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空顾友兰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在谈论“糖变色”。就拿李女士来说,因为小时候牙疼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希望女儿像自己一样“受苦”。另外,前不久听说吃糖会让孩子变笨,所以我平时对这件事控制得非常严格,不允许孩子碰糖果、蛋糕、冰淇淋、果汁等甜食。
然而,李女士的做法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错过了很多让孩子变得“聪明”的机会。像她这样被忽悠被蒙蔽的父母不在少数。
有一种说法是“吃糖会让你变笨”,因为有人错误地认为大脑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直接相关,摄入糖会使体液呈酸性,从而影响智商。但其实这是“伪科学”,人体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无论吃什么,体液的pH值都会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对智商的影响谈不上。
然而,摄入大量的糖确实是不健康的。一方面是因为营养太单一,另一方面是孩子口味重。经常吃糖不仅会降低味觉敏感度,还会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影响其肠胃消化吸收能力。这不利于良好饮食的形成。简单来说就是容易引起挑食和营养不良。但这和“吃糖会让你变傻”完全不同,所以家长没必要把它当成洪水猛兽。
而且,有科学研究认为,喜欢“甜”是人类的本能,因为甜是婴儿出生后第一次接触的味道,很难完全打破。如果父母用力过猛,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抑制不了孩子对糖的渴望,反而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这样,他们一旦接触到糖果,就很难抵挡诱惑,从暴饮暴食到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要想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家长要学会“自掏腰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盲目克制永远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教会孩子理性思考,控制自己,才是长久之计。这不仅是父母的挑战,也是孩子变“聪明”的机会。但是,这里的“聪明”并不体现在智商上,更多的是体现在言行上。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建议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食物的偏好。
一般来说,孩子小时候吃的东西长大后会更喜欢。很多家长不让宝宝吃盐,却总是用糖来调味,这是不对的。事实上,一岁前的孩子应该在食物中尽可能少放糖和含糖的调味料,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各种天然食物的接受度。另外,孩子长到6个月以后,会逐渐添加辅食,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口味,尽可能品尝到更多的天然食物,有助于日后形成良好的饮食结构。
其次,坚持原则很重要,不要“嘴上抱怨,行动满足”。
父母对孩子往往“比愿意更愿意”。如果孩子哭着要东西,很多家长即使不愿意,也会勉强同意。相信我,孩子比你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一旦他们尝到甜头,就会一次次挑战你的“底线”。
比较尊重的方法不是粗暴地拒绝孩子的要求,而是提前制定规则,合理把握摄入量,在一定程度上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这样不仅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当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引导他们从小加强思维能力和自制力,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当他们未来面对更多的选择和诱惑时,一定能够妥善处理。
最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直接导致龋齿的不是糖,而是吃糖后附着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所以,如果担心吃糖对孩子的牙齿不好,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一般来说,孩子开始有乳牙的时候,就是父母开始刷牙的时候。
总而言之,只有让他们有意识,他们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毕竟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所以“用实力赢”总比“用智慧赢”好。当然,以身作则也很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就像春风默默地改变着雨露滋润着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