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墨的《青春之歌》是小学一年级读的。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晚上,我在哥哥的书桌上偶然发现了这本厚厚的小说。我只是想试着翻几页,没想到读起来很流畅。真的没有什么难的词。当时,我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感到惊讶。现在想来,作者杨沫,以她质朴的文字和饱满的热情,感动了亿万读者,成就了红色经典《青春之歌》。
虽然当时年纪小,但也为林道静、卢家川、姜华等人的革命精神所激动,鄙视余永泽这个天天钻研那堆旧文件的老古董,太落后了。难怪林道静看不上他,后来两人分手了。人到中年,才知道于永泽的原型是著名学者、散文家张中行,杨沫的前夫。时间跨度有点长。
01
张中行出生于1909年,杨默5岁。杨默17岁时,他们相遇了。原本,杨沫的家庭背景显赫,父亲杨振华毕业于史静大学堂,后来成为一所私立大学的校长。杨的父亲是个商业天才。他因为办学得到了一大笔捐款,所以他用这笔钱买了一大片土地,租给了农民。然后用租金维持学校的现金流,让无尽的财力滚滚而来。
一般来说,一个男人有钱了,他会很尴尬,杨福也不例外,他会开始花钱,娶他的妾。杨的母亲丁凤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既然你敢娶妾,作为我的原配妻子,就不客气了。把它赶走。共云让一切顺利,但如果家庭不和,事业就会失败。果然,杨的父亲又吃又喝又赌博,学校维持不了,他欠了很多债。杨父也是一个“男人”。他打自己的屁股,避开闪米特人。今年,让我们照顾好每一个人。
杨的妈妈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当她的家庭陷入困境时,她盯着女儿杨默,敦促她嫁给一名军官。再说家里可以借钱,而且这段婚姻对杨的母亲来说很划算。但杨默是谁?他年轻时从不与父母相处。每天都吵吵闹闹,惹是生非,但他装不下多少书。在书的怀抱里,寻求平静和安慰是杨墨最喜欢的事情。生命是宝贵的,但爱情更昂贵。那么,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杨离了婚。
七样东西开门,米、油、盐、酱、醋、茶。无论你去哪里,你总是要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一餐饭饱。因此,找工作成了杨墨的头等大事。经过朋友的朋友介绍,出现了,因为张有一个哥哥,是一所小学的校长。正值花季之年,杨沫遇到了温柔的张中行。
张中行眼中的杨沫是这样的:她17岁,中等身材,不胖但丰满,眼睛明亮。言谈举止令人耳目一新,有理想,不世俗,似乎充满感情。乍一看,两人感觉还不错。再说,此时的张中行是北大学生,但在杨默看来,一点也没有傲慢的味道,而且很平易近人。两人聊得很欢,很是投机。此后,在张中行的大力推荐下,杨沫得到了小学教师的职位,那是1931年9月。
02
杨沫去香河教书,张中行还在北大读书。这两个人热情洋溢,很快就火了起来。这时,杨的母亲病重,委托人找到了她的大女儿杨默。就这样,杨沫回到了北京。而与张中行的感情,更是恩爱如潮,很快两人就生活在了一起。爱喝足够的水,虽然物质条件不充裕,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们有很多约定。为了心爱的姑娘,据说张中行从乐府诗集里找到了最喜欢的一首——
二三月的春天,杨柳聚花,春风一夜入闺,杨树花飘南楼。多情离开家双脚无力,扶起华阳泪如雨下。秋天去春天回双燕子,你愿意把杨树花带进你的巢。
在爱情的光环下,杨沫每天都朝着做一个好妻子的方向大步前进,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家务是这样的。做的越多,越没有尽头,看不到效果。况且当年杨家仆人多,杨沫根本没碰过她的手指。久而久之,杨默感到了压抑。毕竟这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
有一次,在姐姐白杨家,杨默接触到思想进步的学生,她被他们的理论深深震撼。或许,正是从这一刻起,陆嘉川、姜华、林鸿等人的原型开始出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张中行和杨默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一个家庭不怕沉默,只怕MoMo。如果两个人的心疏远了,离分手的结局也就不远了。
1936年,他们分手了。准确地说,张中行被拆散了。毕竟,他总是和一对情侣在一起一百天。但杨墨的心早就高挂在革命的道路上。要我回头,没门!他们爱情的结晶,一个小公主,还在杨墨的肚子里怀孕。
大路朝天,各行其道。后来两人就分开结婚了。杨沫嫁给了老革命马建民,生了两男一女。张中行娶了一个好妻子,有四朵金花。张中行的生活真的是我祖父的生活。再加上杨沫给他生的女儿,五朵金花相加,香味宜人。
03
1958年,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诞生。改编成同名电影,崔伟亲自担任导演,谢芳饰演风靡一时的林道静——女学生身穿白布短旗袍,白色短袜,白色运动鞋,手里拿着一条朴素的白手帕。四个白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林道静青年的纯净世界。结果杨沫一战成名,连周公总理都邀请杨沫去中南海的家里做客,还声称妻子看小说时,为林道静坎坷的命运流下了眼泪...
