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股价 线上问诊大火:平安好医生们盈利大考迫在眉睫

栏目:体育 2021-11-30 02:47:04
分享到:

疫情之下,居家生活的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在线咨询的次数急剧增加。作为国内知名的医疗科技平台,京东健康、腾讯健康、丁香医生、春雨、平安医生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用户对这些平台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2003年的非典疫情催生了淘宝和JD.COM,而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被认为是线上医疗爆发的催化剂。网上咨询次数增多,市场呈现良好趋势,股市传来好消息。据悉,截至2月14日,行业龙头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威宁健康今年分别增长55.11%、30.52%、46.46%。

除了股票,资本还关注在线医疗企业的季度财务报告。多年来,公司季度财务报告的发布,可能是实力的彰显,也可能是业绩被隐瞒,营收不报亏损,资金被识破,股票大幅下跌。

对于安然无恙的医生来说,2019年的年度业绩报告是辉煌的,前几年的上升趋势并没有减弱。财务报告显示,平安好医生2019年各业务板块收入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实现总收入50.65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核心业务在线医疗持续高速增长,营收达到8.58亿元,同比增长109%;2015-2019年,平安好医生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06%。

疫情带来了用户数量的增加和乐观资本。此外,2019年的财务报告引人注目,平安好医生注定在2020年名利双收。

住房经济正在流行:在线医疗保健的爆发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也是线上医疗的机遇。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全国都被阻止了流行。为了避免线下就医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人们足不出户,线上问诊成为人们就医的最佳选择。

一方面,“国禁”的线上渠道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极其关键和重要。疫情爆发以来,在线保鲜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在线医药平台、在线票务平台等民生相关平台的用户数量和关注度呈现爆发式增长。

另一方面,优惠政策促进了在线医疗的发展。在政策层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多次强调,要提醒公众勤洗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支持更多人使用互联网医疗服务。官方文件明确指出,各地要积极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降低线下就诊中其他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用户需求快速增长、政策支持利好的背景下,各大在线医疗平台全面开展防疫工作。据网经社不完全统计,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丁香医生、阿里健康、健康160、春雨医生、好医生在线、企鹅杏仁、微医、医学会、妙手医生、微脉、好诊所等十余家平台对线上诊疗活动进行了响应。

面对疫情,平安的好医生也是全员出动。对外,在24小时内成立了新冠肺炎专门的抗疫队伍,建立了线上咨询和防范机制。同时,累计向武汉等地医疗机构捐赠口罩45万只,启动1000万只口罩发放计划;对内既要保证网上商场相关药品、保健品等产品的充足供应,又要组织名医、专家直播解读防疫要点,并在各省市开设专门的抗疫门诊,免费提供新冠肺炎咨询和防疫指导。

丁香医生也迅速响应防疫号召。第一时间推出疫情实时播报平台和疫情地图,播报确诊和疑似感染者,实时更新各地肺炎疫情最新情况,缓解人们的恐慌和焦虑。同时,面向湖北地区用户推出“预防新型肺炎·湖北地区义诊”“爱在身边·全国心理门诊”活动,为市民提供线上义诊、线上心理咨询服务。

除了平安好医生、丁香医生,提供防疫咨询服务的在线医疗平台也越来越多。据悉,至少有10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为新冠肺炎推出了在线咨询页面,其中部分页面全国用户均可免费咨询。粗略估计,至少有400万人完成了在线医疗咨询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爆发后,以好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迅速响应,全方位预防疫情,同时也受益匪浅。

泄洪闸等用户量

疫情期间,安全好医生的用户数量激增。据悉,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量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数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咨询量为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9800万。

事实上,在疫情之前,安全医生的用户数量也呈增长趋势。

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总数达3.15亿,较2018年底增加5000万。期末活跃用户数和付费用户数分别达到6690万和296.9万,同比分别增长22.3%和26.0%。

需要注意的是,平安好医生的付费用户在不断增加,用户也逐渐习惯了付费在线问诊。随着商业模式流动性增强,平安好医生2019年付费用户年平均转化率达到4%,较去年同期的3.6%提升0.4个百分点,日均咨询量72.9万人次,同比增长36.3%。

可以发现,安全好医生用户数量的增加来源于疫情的爆发和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二是随着线上医疗服务的完善,包括体检、医疗美容、口腔健康服务,以及以销售中西药品、营养保健、医疗器械和母婴产品为重点的健康商城服务,逐渐被新消费者接受。

当然,平安好医生用户数量的增加也归功于其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和业务运营能力的不断增强。

