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教过我的孩子围棋一段时间,但后来我停止了。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停了Go,我说:“因为我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学习。”。
言下之意就是我想通了为什么不学。
说了等于没说,别人听了也跟没听一样。
我也有困难,有些“长故事”真的不能“短”——不能因为别人随便问,就长篇大论地解释。
恰到好处的是,最近有伙伴问了类似“要不要给孩子学钢琴?”兴趣班的选择和思维逻辑相似。今天,我将写下我的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为什么我要停止我宝宝的围棋学习?原因有四。
1.学习的时候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学
当孩子不到4岁的时候,他觉得他想学点东西。围棋是当时我想到的第一件事。
小时候有段时间很爱下棋,但是没有接触过围棋。围棋对我来说很神秘。不会玩围棋有点可惜,心里有一种情结。
孩子的性格特点是安静,坐着不动,感觉自己的智力不是很差。从“成为人才”的角度来看,这个项目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搜索“学围棋的好处”:锻炼大脑,磨炼性格,提高观察、思考、大局、抗挫折能力等。
不管怎样,你得学点东西。有这么多好处。学会它。
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他一起看启蒙视频,边学边教,断断续续一个多月。19年3月6日参加12级网考,3月13日参加11级网考。
真正的围棋棋盘和棋子也是3月11日在淘宝买的。后来大概是五六月份的时候,我陪孩子线下参加了十年级考试,拿到了一个小证书。
在这个过程中,我下载了腾讯野狐,和网上的人一起玩游戏,还加了几个Go粉丝。我每天晚上都要和网上的人玩一到两个小时的游戏。
同时开始了解一些行业的现状,一些玩家的成功案例,以及推广的规则和路径。
随着资料越来越多,我对Go有了一点了解,逐渐发现它离我的初衷很远。在7月暑假申请了20次暑期学校后,我果断停止了Go。
可以说,当你选择的时候,你是无知的,当你放弃的时候,你是理性的。我会结合选择Go的可能原因来解释我的思维逻辑。
2.学习围棋的原因
首先,成为人才是一种选择。选择任何项目,想成为人才,都是正当的。
想要成功,自然要了解顶尖选手是如何成功的。
李昌镐从小就展露才华,拜当时第一个韩国围棋手曹薰铉为师,住在拔尖高手家里,采用传统的师徒模式教学。
柯洁的父母都是当地的业余高手,在柯洁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在家里开了一家象棋俱乐部。她从小在围棋环境中长大,后来去聂卫平的围棋道场学习。
大班拿到业余五段证书的神童:栅栏上有一个家长的记录帖,详细记录了孩子围棋的学习过程。为了学和练象棋,幼儿园只用了半天时间,然后中午回来下棋,去了不同的机构,换了老师,练象棋,玩游戏,最后在大班拿到了业余五段证书。
其次,要评估成为人才的难度。
在围棋上取得成功有多难?这里有几个数据,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围棋的艰辛。
九大高手:
自中国年级成立以来,截至2019年,已有46人晋升为九段。
职业棋手:
每年的定期职业配额过去是男性20个,女性10个。从2019年开始,每年将上升到64个。
可以说是地狱模式。
此外,学习围棋的其他可能性如下-
获得业余五级证书:
这超出了我的考虑范围,对我没有吸引力。
纯粹的爱好:
作为一种兴趣,应该是孩子的自然选择,不应该有我决定的影子。他以后会自己选择,我全力支持他。
丰富生活体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当他想学习的时候,他都是自由的。7岁、18岁甚至40岁都不晚,我不会阻止。
智力培养:
锻炼大脑,磨炼性格,提高观察、思考、大局、抗挫折能力等功能效益。学习围棋可能有这样的好处,但没有必要通过围棋达到这个目的。
可能的缺点:
缺乏体育锻炼;性格太成熟?这几年不太懂这个党,不敢评论。
3.从结尾开始:这是孩子想要的吗?
是孩子想成为九大高手的吗?我要不要给孩子一个下棋的生活?我不能回答。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孩子还小,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确实如此,所以我的选择是等他长大到可以自己做选择。我把选择权留给了他自己。
对我来说,孩子选择自己的生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我会无条件捍卫这项权利。
我私下和很多朋友谈过,以后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我都会无条件支持,他们做出的任何选择我都可以接受。
我问朋友:“如果你的孩子选择以后不结婚,或者他是同性恋,你会接受吗?”朋友说,“不能接受”。
我说我可以接受。他可以选择任何他想要的生活。他可以开茶叶店,可以在麦当劳当服务员,可以浪费时间,可以做同性恋,我无条件接受任何选择。
我的朋友不明白我为什么能接受,但我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能接受。
把选择权留给孩子,孩子的选择是他的自由,孩子的未来是我不能触碰的部分,也不是我应该参与的领域。
在我心里,这是一个界限,我试着提醒自己不要越过它。
4.利益应该和优势结合吗?相对于桶效应的优点和缺点
关于利益选择有三个思考角度:
功利主义、功能与成长。
从功利的角度看,必须结合人才和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
从功能的角度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扬长避短,只看心情。
从成长的角度来说,也要取长补短。
什么是功利观点,什么是功能观点?
比如姚明选择篮球作为职业,从天赋和资源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完美的选择。我觉得这个选择是功利的。
我第一次为孩子选择围棋的时候,就考虑到孩子很冷静,能坐得住,这被认为是扬长避短,也是功利的观点。
但如果放弃了“成功”的目的,比如姚明想从个人爱好的角度打乒乓球,想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打乒乓球,或者觉得自己身体不够柔软,不适合学习瑜伽,从养生的角度选择太极,我将其定义为功能性选择。
从功能上看,不要考虑成功,主要考虑实用性,陶冶情操,丰富经验。
另一个是成长的角度。应该从增长的角度考虑木桶效应。
比如我考虑孩子很爱读书,长时间待在室内,户外活动不够。如果他们选择像围棋这样的另一种“运动”,他在体育锻炼方面的缺点就会很明显,不利于他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会更愿意为他选择户外活动。
木桶效应模型不是考虑成功,而是考虑健康成长。
所以,扬长避短的优点和弥补木桶效应的缺点并不矛盾,只是使用的场景不同。
综上所述,围棋不会作为兴趣项目来学习。
以上就是我对这件事的思考逻辑,也可以算是对很多朋友询问这个话题的统一回答。
结论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打不过一个字:
孩子的兴趣班是谁的兴趣?
如果孩子以后想下棋,就和他一起玩,不想玩就不要坚持。我放弃学习围棋已经一年多了,我的孩子从来没有一次提起过想下棋。未来的某一天,我不排除他选择围棋作为自己的兴趣。我的态度不变,来了就欢迎。
关于兴趣班的选择有很多问题,比如:
如何选择孩子的兴趣班?
你对项目的选择有什么建议?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兴趣与专业的关系?
孩子学了一段时间想放弃怎么办?
如何平衡功利与心安?
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在兴趣和特长上变得有天赋,该怎么办?
不想练的时候要不要推?
……
留给后面的文章来回答吧。
注重养育和教导,和咩爸一起成长。
“向前”或单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