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0万年前,在我国现在所在的亚洲东部,生活着历史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巨犀。
光看它的大小,很容易让人误会它是恐龙,但其实它是哺乳动物,只是它的体型很大。一只成年雄性犀牛站起来,头部可达7米,体重约24吨,相当于现在8头犀牛的总重量。
当时,巨犀的进化非常成功。它高个头的优势使它很容易吃到高叶子,而它沉重的重量和强壮的大腿使它不怕任何食肉动物。
然而,当它们在大小上占主导地位时,为什么会消失呢?
聚喜
巨犀的消失源于它身体结构上的一个致命缺陷,但这个致命缺陷也让它对任何食肉动物都无所畏惧,可以帮助它更好地生存。
巨犀的祖先是第一只巨犀。第一只巨犀重约800公斤,四肢不像巨犀那么粗,反而比较纤细,擅长快速奔跑。
第一只巨犀虽然是食草动物,但它不喜欢吃草,而是喜欢吃树上的叶子。但是,树上的叶子长得更高,这意味着较大的巨犀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可以比较矮的个体吃更多的食物。在这种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巨犀逐渐进化为更大的巨犀。
巨犀属翼手目,翼手目的所有动物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利用自己巨大的肠胃来消化食物。正如我们所知,植物富含不易消化的植物纤维等。要从植物中获取足够的营养,就要进化出一条超长的肠道,这样食物才能在体内长时间停留。翼手目动物为了消化植物,往往会进化出巨大的肠胃、腹腔等。,这样食物才能在体内慢慢消化。
当身体的身体变大时,四肢会进化得更粗来支撑身体,否则会因为四肢无法支撑身体的重量而难以活动,导致得不到食物而死亡。
由于体型巨大,巨犀不惧怕任何食肉动物。在巨犀生活时期,虽然今天有和狮子老虎一样大小的动物,但同样大小的动物比巨犀小一点,根本威胁不到成年犀牛。
巨大的肠胃虽然让犀牛变得更大,但它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也不会受到捕食者的威胁。然而,巨大的肠胃导致了巨犀的灭绝,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为什么巨犀会灭绝?
巨犀虽然进化出了巨大的胃来获取营养,但其实它们对植物的吸收率并不高,所以它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对植物的依赖性很高。
不仅如此,过长的肠胃本身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而使自己对食物的需求变得更高。
其实现在的食草动物大多是偶蹄目,不需要像巨犀一样进化出长长的肠道,而是进化出分工明确的多个胃。比如牛有四个胃,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瘤胃内生活着许多微生物,可以帮助牛分解不消化的纤维素;净胃可以过滤植物中的小结石和不易消化的食物,然后反胃到牛的嘴里。此外,牛可以随时把胃里的食物反刍到嘴里,然后再磨碎。再研磨后,食物的粒度更小,更便于瘤胃微生物帮助分解。更重要的是,反刍动物有更高的消化效率,这使得它们需要更少的食物,从而更容易在食物短缺的时候生存。
偶蹄类动物的反刍可以大大缩短肠道长度,节省能量,因此不需要进化出更大的腹腔和巨大的肠胃,可以缩小体型。例如,如果长颈鹿以树叶为食,它就没有巨犀那么重。
由于巨犀不具备反刍动物的消化结构,必须依靠较大的腹腔和巨大的肠胃,所以它们的体型也变大了,而较大的体型让它们很难散热,以至于白天气温高的时候需要生活在水中,天气变得不那么热的时候只能上岸觅食。
由此可见,巨犀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更高,其栖息地必须有满足其生存的森林环境和水源条件。
然而,地球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因为它们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很高,当天气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草原取代,能够帮助它们降温的河流逐渐消失,它们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