计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抑乱时间表”,要么亲自到前线监督战争,与手下将领上演“以儒论战”的好戏。珍贵的战斗机,就这样,在国军将领的争吵声中慢慢逝去。
因此,周恩来和毛泽东嘲笑蒋介石说:“蒋介石走到哪里,哪里就容易打仗。他一直是个瞎指挥,自以为是!”
至于张率领的整编第74师的战斗力,一向对蒋介石错误作战指挥表示不满的美国军事顾问都称赞这支队伍是国军最能战斗的队伍。
而张作为一师之长,在复杂不利的情况下,往往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不懂得变通。他尤其相信蒋介石的战术打法。
在战役中,74师师长张指挥调度上犯了致命错误。比如“敌情不明,必须前进”;“我显然有不同的意见,我必须忠实地执行命令。”当我发现华野部队对自己形成包围圈时,他们没有及时集中主力,坚决突破了唯一的退路和周围的山区;相反,受蒋介石的命令,他撤到孟良崮吸引我军主力,企图稳住阵脚,内外夹击,一举消灭我华东战场主力。
这是张作为第一师团长的未能识破蒋介石用兵见利忘义,有致命缺陷的最好体现。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认为“战胜”是张自尊自傲的表现。应该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到,这就是蒋介石,他看不上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方面歼灭敌人”的战术,必然要失败。
这直接导致蒋介石爱将张的家族改组为第74师,使其难以摆脱全军覆灭的命运。
要知道,当时整个华东野战军提到74师,简直是咬牙切齿。虽然苏羽司令员多次表示一定要千方百计消灭这个敌人的王牌,但以前总是不走运,消灭这个敌人的条件从来都不成熟。
1947年3月,蒋介石对我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作为74师的师长,张灵奇经历了两淮之战,在丽水城打过两次仗;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和补充,但蒋介石不仅通过陈诚取消了张的休假,而且一再迫使第74师不顾一切向前战斗。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张在当时都已经不适合再打这一仗了。逼他出战的蒋介石飞赴徐州亲自督导战事,营救被困的七十四师,但他的援军受阻,错过了我华东野战军很久以前建立铁桶阵的时间。
4.蒋介石为什么不救援74师?
虽然蒋介石的用兵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许多错误,但在1947年5月13日第74师被包围后,为了救心爱的张,蒋介石迅速调集了自己的部队;5个整编师,1个军,加上粤、桂、川,1个军,3个整编师,从附近地区如新泰、莱芜、蒙阴、青土寺、多庄、鲁南等发起进攻。,以20多万重兵,试图一举消灭华东野战军主力,帮助第74师清剿。
在黄挺进25师,拼命打开通道救74师的关键时刻,离张最近的83师师长另有想法。
根据24军战史,李天霞“仅以少数兵力沿公路试探性向北进攻,在大朝山、施琅府一线被51团排挤后被迫撤退”。
那么为什么不救张呢?
据史料记载,早在抗战后期,李氏。z争夺第74司令的位置充满了火药味。最后,当张成为第七十四军军长的时候,自然感到不甘心。
从孟良崮战役半年多前,苏羽司令员指挥“华中七战七胜”,李天霞第83师遭受沉重打击。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关键时刻,不会把自己放在救张的当老师。
根据最权威的《第三野战军战史》,距离第74师最近的增援部队只有黄的第25师和的第83师。根据当时的战场情况来看,单靠他们根本无法挽救张的危险。
而蒋介石派出的二十余万援军,全部由华东野战军和鲁能军区的四个纵队武装,被封锁在孟良崮外围地区。其中,奉命增援七十四师的钢七军在白崇禧、李宗仁的两个整编师和川军的第二十整编师的表现难以预料。
表面上看,这是蒋介石军队作战协调不力的集中表现。事实上,我们都关心对方,但我们什么也不说。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军史》和《东北解放战争纪实》记载,云南省主席鹿晗曾秘密授衔六十军军长,说要和杜总司令搞好关系,决不能听他的话。你不能全听他们的。你要多关注战争,对解放军要灵活,要坚持,要保护部队的实力......
蒋介石以强征、甚至破坏、兼并其他地方军队作为自己的军队起家,每当自己的军队和地方军队共同面临危机时,总是喜欢把地方军队作为牺牲品。这样,借助内战消灭外国,如何才能使国军精诚团结,齐心协力?
其实,蒋介石自己的军队和地方军队不能同舟共济的原因,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内部派系众多,“山民主义”盛行。以龙云、鹿晗为代表的地方军高级将领对蒋介石的内战并不热衷,甚至忧心忡忡。不管你打得好不好,你不仅会费力;如果你自己的军队丢失了,你自己的领土肯定也会丢失。到那时,虽然世界很大,但我能住在哪里?
5.天若多愁善感,天若苍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7年6月,蒋介石在哀悼“我绝对优势的革命力量实际上是被下等乌克兰人民群众诬陷”时,忙着为74师和张灵奇举行悼念活动,并罢免了唐·、等人的职务;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与74师被俘军官召开时事座谈会。
谈及74师战败的原因时,陈毅司令员以极大的热情说:“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历来归咎于国防部和陈诚。我想为陈诚说几句话。事实上,陈诚自己很难成为主人,一切都被老人蒋介石紧紧地控制着。”
事实上,74师为什么会失败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关于搞垮74师的想法,众说纷纭。例如,陈诚,谁是指挥,李天霞,从废墟;更有卧底深喉,孟良崮战斗的幕后英雄,国民党第二战斗堂主任郭汝瑰,送来情报并作出突出贡献。
其实对比真实的历史数据,你会发现网上这些说法要么断章取义,要么空。比如作为孟良崮战役背后的英雄郭汝瑰,他身在南京,是如何知道前线74师发动进攻的确切时间的?
据史料记载,苏羽将军接到重要电报后,改变了在74师围歼的决心。正是从我军有关情报单位和密集的情报材料中,唐伯恩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可惜苏羽将军没有说情报的来源。
在回忆录中,郭汝瑰没有提到孟良崮战役送来的情报。即使在解放战争中,郭汝瑰究竟扮演了多大的角色,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不管怎样,现在,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回顾一下当年的战争史。面对经常被搞糊涂的蒋介石,我们应该知道张为什么逃不上天。
回顾74师失败的历史,陈毅元帅曾评价说:“蒋介石在北伐战争中期脱离人民,走上专政道路,采取错误的政治路线反对人民,必然产生错误的战略路线...遭受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而蒋介石,直到他去世的那天,都没有看透,他的问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