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华 回望咸安退耕还林18年 农民李继华的“中年发家史”

栏目:国际 2021-12-07 01:48:19
分享到: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吴、特约记者、通讯员

一棵16年的桂花树能长多大?

4月29日,在西安区桂花镇白盾村桂花园景区,68岁的老农李继华向记者展示了一棵10多厘米长、碗口粗的桂花树。这棵桂花树是他在2004年村里开始退耕还林时种下的。16年来,它陪伴李继华从“知天命”到近“老”,记录了西安退耕还林的风雨变迁。

桂花园风景区紧邻S208省道,位于春意盎然的龙山上。满山的桂花树郁郁葱葱,清新怡人,覆盖千余亩山地。但16年前,那只是一座荒芜的石山,覆盖的植物最多,只有满山的苞片。

“害怕!”回忆起那一年,李继华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苞片易燃。一点火星就能把这个地方变成一片火海。火龙肆虐的时候,离李继华的老房子只有十米远。

时任桂花镇党委委员的胡建芳也回忆说,当年最紧张的工作就是“点火”,三年一场小火,五年一场大火,满目疮痍,触目惊心。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李继华开始开垦土地,在12亩的荒山地区只能种一些红薯、蚕豆和小麦。一家五口过着勉强糊口的生活。

那个年纪的李继华只想把孩子带大,让他们像村里其他人一样去浙江打工。2004年,西安的退耕还林政策被吹进了这个小山村,也就是从政策实施之日起,前8年每亩林地政府补贴230元,后8年每亩补贴125元。李继华拿到相应政策后开始种植桂花苗。

穷了半辈子的李继华,没想到自己的小指种下后,4年就长到了直径7厘米左右。2008年前后,桂花最稀缺最值钱的时候,李继华只卖桂花树,年收入达到8万元。

结果,这个家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近年来,李继华不仅在镇中心建了一栋房子,还在景区对面建了一栋小楼。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给他增加了几个“新人”,让他可以整天在家享受孙子孙女的生活。镇上的年轻人也回来加入电子商务和园艺。

现在,李继华再也卖不出桂花了,但林地里的几棵老月桂依然给他带来了好处。每年8月,游客主动来玩桂花,人多的时候可以赚2000多元。

桂花林站站长孔告诉记者,2002年以前,昆龙山有耕地1035亩,占全村耕地的51.6%。经过连续四年的实施,这些坡耕地全部变成了林地。十多年来,苍龙山桂花繁盛,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被困龙山上的巨变只是西安地区18年退耕还林的一个缩影。在汀泗桥镇古田村,上千亩荒山成了“绿岸”,林下养殖收入可观。在高桥镇白岩泉村,油茶在高山上翩翩起舞,快乐生长。在乡桃花涧村,退役军人阮把一千亩荒山变成了红豆杉种植基地。世界一级濒危物种mairei。

自2002年西安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区13个乡镇办事处、127个村完成了8.1万亩坡耕地的退耕还林,3.5万农民直接参与退耕还林并从中受益。

编辑:张欢

编辑:项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