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教 这位美国外教 一家五口都姓“苏”

栏目:国际 2021-09-20 01:22:07
分享到:

苏平:一家五口姓苏

个人名片> >

苏平,男,美国人,苏州外国语学校外教主任。多年来,她致力于社会慈善活动,为流动儿童学校开展英语教学,设立奖学金,惠及众多学生。2016年获“江苏省友谊奖”,2017年被评为“苏州市荣誉市民”。

2018年1月26日下午。在南京东郊紫金山庄的会场,一位皮肤白皙、蓝眼睛、留着胡须的外国人正在讲话。

作为出席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特邀嘉宾,他刚刚听取了江苏省省长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开始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他带着在中国生活十几年的深厚感情,谈了“让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有助于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的观点。

内森,一个说着热情流利中文的外国人,来自美国,在苏州外国语学校工作。

但是,他喜欢被称为“苏平”,因为:“我们一家五口都姓苏!”

我心中有一个萦绕在这个美丽的城市

与苏州的联系应该从2005年秋季开始。

当时,苏平在北京一家企业担任设计经理。听过太多关于“天堂苏州”的故事后,一位在苏州创业的美国朋友强烈邀请他去体验苏州园林的魅力和小桥流水的风情。

“那时候,我只想去苏州,过一个快乐的假期。”但短暂的苏州之旅给他留下了太多的印象——美丽的商业建筑、大型现代超市、优雅的餐厅和金鸡湖沿岸的美景,“还有那些美丽的花园和古建筑。在虎丘,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不同姿势的苏联盆景……”

“我想有一个像中国人一样的姓氏。”苏州之行突然让他想起了“苏”这个姓氏。

“搬到苏州前两年,我把名字改成了‘苏平’。”妻子叫苏仙,三个孩子叫苏乐、苏文和苏蓉。

2008年,苏平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来到苏州。他本人被苏州外国语学校聘为国际初级中学外教导师。四年后,他主导了英语、艺术设计、伊顿课程、领导力与逻辑、食品与营养等课程的教学,并尝试向初中生教授英语系统课程,以提高整个校园的英语水平。

"苏老师总是用艺术的方式向我们传达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朱说,因为生物课全部使用英语教材,一开始他和班上的几个同学都很不舒服,经常需要苏给他们开小灶。

很快,苏平的外教专修课就成了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本人也成了学校开放教学的先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得到家长的认可。

作为学校外教的负责人,苏平也不遗余力地培养新的外教,组织教育教学。他说:“学生作为国际公民,需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对自己的个人行为负责。努力建设一个更公平、更可持续的世界。”

因此,他每年都邀请美国老师来苏联交流教学,向美国老师介绍中国和苏州,尽最大努力在中美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在同事眼里,“他乐观善良,兢兢业业,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爱心,每天忙忙碌碌,其乐融融。”因此,他还获得了“最有爱心的导师”、“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奉献之星”等教学荣誉。

2017年中国教师节,苏平荣获“苏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用“蓝眼睛”的独特方式观察

苏平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在中国的15年里,苏平在北京、上海和苏州举办了17场展览,包括《碰撞》和《周年回顾》等个展。

他热爱苏州的山水,对苏州的热爱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在苏州的小巷深处,在金鸡湖旁,他会带着相机和画板,在2500年里旅行。

苏平特别喜欢收集江南地区的花窗。他说苏州园林很多都是花窗建成的。花窗上有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鸟兽、花草,既是一道风景,也是苏州文化的反映。每个花园都是一个带花窗的微型博物馆。“我们来和古人聊聊”。

苏平认为,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是探索对世界更深刻的理解。因此,他鼓励孩子们去发现和记录苏州人眼中的美和情感。

苏平积极推动建立海内外艺术家留苏机制,从世界各地引进有活力、有创造力的青年艺术家。他想让人们通过他的眼睛看到苏州的微妙变化和巨大变化。

2015年摄影作品《寒山寺》获“我与外教”全国摄影征文大赛一等奖。

那是寒山寺的夜景。钟楼里有灯光,钟楼旁边闪耀着璀璨的烟花。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放着烟花,让人想起除夕。这108个铃铛象征着和平。

