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 李跃:肩负使命 坚守初心

栏目:体育 2021-09-29 12:16:24
分享到:

走在遵义老城区的洪钧街上,一家名为“剪纸广场”的小店不时会吸引游客驻足观看。在剪纸店的左窗,有一个“遵义同草堆画院”的牌子。这家剪纸店的老板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遵义铜草堆画的第三代传承人李越。

1965年,遵义井座苏堆“遵义会址”首次出现在广交会中国新题材工艺美术展上,受到海内外嘉宾的热烈追捧,并出现了东南亚客商现场订货的火爆场面。此后,井座倡导的遵义同草堆绘画不仅走出了东南亚,还远销英、法、美、委等欧美国家。

20世纪70年代初,井座的女儿左惠萍作为遵义同草堆画的第二代传承人,与父亲合作生产出口作品,小小的遵义工艺美术厂为国家兑换了大量外汇。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遵义市中华路改造,工厂被拆除,遵义草堆画最终在黔北消失。

左惠平做梦也没想到遵义草垛画里会有枯木逢春的一天。2007年,遵义同草堆画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想借此机会重现当年遵义同草堆画的辉煌,但毕竟已经60多岁了,她做不到。因此,左惠平把希望寄托在儿子李越身上。当时,李越负责广州的一家酒店。当时遵义企业退休工人月薪几百元,李越月薪5-6千元。一方面,收入差距巨大;另一方面,爷爷的终身心愿需要有人继承和发扬。李越进退两难。

“你不记得小时候我爷爷对你有多好吗?你想想我爷爷对你的恩情,忍心抛弃我爷爷的心愿吗?”在母亲的再三要求下,李越回到了久违的家乡,肩负起振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遵义通草堆画的重任,成为继母亲之后的第三代传承人。

然而,一系列难题接踵而至。老装裱,传统构图题材,缺草,重拾技艺,没有观众和市场,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要想发扬通草堆的绘画技艺,让更多人了解遵义通草堆绘画,就需要自己的作品足够优秀,投入时间和经济成本。没有太多的经济支持,一家人只能靠母亲微薄的退休工资生活,这给李越带来了无尽的压力。李越的母亲觉得很难相处,李越觉得更难相处。

这些困难不仅没有使李越退缩,反而使他更加沮丧和勇敢。即使他的妻子因为他整天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生气,他也相信成功往往属于有目标和毅力的人。为了尽快适应市场,李越在装裱、主题选择、作品装饰、实用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

努力是有回报的,照耀你胜过忧郁。

从2008年复工复产到2013年,李越创作了一些具有现代风格的代表作,如《龙啸》、《鹰的翅膀》、《遵义会议》、《毛泽东诗词》、《花鸟》、《松鹤长龄》等。还获得“牛头牌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新人奖”、第七届合肥国际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展示奖”、贵州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优秀奖”等多项奖项和荣誉。

李越通过干草堆作画的技巧已被广泛认可,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纯手工堆画的制作成本比较高,很少有人买得起这种草堆画。作为旅游商品,即使有外国游客需要购买,也不鼓励,因为作品太大,不方便携带。

为了继续坚守家族使命,解决一家三口的生计,李越别无选择,只能利用她之前从祖父那里学到的绘画造诣,创办了一家民间剪纸作坊。她通过文化创新,将红色文化融入生活,将剪纸艺术融入生活,给李越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2017年,在海龙屯举办的全国邮票展上,一幅红色毛笔字的“遵义”剪纸引起了遵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新的注意。当得知这件作品的主人是时,郑部长前往祝贺遵义剪纸的丰富内涵,并当场与订了几幅类似的剪纸,表示要把这些剪纸作为礼物送给国际友人。

为了传承通草堆的绘画,李越与遵义市老城小学合作开设了通草堆绘画学习班,并坚持每周去学校两次教学生。同时,他在遵义老城区洪钧街设立了一个通过干草堆学习绘画的研习所,招收喜欢通过干草堆学习绘画的学徒。李越说,如果有人想学习草堆绘画,他会免费教授他的技能。

李越的新徒弟戴孝婷,在洪钧街走过李越的剪纸作坊时,被精美的剪纸所吸引,成为了他的徒弟。她说,她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剪纸和草稿画发扬光大。

据李越介绍,通草堆画是以通草片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艺术工艺。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不仅因为李越肩负着家庭使命,肩负着祖父的心愿,更因为她能够忍受贫穷,保持孤独。

视频:遵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