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卫城的一幕。
七月炎热,但在“美丽武当花园城”,却是夏季旅游的旺季。
夏季旅游“火爆”,全国各地游客来避暑,农家乐客栈生意兴隆;红色旅游火了,武当红色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乡村旅游更“活”,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激活乡村经济...如今的武当展现了“花园城市”的独特魅力。
■发挥生态优势,夏季旅游“火爆”
近日,武当区新城乡马头村罗家的小院迎来了来自湖南的夏日游客。
67岁的湖南游客曹丽华已经连续两年来到马头村。每天早上,曹丽华早早起床,和同伴们一起走在乡间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空气空,欣赏着美丽的乡村。晚上,和同伴一起唱歌跳舞,享受快乐时光。
“新城堡真的是放暑假的好地方。我一来就爱上了它。不仅气候凉爽,而且村庄青山绿水,农舍非常精致。明年夏天我会动员更多的亲戚朋友来这里避暑。”曹立华说。
与游客舒适的生活相比,客栈老板罗今年夏天忙得不可开交:每天早上5点起床,忙着招待客人一日三餐,经常要休息到晚上10点。
“我从3月份开始就接到预订电话,现在已经接待了20多名湖南游客,房间都住满了。一个多月后,赚2到3万元不成问题,比外面打工强多了。”罗对说道。
不仅在新城乡,而且在羊场镇、偏坡乡等镇村,乡村避暑游也颇受欢迎。乡村夏季旅游正成为乌当区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乌当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全面发展乡村避暑旅游,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和社会资本参与,着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市场管理服务体系,使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和改善乡村环境的有力途径,推动了全域旅游发展。
■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火”
带着女儿来到乌当区羊场镇黄莲村的市民张新芳说:“站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重温‘黄莲红军’的历史,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黄连村革命历史悠久。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黄连,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点燃了战斗的激情。时至今日,在黄连村的乡村小路上,仍有箭头指示着当时的行军路线;在黄连小学门前的石墙上,“还我河山”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
走进位于羊场镇的黄连“红军村”和百邑红军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壮举,感受历史留下的红色印记...今年以来,乌当区红色旅游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红色景区,追忆先辈成就,聆听红色历史,让“红色种子”深入人心,增强爱国情怀。
近年来,乌当区围绕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入乌当两条路线,强调保护优先、合理传承利用、强化教育功能、助力乡村振兴,全力谋划以长征文化遗产为核心的乌当红色产品体系,以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为重点,积极探索保护新途径, 传承利用新时代红色资源,树立红色文化品牌形象,全面推进乌当区红色文化旅游规划项目建设。
如今,通过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武当段建设,赋予了“美丽武当田园城市”更多的红色内涵,开创了全区旅游发展新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推动文化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活”起来
7月15日,在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一年一度的“六·六”民族风情表演精彩纷呈。这一天,偏坡乡诗画田园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布依族民俗深深吸引着省内外游客。
“在斜坡上,我们体验了多彩的布依族民俗文化,比画还要美。我真的很喜欢这里。”游客刘明霞说。
偏坡乡把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灵魂,大力挖掘传承,持续举办“六·六”民族风剧情,扶持民间文艺队伍发展,创作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精品文艺作品,鼓励农家乐经营者开发创新布依族特色美食,提升文化和旅游活动品质。
通过对布依族文化的充分发掘,相继建成了花营、钟家、木易轩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作坊。以布依族原客栈、场、布依族排集、布依族庭院、布依族婚俗村为代表的“原镇·醉美·坡”乡村综合体项目快速推进,民族文化元素和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实现了美景美目。
乌当区历史文化悠久,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苗族、布依族历史文化、水东宋历史文化、苗族“跳田”、布依族“三月三日”、“六月六日”等民俗活动,明代屯堡、来仙阁、宋万阁等零星历史遗存。
近年来,乌当区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化和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推动乡村旅游整体升级。其中,新城“三月三”文化节、斜坡“六六”文化节,成为乌当区宣传推介文化旅游资源、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的一张靓丽名片。
美丽的乡村,繁荣的产业,富裕的人民……如今,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武当徐徐展开。乡村旅游不仅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了发展红利,也为推动美丽武当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