在观察苏州如何走向小康社会的路上,他用自己的“蓝眼睛”为苏州带来了不同的视角。

小康之路给了人们更多的爱的机会

“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曾在美国9个州的10个城市生活过。但我在苏州住了12年。”

苏平说,毫不夸张地说,苏州是他的“第二故乡”,甚至是他的“故乡”。

苏平也是第一个被授予“苏州好人”的美国人。因为,他用一个外国人的热情,在苏州架起了爱的桥梁。

2008年,苏平开始通过自愿教学、夏令营和周末补习班,向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援助。他与城里五所不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建立了联系,寻找社会人士和公益组织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帮助。他通过在苏州架起外国企业的桥梁,设立了特别奖学金,惠及400多名学生。他发起了“学校、家、希望”摄影展,并指导流动儿童学校的孩子们创作并完成了一个摄影展的布置和展出。

“10年来,我见证了流动儿童学校与当地优秀学校的差距明显缩小。教育教学的变化是整个城市进步最直接的体现。”

苏平带着外国语学校的师生来到云南彝良,用各种方式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苏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学生杨这样说。

苏平曾经带着他的同事去过肯尼亚内罗毕最大的贫民窟,整个寒假都在帮助那里的孩子们。

同事雪梨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晚上,上完一天的中国文化课,大家都很累,遇到了停电,干粮在底下,不时有蚊虫叮咬。

"苏平老师为每个人唱歌,讲述他的成长故事."雪梨说,苏平还带着他们悄悄去破旧的屋顶拍星星。“这张温暖的照片现在太美了。到目前为止,他一直在资助一名当地女孩。”

由于对慈善事业的贡献,苏平应邀出席了苏州慈善大会暨第二届“苏州慈善奖”颁奖典礼。

在他对苏平的获奖感言中,评委们写道:“他用心树立了一个好的里程碑;他用自己的奉献,涌动起苏州慈善的暖流;他为文明的苏州增添了一道耀眼而美丽的风景……”

从“看世界”到“看苏州”

从“看世界”的初衷出发,停留在“看中国”;从“看中国”,一直停留在“看苏州”。这个样子已经12年了-

“我亲眼见证了苏州政府制定的更加开放的政策,让苏州更加国际化。”

“一开始,我不得不去上海吃我最喜欢的西餐。现在,我可以在苏州找到各种喜欢的餐厅。”

“我去过很多国家。每次坐在另一个国家的城市地铁上,都会想到苏州轨道交通的整洁、整洁、现代。”

“中国对教师的标准更高,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国际语言,而且有更多的技能可以帮助他们变得更有竞争力。”

“与10年前相比,现在的中国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传统有了更深的自豪感。”

“如今,即使有了更多的汽车,交通也变得更加顺畅。苏州的城市规划师努力推动城市发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信息包括英语、日语和韩语,这让像我这样的外国人感到受到了很好的照顾。这是一种非凡的安全感。”

“那天,我在CNN一篇非常详细的报道中看到了苏州工业园区东方之门周边的生活。我太激动了,立刻用手机拍了一张电视照片,告诉我的美国朋友,这就是我住的城市。这个结果吸引了很多朋友的称赞。”

“在苏州,很多地方两三个月不去,会看到不一样的变化;如果三五年不去,有时候那些地方会变得陌生。这让生活充满了期待。”

“我大哥苏乐16岁了,业余时间也越来越充裕。在苏州,他能跑来跑去,回家晚了,我就放心了。这在其他国家可能是不可能的。”

“如果要用一幅画来表达我眼中的苏州,我会用的元素是花窗、盆景、同事难忘的笑容,还有在城墙边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在“洋苏州”眼里,这些对中国人来说太普通的街景,是他们心目中美好生活、小康生活最现实的中国式画卷。

苏州日报,2021年7月12日,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