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处方药在日本很受欢迎。相关资料显示,1976年,日本医疗部门将中国处方药纳入医疗保险。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中药处方药294种,中国药厂200多家,从事中药处方药的医生超过10万人。
中国游客去日本,采购清单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中药。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件好事。
在这种心态下,日本的银座,上野的购物街,以及好心导游引导的购物店,都挤满了花大钱的中国游客,商场也在最醒目的地方写促销、打折、扫码付款等信息。商场里的导游普通话流利,会主动接近你,攀上老乡,说自己是在日本留学的大学生。
日本中药畅销背后是中国的尴尬和无奈。
一方面,药方来自中国。资料显示,目前日本广泛使用的294个方剂,都是由张仲景《伤寒论·杂病篇》中的原方注册而来,后改名为“中药方剂”。在世界专利数据库中,日本人已经注册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中国虽然提供了10943个中医古方,但在国际上申请专利的只有0.3%。
另一方面,原材料来自中国。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处方药制药公司日本津村株式会社生产120多种中国处方药。相关人士透露,中国处方药80%的原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它们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日元。他们说,他们的目标很简单,打造中国市场的第一个中药品牌。
早在2016年,中国药协核心杂志《中草药》就发表文章称,日本占据世界中药市场90%的份额,而中国大陆只有2%。
更迫切的是,技术比我们好。在实践中,日本人有一个独特的方法。他们所有的中药在配方、剂量、生产工艺和流程上都是统一的,几乎都是颗粒剂。他们生产的中国处方在包装上有统一的编码和编号。每个编号对应一种药品,所有制药公司都有相同的药品编号。
很多游客在日本买的“救心丸”就是模仿我们的“六神丸”。遗憾的是,我们几千年来一直坚持不变的清热解毒、利咽利咽的功能,日本人却增加了新的功能,抢走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与我们传统的汤剂和“代客户煎煮”相比,携带中药方剂要简单得多。
其实日本中医超越我们的时间并不长。1980年,日本医学权威大冢节曾说:“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换句话说,在过去的40年里,我们落后了。
不仅日本人喜欢中医,印度人也痴迷中医。
他们最直接的行动就是去中国留学。数据显示,2019年有超过2.3万名印度学生在中国学习。仔细分析这2万名来中国的印度留学生,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基本都是来学医的。无论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还是合肥、蚌埠、张家口等地的医学院。,市场会发现印度学生三五成群地吃着咖喱。
印度医院承认中国医学院的文凭,简单考试合格就可以上班。在中国学习的经历让印度人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的中医水平。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医院和医生不重视中医呢?
实际上,没必要。1929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医疗机构代表大会提出“提倡中医,防止文化侵略和经济侵略”。
中国人在分发报纸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报告》显示,全年中医药论文21727篇,在全国论文数量最多的10个学科中排名第四。
但是我们医院好像不重视中医。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很多,但2018年7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中华中医药协会举办的第五届春季播音高峰论坛上,白的话可能很有道理:中医不被医院看好,因为中医能给医院带来的利润太低,没必要使用各种检验设备和医疗器械,以及各种进口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