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你|文
一首灵动的牛诗,全诗用了10个字的“牛”,最后的反转太揪心了!
牛是一种常见的家畜,也是最早被驯服的动物之一。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它逐渐变得温顺,开始被人类利用。在农耕社会,牛是人类最好的帮手,在农忙季节帮助耕种土地,闲暇时也可以作为交通工具。
然而,牛的命运往往是悲惨的。大多数牛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一生与犁为伴,在人类的鞭策下发扬光大,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自己的生命。许多古代人对牛有特殊的感情,因为牛不仅是他们最重要的财产,也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在中国文化中,“牛”不仅是牛,还代表着勤奋、坚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牛的精神几千年来激励了无数中国儿女:勤劳、务实、坚韧。
从古至今,很多文人都喜欢在诗中写“牛”,但这些诗中的牛大多是歌颂牛的品质,为牛鸣不平。比如李刚的《病牛》:“耕千亩千箱,谁又会受伤?然而,所有的生物都吃饱了,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生病躺在阳光下。”或者用“牛”来表达他“烈士的晚年和坚强的心”,比如陆游的《饮牛歌》:“别说牛老晚了,我八十多岁还在努力。”这些诗表现良好,但并不精彩。
一首“牛”诗,孕育了一只真正的牛!
有这样一首诗,似乎全诗都是写牛的,但结局却突然反转。读起来真的很有趣,让人感触很深。
牛郎词
齐
我已经快秃顶了。
一共短笛和马鞭一起来了,南龙洞岗一个个去了。
天离草远,牛晚,牛又累又饿;
对着牛唱歌,坐在牛身上,晚上回到牛身边。
我多年不担心放牛,但我害怕失去租金和卖掉我的牛。
这首诗是一首模仿乐府的诗。诗的大意是:你的牛角又弯又圆,我的牛尾又秃又短。我们都是拿着短笛和鞭子在陇南东岗玩耍吵闹。不知不觉,随着太阳下山,离草地越来越远,牛走得越来越慢。只有我知道牛的辛苦和饥饿;我每天在牛身上唱歌,坐在牛旁边玩耍。晚上回来,我就睡在它旁边。我一年到头都在放牛,恐怕付不起卖牛的房租。
诗的前四句讲述了牧童一天的生活,画面感很强!首先,两个可爱的牧羊人正在辨认他们自己的奶牛,然后他们跑去追逐和玩耍,在奶牛身上唱歌,坐在它们旁边玩耍。天色已晚,牧羊人骑着他们的牛回家,晚上和它们一起睡觉。这是两个牧羊人的日子。看起来多美啊!从这四句话,你猜不出他想说什么。
最后一句,诗突然反转,似乎人生精彩。如果一年到头都是这样,可能会显得很无聊。但对于可怜的牧童来说,这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了。反而是享受和满足,对别人来说是无聊和无趣的,每天都有牛陪伴。而他最担心的是哪一天自己付不起房租,卖不掉自己的牛。在这句话里,牧童的童心和现实的残酷形成强烈的冲突,真的很难。这首诗的主题突然升华了。原来诗人写的不是牧羊人或牛,而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是用牧童的语气写的。全诗有10个“牛”字,可以说是非常巧妙。最后一句话的反转更是惊天动地,但是看完之后,太难了!
用最简单易懂的故事,讲述最深刻的道理。这是诗歌的最高境界。
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高启
《牛郎话》确实很巧妙,作者高启也不是普通的诗人。他是董事长称赞的人,非常喜欢他的一首梅花诗:
琼枝只适合瑶台。江南到处都是谁种的?
高士卧于雪山,明月下林间美。
寒影簌簌竹,春掩余香漠苔。
自从去了何浪,就没有好的号子,东风几度悲凉无声。
并亲自在这首诗前面注明:“高启,字季弟,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九梅花之一。”这是对高启最大的认可。
明初,小说、戏曲、言情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然而,高启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扫元末以来的诗风,掀起了明代诗歌发展的大旗。他是个天才,擅长各种诗歌。韩、魏、金和的所有风格都很受模仿。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赞他“才气过人,优于明代诗人”。他对诗歌感兴趣,打算像汉魏、六朝、唐代、宋立科那样,集古人之长。贞元末年,仙河农民的美丽习惯又回到了积极,而且是强大的”。
高启能写出《牛郎词》这样的诗,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高启的父母从小就去世了,他年轻的时候从来不忘事。他是“北郭十友”、“吴中四大家”、“明初诗坛三大家”不可或缺的人物。
然而他淡泊名利,厌恶官场。他为官才三年,大部分时间过着隐居生活,扎根农村。他在农村生活期间,写了大量描写农民生活和劳动的诗歌,写尽了农民放牛、养蚕、捕鱼、射鸭、伐木、打麦、采茶等真实生活。他没有简单地描述这些生活场景,而是用这些诗来反映更深层次的矛盾,讽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高启之死
高启早年入朝编《元史》,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他想让他做部里合适的侍郎和副手,然后部里的部长们就上去了。可惜,高启拒绝了。他拒绝了,同县的谢晖不敢接受。朱元璋会面对,但当场发飙不好。然而,这件事发生后,朱元璋开始怨恨高启,高启想快点杀了他。他总是代替自己,认为高启写的诗是对自己的讽刺,但没有真正的锤子。
高启回到家乡后,和往常一样,他没有什么可以写讽刺朝廷的诗,但他的著述却十分晦涩,朱元璋始终没有找到机会。
我经常在河边散步。哪里可以买到湿鞋?
机会被朱元璋抓住了。时任苏州知府的魏官正准备修建一座新办公楼。古代盖楼有各种各样的禁忌,去梁文必须有一篇关于梁文的文章,所以他请隐居在这里的高启写一篇关于梁文的文章,这篇文章《郡治中的梁文》杀死了高启。
高启最终在39岁时被腰斩。
高启的一生,就像这个“牛郎字”,过着隐居的生活,看似无忧无虑,但终究逃不出现实和命运。
本文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在,传播正能量,阅读古今中外热点事件背后的故事,向你展示世界的温暖与温暖!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