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从事基础领域研究,在一些专业领域深化学习,产生优秀成果,教育部推出了“强基计划”,而“自主招生”的记忆却消失了。
“强基计划”启动时,外界对其充满期待。一方面,真的希望这方面有政策,培养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普通或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取消自主招生更公平。毕竟想要顺利通过之前的自主招生,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都会特意让孩子参加相关的培训。
那么,“强基计划”推出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呢?
实际情况似乎没有想象中乐观。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但是很多大学通过“强基计划”招生的情况比较尴尬,并不是特别理想,部分专业还有很多名额没有填满。
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Xi交通大学今年都有210个“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但经过前期招生,Xi交通大学还有71个名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有46个名额。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和兰州大学也是如此。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招生150人,有67个名额没有填满,接近40%。兰州大学“强基计划”招生120人,有65个名额没有填满,超过一半。
那么作为人才筛选政策的“强基计划”为何在今年的第一年就遭遇如此尴尬的局面呢?主要原因如下:
1.门槛很高
“强基计划”的门槛很高,其中高考成绩达到85%,也就是说所有能参加“强基计划”的学生高考成绩都不差。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可能埋没了一些偏于学科的人才。比如一个考生数学、物理、化学成绩很好,但是偏英语。假设他英语只考了90分,但总分也不错。但是,因为高考分数占85%,他很可能会被拒绝。
2.职业相对冷门
强基计划主要针对一些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等,这些学科没有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师范教育、自动化等热门专业受欢迎。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深耕才能取得像样的成绩。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选择的时候,会衡量自己。一是能否在基础领域长期坚持深耕;第二,你是否关心你所学专业的未来就业率;第三,你是否愿意读研究生或博士。
3.限制申请入学的机构数量
“强基计划”不同于高考志愿者。可以同时申请多所院校,但“强基计划”今年只允许申请一所。因此,很多学校都是名额不足。比如一个考生成绩很好,于是他决定参加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但因为竞争激烈,最终失败了。但是以他的成绩申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或者Xi交通大学的“强基计划”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报考的院校数量有限,他今年不会有机会。
4.科目分数限制
有些院校对“强基计划”招生有最低分数线,比如数学成绩要求不低于135。所以有些考生虽然高考整体成绩不错,但单科成绩不符合“强基计划”的要求,最终只能错过自己喜欢的大学的“强基计划”。
总的来说,今年是“强基计划”启动的第一年,难免会有一些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希望未来相关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最终吸引有才华、有抱负的优秀青年为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精彩的内容,关注教育是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