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七天长假终于结束了。大多数人节后看起来很沮丧,不想去上班。
恐怕只有我们的投资者和市民在一个个摩拳擦掌,期待a股的开盘。
尤其是节前最后几个交易日,a股屡创新高,怕错过绝佳的“春季躁动”行情。
节后市场迫使投资者正视,科技、医疗、消费集体大跌,而有色、化工、钢铁等大宗商品走势非常强劲。
大A不走寻常路。
春节假期,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躁动,中国市场开放后价格大幅上涨。
其实分析背后的上涨逻辑并不难理解。
大宗商品,包括原油、有色金属、钢铁、农产品、铁矿石和煤炭,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所谓周期,说白了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波行情。按照历史规律,大宗商品的周期约为三年,上一次是在2017年,而这波行情在2020年下半年才刚刚开始。
只是没人能说这个时间会持续多久。
一个
周期性股票与经济趋势高度相关。
中国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水泥等。当经济快速增长时,市场对这些行业的需求也会增加,股价也会随之上涨;相反,当经济低迷时,需求会减弱,业绩和股价都会受到影响。
几年前,周期股有点惨。这几年需求不好,去年疫情影响更大。直到下半年,情况才开始好转。
相反,其他行业与经济周期关系并不密切,无论经济如何,都是生活必需品。
如米、油、盐、酱、醋、茶、医药和医疗保健等。,必须消费,与经济质量关系不大,尤其是经济衰退时,可能逆势上涨。
比如去年疫情肆虐,全球经济低迷,消费和医疗都很抢眼。
这些股票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2
谈完周期股,我不得不谈谈这种非常抢眼的商品。
商品具有同质性、可交易性,广泛用于原油、钢铁等工业基础原料。
一般来说,商品分为三类:能源化工产品、金属制品和农副产品。
对商品的研究很多,如甲烷、乙烷、甲醛、乙醛、甲酸、乙酸等。
光听名字就大了。
它们是典型的周期股,受宏观影响最大。
它的供求逻辑很容易理解:
需求增长-产能释放-需求滞胀-产能过剩-去产能-供需再平衡
比如经济复苏,对铜、铝、钢、铅等工业品和原油的需求会增加,相关股票也会上涨。
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一样,CRB商品价格指数下降了24%。到了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各国央行放水,该指数也上涨了36%。
再比如,国内供给侧改革降低了产能,关闭了很多煤钢厂,削弱了供给,一度引发了a股市场。
三
解释了这么多,还是要回到赚钱的问题上来。
今天的新闻充斥着“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来了”,感觉事情不简单。
商品的股价与相关产品的价格密切相关。例如,如果煤炭价格上涨,煤炭库存就会上涨,反之亦然。逻辑很简单。
只要节奏准确,就是赚钱的好方法,这也是很多投资者喜欢玩周期股的原因。
尤其是今年,复苏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基调。经济复苏将推高大宗商品价格,这将直接反映在股市上。
早在春节前期,海外大宗商品价格就开始上涨,国际油价、铜价屡创新高。
假期过后,国内市场只是在弥补涨幅。
现在股市的表现和经济的表现有点不一样,市场情绪被演绎到了极致。
有人继续拥抱核心资产,但这几天有点惨;
有的人选择保守,在节前明确立场;
其他人开始玩商品。
核心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做自己能理解的事情。
最后有一句顺口溜:远铜近铝,以钢结尾,钛走在稀土煤后面,化工炸到大炼,一切最后都是房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