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力 朱克力:咬定青山 锚定双碳 打造绿色数字区域典范

栏目:时尚 2021-11-23 20:56:29
分享到:

从绿色发展的优势来看,香港在大湾区遥遥领先,澳门积极参与国际清洁能源合作,广东的绿色发展水平也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当然,内部差异很大,其中深广珠排名第一。再加上粤港澳在制度和技术结合上的优势,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高地。

大湾区在探索实现二氧化碳峰值排放和碳中和的道路上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实践经验。它在制定行业标准和引领全球市场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在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领域也有很好的基础。

发挥这些基础优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绿色转型。在此过程中,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标杆意义的“绿色数字湾区”。建议制定绿色数字城市的湾区标准,探索绿色数字发展的价值实现机制,以数字化推动湾区城乡绿色低碳转型。

事实上,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数字化与绿色发展的同步转型,离不开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的协同创新。

那么,在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有哪些数字技术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呢?应该说,绿色数字技术和新基础设施发挥了关键作用,具体强调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信息网络,发展绿色存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面对绿色发展的需求,这些数字技术应该进行怎样的创新?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降低碳减排强度,助力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转型;另一方面,要加大对R&D绿色元器件和数字终端的支持力度,加快脱碳和零碳技术突破,推动绿色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夯实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基础。

以数字化推进湾区城乡绿色低碳转型

数字经济企业融入城市,需要政府做好数据共享、场景开放等基础性、关键性工作。粤港澳大湾区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

应该说,从全国来看,数字治理特别是数字政府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内部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空,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还需要进一步弥合。

数据共享、场景开放是数字经济企业融入城市的必由之路。如何做得更好?国内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作为成都新经济战略的顾问,我跟踪观察到,近年来,地方政府以创新激励为主增加场景供给,在思路和做法上具有前瞻性。

过去各地的传统产业政策主要以“给予优惠”为导向,侧重于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政治支持和融资干预。

场景供给主要以“给予机会”为导向。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基于市场导向,将城市发展需求明确定义为可感知、可可视化、可参与的机会,引导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业态的衍生发展、新模式的融合创新、新产业的裂变与诞生,从而形成城市发展新的竞争点和内生驱动力。

类似的新经济情景思维和政策模式,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绿色数字湾区”也有借鉴意义。

纵观各大区域,目前国内数字经济商业化模式相对成熟的案例很多。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双核一廊两区”数字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稳居全国数字经济第一梯队。

未来,我们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现有产业优势,继续在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方面做表率,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打造“绿色数字湾区”。

一是加快工业流程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形成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智能生产、服务制造为基础的“绿色数字湾区”数字智能新模式。

二是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金融、交通、工业、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新型集成产品应用,打造“绿色数字湾区”数字化、智能化产业新生态。

三是统筹线上线下响应和民生需求,培育共享经济、社区经济、平台经济等一体化数字经济新业态,丰富“绿色数字湾区”高品质生活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