杨沫火了,但张中行日子不好过。在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千千万万人眼里,张中行就是小说中的余永泽,自私落后,只知道研究自己的旧纸堆。张中行,很难争辩。他不能见任何人,也不能向他们解释:我不是于永泽,杨墨也不是林道静。否则,这里没有银320。不是你。为什么要解释?太疯狂了。总之,张中行被小说《青春之歌》惊呆了,在单位里抬不起头来。
张中行本人思想开放:“这是一部小说。按照我国编目的传统,与历史系的著作是不一样的。人写小说,不写历史回忆录,何必当真?就是把于永泽的名字改成张中行,也是小说,我就不解释和抗议了。我觉得小说属于艺术加工,所以我无愧于心。”
仅仅几句话,张中行的文化修养,在纸面上,就太有见地了。但是她的妻子是全职主妇,所以她可以辞职。她对杨默颇有意见。红花总是和绿叶相配。当你是红花时,你不能把别人踩在脚下。你怎么能这么欺负人?不同的方式不想彼此合作。虽然张中行心里很难受,但表面上他还是很安全的。我能怎么做呢?凉拌沙拉。为什么诽谤?没有争论。
文革期间,有人跑到张中行去挖杨沫的黑料。但是,张中行并没有落井下石,始终坦诚地告诉他:“那时候,杨沫比我更革命,比我更积极。她直爽、热情,有拯救世界和人民的理想,有寻求实现的勇气……”在张中行,没有杨沫的“不”。
路对着天,各走各的路。清者清,浊者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所以管理不了别人。杨沫听了,又惊又感激,又亲自给张中行写信。毕竟他们还有一个纽带,小公主。
04
1974年,马冉旭得知自己的生父是张中行。在哥哥姐姐的心目中,我从来没有觉得这个姐姐的血缘关系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因为继父马对她很好,从来没有骂过她。在家里被当成小公主一样对待是不可侵犯的。
冉旭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在弟弟和老鬼眼里,当他跟着大他十岁的姐姐走过长安大戏院时,她是一个舞蹈演员,穿着丰满的蓝丝灯笼裤,身形婀娜,走起路来婀娜多姿,在人群中像仙女一样脱颖而出。迎面而来的男女以不同的方式驻足,而姐姐则昂首挺胸,举止优雅。老鬼自豪地形容她的姐姐,真的像星星里的月亮,美丽迷人。
杨默也够意思。当他第一次和冉旭谈论张中行时,他说他是一个诚实的人。1978年,在贵州工作的冉旭第一次给张中行写信。不知道,收到后,张中行立刻给了女儿一个热情的回复:你叫我先生,我不知道能不能告诉你真实情况。之前,你妈妈答应给我一个见你的机会。事实上,我是你的父亲..."
1980年,冉旭调回北京,在市文联当编辑。我见过我的生父张中行很多次,并向我父亲要了一份手稿。在陌生人面前,称为“张先生”,在自己的神面前,称他为“父亲”。在冉旭眼里,爸爸特别有学问,第一封信的内容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血缘关系不变,还因为他的字非常干净漂亮。我写古体诗取乐的时候,他跟我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对,还指给我看一堆不来。
当你说的字干净漂亮的时候,你马上会想到周作人。周作人也是张中行的老师。解放后,周作人的家庭被遗弃了。按理说,去是情分,不去是本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张中行还是坚持要上门,这一点令人难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中行的个性。
1995年,杨沫去世。吴祖光打电话给他的老朋友张中行,问他是否愿意参加告别仪式。张中行拒绝了,说分手有两个原因,要么双方有感情,要么双方互相尊重。对于杨墨来说,两者都没有。
仪式结束后,张中行收到了女儿的一封信,大意是:我出生时的感激和怨恨被原谅了。当张中行回答时,他说,当人们在这里时,我是沉默的;人都走了,我什么都不会说。
张中行于2006年去世,享年97岁。
有些人走进内心深处;有些人,当他们走路的时候,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些人,认识了一辈子,只是刚开始,很难交谈;有些人相识一次,就像老朋友归来。这就是命运。
往事如风。苦难无字是一种智慧,痛苦无字是一种修养。你觉得张中行和杨墨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