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面对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兴高采烈地走在波浪上
总有人去实现一个个攀登的目标
付诸行动并坚持下去
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个“不是被空驱使,而是不被虚拟声音吸引”的奋斗者。他叫曹参,是大气科学学院2016级大气科学专业的本科生。他收到了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和南京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现在已经免于直接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曾获国家奖学金,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江苏省互联网加省赛一等奖。主持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大气》发表SCI论文。
“在大气领域,我的心向往之”
三年前,曹参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大气科学。大二时,他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转入大气科学学院学习大气科学。
学习新知识让人兴奋,但也带来更大的压力。曹参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大一错过的课程。周围学生的努力让他不敢懈怠。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也迷茫过。如何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如何在兴趣领域做得更好?如何在人才济济的高校脱颖而出?
曹参在学校59周年纪念仪式上被表彰为优秀学生
“如果你没有开始,你就会有结束。只有有心,才能向百人学习,在自己奋斗的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曹参用自己的奋斗座右铭,以兴趣为导向,以坚持为信念,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三年来,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各科考试,多次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学院年度青年楷模。
“信任+默契=制胜法宝”
曹参在学习中从未死去。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科研能力,他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
因为数学建模比赛,曹参和团队的另外两名成员成为学习和比赛道路上最默契的伙伴。他们经历了夏天的酷暑和寒假的严寒,见证了无数个夜晚的辛苦,从学校比赛一等奖到全国比赛一等奖,再到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在辛苦的工作上留下了一串汗水。一路走来,他们会因意见不同而产生争执,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让他们成长成熟。分工明确、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默契成为他们团队取胜的法宝。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只有达到1+1+1>3的效果,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在其他比赛中也有突出表现,曾获学校节能减排三等奖、“互联网+”省级比赛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全国比赛。这些比赛逐渐提高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我飞向天空的窗口空是科学研究”
与数学建模比赛相比,曹参的科研之路一开始有些坎坷,甚至很难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我总是问自己是否真的喜欢科研。也告诉自己,如果选择,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在导师的帮助下,他不断调整自己,直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本科期间,作为项目主持人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培养计划;
作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并成功登上期刊;
作为第四作者,参与撰写SCI文章并成功发表;
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每一项成果的产出都让他对科研越来越有热情和信心。“我以后会做得更好!”
本科期间,他还利用暑假去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进行科研实践,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时跟随导师参加国际会议,在与海外学者的交流中进一步开阔了视野。
“热爱生活是一种态度”
如果说学习、竞争、科研是曹参思维理性的磨砺,那么在曹参看来,热爱生活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学习后,他担任班长和年级组长。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他获得了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我希望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情。这种感觉让人快乐。”他组织同学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社会实践特别奖和优秀调研报告。
他的队友刘思明说:“曹参热情,善于沟通。当他第一次和他交流时,他自然会被他的乐观和愉快所驱使。”
他的老师朱连华评价他:“既理性又感性,积极又务实,肯花时间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力求完美,是数学模型组里的‘全才’。”
成功的方法有很多
我们不能复制它
但是我们可以像他们一样
不要在空中思考,不要徒劳无功
优秀终将属于每一个坚持不懈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