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墀 我愿以身许国:“两弹一星”元勋中的清华人

栏目:军事 2021-09-29 09:41:55
分享到:

今天,中国原子弹爆炸55周年!

1964年10月16日下午,随着壮丽的蘑菇云从中国西部戈壁滩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建立了国防科技的丰碑,也铸就了国家安全的基石和大国地位。

氢弹爆炸后的蘑菇云

1979年,邓稼先在新疆核试验基地的戈壁上拍了一张照片

用两弹一星创始人王先生的名言

“我愿意建设我的国家”

作为主题的主题展览

由档案馆、学校历史博物馆和图书馆联合举办

不仅图形展板和档案在学校历史博物馆展出,

与此同时,在图书馆北馆设立了第二个展厅

展出与“两弹一星”有关的书籍和文献

校史馆二楼展区主要展示图文面板和实物,讲述14位“两弹一星”父亲的生平事迹。

很多老一辈的科学家都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图为赵九章《前赤壁赋》字轴

1995年,清华同庆,朱光亚、王、钱伟长出席了叶铜像在清华校园的揭幕仪式

1947年底,在英国留学9年的彭焕武回到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放弃有利条件选择回国时,他说:“没有理由回国,只需要回国!”

学校历史博物馆展区

图书馆北馆展区展出了200多种图书,包括“两弹一星”报告书和14位“两弹一星”父亲中清华人的作品或传记,希望以“读书”的形式引导师生重温历史、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同时发出“读书召唤令”,全校共召唤14名清华学子,选派14名“两弹一星”父亲作一部作品,认真阅读分享感受,开展“代际对话”,向前辈致敬。

图书馆北馆展区

除了“两弹一星”的14位校友外,还有很多为中国核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清华校友。

新疆核试验基地十余名指挥员中,科技人员5名,清华校友3名。基地所属西北核技术研究院的11位院长中,有8位是科技人员,5位也是清华校友。

在成千上万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默默贡献的千千科技工作者中,甚至有成千上万的清华人。

在西北核试验基地,有27名清华校友亲自参加了1964年第一次核试验的现场工作和实验室任务。清华大学多个系的老师也为“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做出了贡献。

我们向所有为“两弹一星”研制和中国核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清华母校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本次展览是清华大学多年来“两弹一星”精神学习教育的延续-

1964年10月16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全体演员时,庄严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场顿时欢腾起来。参加清华《东方红》演出的文艺团队成员,来到了这个激动人心、令人难忘的奇观。很多老校友都记得,10月16日晚,整个清华校园沸腾了,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欢呼。

1994年和2004年,新清华出版了纪念原子弹爆炸30周年和40周年的特刊

在2014年纪念原子弹爆炸50周之际,电视剧《清华风光》开播

展览向陶博和老领导方慧健揭幕

正如学校党委副书记、校史编委主任向在开学典礼上所说,历史是我们追寻“初心和使命”的最好源泉。希望全校师生通过观看本次展览,更好地了解老一辈清华人为国奋斗的历史,学习“两弹一星”的崇高风范,弘扬“两弹一星”的爱国奉献精神,不忘自己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勇于承担责任, 为建设扎根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更加灿烂地发光。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清华学子,在观看展览时感慨万千。

参加过《马兰花开》的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傅玉洁,作为邓稼先的扮演者,获得了更多的精神成长,实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

“前辈们为了大我牺牲了小我的真诚,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不断鼓励我,引领我成为一个自豪的核工业人,立志成为‘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者和传播者,成为‘两弹一星’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工程与工程专业本科生韩艺伦说。

2019年10月16日是钱三强先生诞辰106周年。2003年,在王先生生日那天,一颗国际编号为25240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三强星”。

小行星如“王星”“赵九章星”“钱学森星”“彭焕武星”“王大珩星”“陈芳允星”“杨嘉墀星”“朱光亚星”“周星”等都是以绅士命名的。他们的声音和笑容穿透了历史的长河,始终凝聚在这一刻。

策划|刘李伟

文字|赵利婧·舒静

图|李派、乔;由学校历史博物馆和档案馆提供

视频|清华电视台

编辑|李静

-东、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