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管理实践》:要建立公民意识,必须遵守共同原则,即有相同的目标和信念,但实践中要求的一致性不应超过具体任务中对一致性的要求。
比如在几家采用联邦分权制的大公司中,整个公司应该从管理能力中获益最大,每个主管应该根据自己的表现给予最大的晋升机会。这些是大家都认同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实现这些原则时,需要一种一致的方法。必须有一套收集管理者姓名和工作记录的方法,必须要求有晋升权的管理者平等对待所有合格的候选人,不要特别偏袒自己的人。此外,至于如何评价候选人,采取什么样的选拔程序,推荐谁晋升,管理者完全有权利自己决定。
换句话说,多样化的实践加强了相同的目标和信念,这对建立公民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当其他单位将直接受到影响时,才需要一个一致的方法。然而,必须建立一致的原则,明确规定并严格遵守。
点评:企业采用分散制还是集中制,要看具体情况。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整体素质高,执行力强,采用分权制更为合适。有利于企业高管将决策权下放到基层,可以增加员工的参与感,快速响应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积极响应客户的要求,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高素质的员工来说,可以放心的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践中锻炼管理技能,让管理企业有接班人。高素质的管理者和员工具有这些特点:学历高、创新意识强、遵守规章制度和纪律、执行力强、工作热情高和企业主人翁精神。对于低素质的管理者和员工,需要集中管理。低素质的管理者和员工有这些特点:文化程度低、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以自我为中心、执行力弱、工作被动、不合规、得过且过。对于高素质的管理者和员工,我们只需要给他们提供目标、愿景和使命,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重点放在放权上。对于素质不高的管理者和员工,要强调纪律和制度,服从管理和指挥,严格规章制度管理,注重集中制度。
在企业中建立公民意识,让他们自动、自觉、自发地工作,让他们有义务、有责任、有权利,他们会遵守共同的原则,他们会有同样的目标和信念去努力完成任务。公民意识的建立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向员工灌输主人翁精神和奉献精神,形成具有公民意识的企业文化。高素质的管理者和员工很容易在其中建立公民意识,而低素质的管理者和员工很难在其中建立公民意识,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训。还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公民意识。建立公民意识并不像采用分权制那么简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提高管理者的才能,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在高素质的管理者和员工中选拔人才,给他们最大的晋升机会,把他们提拔到合适的岗位,企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以能力识别人才,以能力评价人才,以品行考核人才,进而提拔人才到重要岗位。对于提拔上来的人才,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人或者那些关系比较亲近的人,而是要提拔和重用真正的人才。这样一种公心的做法,会吸引很多人才围绕自己,成为自己的追随者。我们自己人的范围会扩大,我们会因为选拔人才,能够“伯乐”而获得良好的口碑和口碑。
关于作者: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国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他也是许多媒体和网络的作家。研究方向:历史、经济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