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中国文学如何发展,都不会再有张伯驹!”-张伯钧
张伯驹是谁?他的父亲张不仅是晚清官员,还是一位富商。张氏家族和袁家也是姻亲关系,张伯驹称袁世凯为“他的一方”。
从小,张伯驹就被称为“神童”。九岁时,她就能写出令老师惊讶的诗。后来,张伯驹凭借才华和家世被列为“民国四子”之一。
张伯驹致力于收藏,世人称赞他为“世界上第一位民间收藏家”。他曾经把毕生收藏捐献给国家。据报道,故宫博物院的珍宝有一半来自张伯驹。
这样一个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晚年生病住院时想换到稍微安静一点的病房,却被告知不合格。捐献“半个故宫”的张伯驹晚年病重,想换病房,却被人说水平不够。
张伯驹的收藏生涯
起初,张伯驹的职业选择不是艺术和文学。依靠顶级的家庭资源,张伯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8岁进入新军模范团骑兵师学习。从这里看,应该是将来参军或者从政的一种方式,以张伯驹自己的天赋,他将来会是一个伟大的明星。
在部队呆了几年后,张伯驹毅然决然地退出了部队,因为他不喜欢部队里肮脏腐败的作风。
退伍后,张伯驹开始从事经济工作。他在盐业银行、南京盐业银行、秦龙实业银行等单位任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些公司工作给了张伯驹足够的时间发展他的爱好,所以他开始收集。我们开始收藏的时候,只喜欢历史文物。国家越来越动荡,完全是因为国家责任感。
在张伯驹众多的收藏案例中,《平复帖》大概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平复帖》是晋代书法家陆机创作的一部书法作品。全帖只有84个字,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
这幅书法作品风格简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最真实、最可靠的西晋书法名家字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当时,《平复帖》为皇室成员溥儒所有。溥儒是典型的满族贵族,靠卖祖先的收藏品为生。1936年,他把唐代韩干的《赵晔白图》卖给了外国人。
这件事深深刺激了张伯驹,所以当他听说溥儒要卖《平复帖》时,他立即找到了关系,想买下这幅书法。然而,即使有张伯驹的财力,溥儒给出的价格也是20万元。第二年画家张大千也想买这个帖子,也停在了20万的高价。
直到溥儒的母亲得了重病,需要钱,情况才有所好转。张伯驹请人谈判,最终以4万元的价格拿到了“平复铁”。
《平复帖》只是张伯驹众多藏品中的一件。北京失陷后,张伯驹和潘素把它们缝在被褥里,悄悄带出了北京。在张伯驹看来,这些蕴含中国文化的书画艺术,与中国文脉的传承联系在一起,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因“平福铁”被捕
《平复帖》一直是日本人梦寐以求的。有一个中国中间商人出20万元给日本人买这条领带,但是比张伯驹落后了一步,日本人从来没有放过。
1941年,张伯驹像往常一样去上海开会,但他的车被一辆汽车拦住了,张伯驹被绑架了。很快,他的家人得知绑架者是日本特勤局76号,他们向张索要300万元。张家凑不出这么多钱,只能卖字画。
但是当他的妻子潘素试图去看他时,张伯驹告诉潘素,家里的字画不能卖,尤其是《回复帖》。他说:“我死了也没关系,这幅字画应该留下来,不要以为卖字画换钱就能赎回我,所以我就不出去了。”
双方已经僵持了将近八个月。最后,绑匪妥协了,把赎金降到了40万。张氏家族筹集资金拯救张伯驹。
张伯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收藏家。他从来没有用他收集的作品来赚钱。相反,1956年,他和妻子潘素一起,将收藏了30多年的八幅顶级书法作品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为此,政府想给他20万元的奖金,张伯驹也婉拒了。他收集的时候花了很多钱,他从来没有想过从这些宝藏中获得利益。
然而,当张伯驹1982年病重住院时,医院安排了一个8室病房,当时张伯驹已经84岁了。
因为病房嘈杂,不利于休息,又怕交叉感染,家人向医院申请改为单人病房,但北大医院的回答是:老人不达标。
无奈之下,家人安排他转院,但还没等手续办完,张伯驹就去世了。
张伯驹在他的后半生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他在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很放松。他的正直和品格不仅仅是捐赠书画那么简单。有人认为,随着张伯驹的去世,中国失去了最后一个“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