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上的渡船,碧水青山蓝天白云,城市天际线壮丽。
“你看!全是鱼!”
看着两岸生机勃勃的景象,收集深圳河水文资料的“船夫”李甚至被发动机的声音淹没了。
很难想象这个美丽的生态城市曾经遭遇过环境问题:河水又黑又臭,路人只能捂住鼻子;雾霾频繁出现,最坏的情况是隔天出现一次雾霾。
经过多年铁腕治理和产业转型升级,常住人口超过1700万、年GDP超过2.7万亿元的深圳,不仅交出了一份媲美多年旅游城市的空空气质量“成绩单”,更让“深圳蓝”“深圳绿”成为城市最朴素的风景。
几年前,深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完成了水污染治理的“历史性转折”。这是深圳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实践;目前,深圳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走在全国前列,是深圳站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面向全国示范的又一生动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树立和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生态治理攻坚到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党的制度优势在特区得到印证和彰显。
“2004年那个时候,整条河都很黑,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醒过来。”回忆往事,深圳河“船老板”李开口了。
深圳河,与所在城市同名的界河,沟通深港八大支流,自东向西流入深圳湾。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条河见证了香港和深圳的崛起和发展,无私地接收了两地的生活和生产废水。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水环境问题已经浮出水面。
近年来,深圳和香港携手监测、研究和治理深圳河,深圳全力以赴解决问题,治理整个流域。深圳终于告别了黑臭,重新焕发了生机。深圳也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五个城市之一。
不仅仅是深圳河。经过4年多的治理,深圳大量河流、水域恢复了生机:2019年底,深圳全市率先消除黑臭水体,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2020年,深圳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五大河流国考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
在深圳,可以享受小桥流水的诗意生活,随时随地深呼吸:早在2004年,深圳就开始全面系统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进程;2020年深圳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19 μ g/m3,霾日仅3天,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
作为全国土地面积最小的一线城市,很难想象1997年深圳一半的土地是一片静谧的山林:2005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概念,将近50%的城市面积纳入管控保护。生态资源保护安全网的范围、布局;2017年11月,深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01.5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0.11%。
深圳,又名“森镇”,2020年森林面积78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近40%。它是“国家森林城市”;各类公园1090个,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无论是俯视空还是打开网络地图,都会深深感受到深圳在一线城市中独一无二的绿色生态。
在红树林鱼塘里悠闲玩耍觅食,吃着肥鱼,在清澈的水中优雅起舞……今年年初,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黑脸琵鹭现身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引发公众围观。
在深圳,“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绝不是“稀罕事”。除了黑脸琵鹭,鸬鹚、嘴鸭、反嘴鹬等珍稀鸟类也成为深圳的“常客”。市观鸟协会副会长游霞认为,除了城市丰富的鱼虾资源外,离不开深圳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蓝天碧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是广大市民的期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没有落后。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首次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深圳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重点任务。今年2月,深圳发布《率先建设美丽中国样板行动计划》,成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发布的推进美丽中国样板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经济更好,绿色也不可或缺。近年来,深圳不断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低端落后产能,不断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转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生态环境的长期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以来,深圳先后推出了生物、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深圳着手布局未来四大产业: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空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
同时,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大气、水环境问题,深圳始终坚持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导向,坚持科学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最高规格、最大努力、最强举措推进蓝天碧水保卫战,不断提升市民在生态环境中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面对环境的不断改善,深圳人把“环保”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发自内心的行为:深圳市蓝色海洋环保协会定期组织清理沙滩垃圾,U站“何小二”定期开展护河治水...统计显示,目前有近18万名环保志愿者和10多万名“何小二”活跃在污染防治一线,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进攻格局。
从去年开始,家住福田的吴先生就爱上了骑车上下班。“从家到公司大约需要20分钟,手机软件可以减少1.5公斤的碳排放。”
不仅如此,乘坐纯电动出租车、纯电动公交车成为很多来深圳的游客的打卡选择……深圳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公交、出租车100%纯电气化的城市。
低碳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深圳人的生活方式,低碳发展成为深圳这座超大城市的新“气质”。
深圳在全国率先对绿水青山进行定价:盐田区从2014年开始尝试使用城市“GEP核算体系”,及时了解和评价盐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今年2月,深圳发布了国内首个高度城市化地区GEP核算技术规范,将无价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进行估值,以核算“生态账户”,可以科学衡量绿水青山的价值。
告别了“唯GDP论”,深圳经济发展的“碳含量”也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5年间分别下降了19.3%和23.2%。
深圳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卖炭人”:2013年6月,深圳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据统计,深圳碳市场配额累计总成交额约5900万吨,总成交额约13.85亿元。市场成交率连续7年居全国试点碳市场首位。
深圳的各个领域也在变得“绿色”:目前,绿色低碳已经渗透到深圳工业、交通、建筑、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交通行为为例,去年深圳建成充电桩重点投资项目30个,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1万辆。
更习惯绿色生活、更能接受新能源的深圳,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低碳目标——力争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方面领跑全国。
近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深圳未来五年绿色低碳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围绕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高效储能等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龙头企业;加快实施绿色生产方式,支持企业实施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工厂;建设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加强绿色金融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制定绿色金融标准.....”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表示,未来,深圳将编制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和高标准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发展,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大力推进碳排放接近零的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气候投融资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力争早日实现碳排放达峰。
先锋力量|深圳水务集团福田分公司党员谢瑞斌——“城市脉络”物理考官
每天早上,深圳水务集团福田分公司老党员谢瑞斌穿着工作服,戴着手套,穿着反光背心和头盔,戴着井钩,开始一天的路检。
纵横交错的地下排水管网构成了维护城市微循环的“静脉”系统。但由于污水成分复杂,经常有树叶、垃圾等杂物,因此在运输过程中,排水管网容易像“血栓”一样堵塞。谢瑞斌的工作是随时检查水管网,第一时间发现“血栓”,并进行疏通作业,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谢瑞斌告诉记者,深圳最近进入雨季,流入管道的树叶、垃圾和含油废水会凝结成漂浮物甚至沉积在管道壁上。“淤积不仅会造成城市道路积水,还会影响河道水环境。如果沉积特别严重,我们必须立即联系清算团队进行清算操作。”
23年党员的谢瑞斌,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老党员。去年疫情期间,深圳水务集团福田分公司党支部成立了“疫情防控党员先锋突击队”。听到这个消息后,谢瑞斌第一时间果断报名,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其他队员树立了榜样。
据介绍,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谢瑞斌所在的巡逻班每人每天巡查管网约55公里。从春节到正月十五,检查人员共检查管道935公里,附属设施1600个,为保障城市安全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甘雪明
《杨雷》中的瞿广宁
徐宣和
朱洪波露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