股票价格急剧上涨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平安好医生在股市的表现。

平安,一个诞生于互联网医疗风口的好医生,一直受到资本的青睐,近三年来已经募集了近20亿美元。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5月19日,平安是一名好医生,获得了5亿美元的一轮融资。本轮融资完成后,估值达到30亿美元;2017年12月,平安医生获得软银注资4亿美元,投资前估值50亿美元;2018年5月4日,平安豪博士在港交所上市,全球发售净收益约11亿美元。

如今,在春节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不少互联网医疗概念股开盘后持续上涨,好医生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资本所看重。据《每日财报》统计,2月11日,平安好医生股价首次达到80港元,市值突破800亿港元,为公司上市以来最高。

用户的增加和股价的上涨无疑对促进平安医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帮助。2020年,平安医生注定要被重估,在全面估值下,盈利能力自然会被纳入估值范围。

2014年8月,在“互联网+”满天飞的氛围中,一位好医生诞生,定位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平台,专注于在线医疗咨询。背靠中国平安大树,平安医生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2018年,他们登陆港交所,创下当年港股最大IPO,成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

然而,即使有平安集团的支持,平安医生仍然没有盈利。6年后,看病好,规模越来越大,营收快速增长,盈利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盈利的问题,平安的好医生从来没有放过

盈利能力是考量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一个好医生从来没有通过考试。

从收入来源来看,平安好医生的收入由四个核心部分组成。首先,在线咨询是在线医疗领域的核心。二是健康商场,主要销售中西药品、营养保健、医疗器械、母婴用品。第三,它是一个消费医疗部门,专注于标准化的健康服务,如体检、医疗美容和口腔护理。四是为客户提供基于广告服务的健康管理和互动版块。

2019年,由于平安好医生的核心业务——在线医疗的快速增长,以及其他业务板块的良好态势,全年业绩增长超过50%。从具体业绩来看,平安好医生2019年总收入50.65亿元,同比增长52%,各业务板块收入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在线医疗板块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19年贡献收入达8.58亿元,同比增长109%。

健康商城营收达29.02亿元,同比增长55.7%,占总营收比重继续提升至57.3%。

2019年消费医疗板块营收11.12亿元,同比增长22.9%。

2019年广告服务板块营收仅为1.93亿元,同比增长22.7%,仅占总营收的3.8%。

得益于各大板块收入的提升,平安好医生净亏损有所收窄,但最根本的盈亏平衡尚未实现。

盈利能力代表了一个公司持续发展的潜力,但平安医生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据《每日财报》统计,2015-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79亿、6.01亿、18.68亿、33.38亿、50.65亿,而年内亏损总额分别为3.24亿、7.58亿、10.02亿、9.13亿、7.46亿,五年累计亏损。

在毛利率层面,平安的好医生都很平庸。据悉,平安医生2015年至2019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9.8%、42.3%、32.8%、27.3%和23.1%。2016年以来,平安好医生毛利率“跌跌不休”。业务增速方面,平安好医生业务增速放缓。据悉,平安医生整体营收增长率2019年约为52%,2018年约为79%,2017年约为210%。

再者,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平安好医生多年来增收扩面的成功,是因为平安集团的“输血”,而平安好医生能否“独立”的问题也多次被翻出“鞭尸”。

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包括平安人寿、平安财产保险、平安健康保险、平安惠普等在内的相关企业购买平安医生的产品和服务共计12.84亿元,而2019年购买金额达到22.48亿元,占平安医生总收入的39.7%。在财务报告数据面前,安然无恙的医生在争论,对于安然无恙的医生盈利能力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显然,对于平安医生来说,解决盈利问题仍是2020年发展目标中的重中之重,过度依赖平安集团、业务增长放缓、毛利率下降等问题需要逐一纠正和治愈。此外,在线医疗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利润通过考试:解决行业问题,解决用户真正的痛点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服务供需失衡。因此,随时随地、不分地域的在线医疗在用户中非常受欢迎。虽然在线医疗平台备受青睐,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医生资质很难验证,名师忙而普通医生没兴趣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医疗市场上,线下和线上都存在“找名医”的现象。虽然我们明白生命是宝贵的,有几十年经验的名医提供的资源和建议是非常宝贵的,但用户对于抢夺名医问诊场所的无知,也导致了线上就医的初心丧失。

线上诊疗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线下治疗仍然是医疗的主体。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医的“问、闻、看、切”,还是西医的验血、验尿,都要求患者和医生当面看病,核实实体。在线咨询能做的就是根据用户描述的病情或者提供的图片来判断病情,给用户提供一些诊疗建议。最终还是那句话,“去医院具体检查”,用户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疫情推动了在线问诊的繁荣,但好医生要想打破盈利测试,就必须真正解决用户就医的痛点,这样疫情下短暂的繁荣才能持续。

文/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