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同一首歌吗?
不仅仅是一首人人都会唱的歌,更是一个曾经占据万人的民族音乐节目空。
那时候大家都唱同一首歌,大家都唱同一首歌。
流行音乐启蒙的地方
2000年我国国产电视机的普及率为86.12%,几乎实现了家家有电视、户户看电视的日常生活。
当时的时代刚刚进入新千年,港台与内地的文化交融达到了极其繁荣的状态。
虽然香港乐坛已经进入了诸神的黄昏,但台湾省乐坛的强势崛起,加上内地新声音的不断出现,为流行音乐的传播创造了完美的背景。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有一个舞台来集中他们,大放异彩。
2000年1月27日,第一期《一首歌》开播。央视主办的顶级音乐节的开场阵容,创造了一个至今难以复制的聚名神场景。
不仅是登上世界之巅的刘德华、王菲,还有金曲《又见如烟》《忘了水》《爱你一万年》,就连国家队球员吴彤也唱了一首《是否》。
吴彤 吴彤
没错,就是吴彤,他唱了《锦绣春光,猪八戒》的主题曲。同时,他也是影帝,青年歌曲大赛评委。《同一首歌》的表演可能是商演一生中为数不多的。
就连不爱经商的老师刘欢也在这个舞台上演唱了《千问》,可见《一首歌》的分量。
除了少量鲜肉走红的毛宁、胡兵,还有乐坛姐姐孙悦,以及足球名将傅玉斌、体操名将李、乒乓球名将王涛等重量级世界冠军,甚至国宝级词人、词人都出现在了《一首歌》的第一期。
到现在,这些大牌中的任何一个都是来宣传一个月四首歌的存在,压轴,但当时不管来了多少大牌,大家基本上只给了一首歌的时间。
因为时间太挤,一个节目将近两个小时,能唱37首歌。主持人的相声绝对不啰嗦,基本上只是一个声音的宣告,连镜头都不剪。
明星太多唱不了那么多怎么办?
然后每个人只唱歌曲的高潮段,或者只唱每首歌的第一段,甚至唱几首歌做个拼盘和串串。
这可能是串肉扦表演最早的原型。
当时《一首歌》的收视率高到什么程度?
每周五晚上7: 30,没有人可以同时玩。观看记录总是从3%到4%,然后在2006年达到5.18%。
《一首歌》不仅能赢得收视率,而且所有嘉宾的表演状态都很真实。
当时华仔出现在《同一首歌》的舞台上,穿着黑色的长风衣,慢慢走下楼梯。在中间唱歌时,他会不时弯腰和第一排的观众握手,提醒观众注意脚下。
这时候,王菲从升降台上来了。唱歌前,他甚至还微微懒洋洋地抬起小腿。台风很容易,也很可爱。
还有17岁的张伟,穿着黄色套头衫,身材略显非主流,很年轻,很稚嫩。当时他还在花乐队,唱的是《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当时节目播出时,很多长辈听不懂这个近乎白人的声音,这也引起了争议。
除了歌手,就连当时接受邀请的知名演员,在现场举办独奏会至少也是让观众惊叹不已。
第一期播出时,小鲜肉胡兵在数万人面前演唱了一小段《归来》。那时的他活泼、温柔、迷人。
一起上台的张延也出现了,因为她演唱了《祝你平安》。当所有人都和谐地帮助她时,她一起崩溃了,这是真实而可爱的。
当时《一首歌》的主持人不是大家熟悉的梁永斌,而是清新帅气的男主持人亚宁。
如果说《一首歌》在主持人的传承上有什么不变的目的,那大概就是男主持人的选择。
《一首歌》的舞台虽然聚焦怀旧和经典,但也是包罗万象。民谣、老歌、新歌登场,老、中、青歌手与新生代力量同台绽放。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家庭趣味节目,也成为了很多人启蒙自己流行音乐的地方。
不仅是怀旧,更是先锋
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一首歌》是他们理解流行音乐的开始。当时《一首歌》主要是为了公益,加上央视的巨大影响力,吸引了很多一线歌手和老艺术家上台演唱。
在大型娱乐晚会极度匮乏的时代,每周能高质量、大牌播出一次的大型综合性音乐节目《一首歌》,堪称三代人的精神食堂。
在当时,毛宁就像现在流行的流量小生。每次来唱同一首歌,我的风衣都美得迷倒了万千少女。不仅受到女生和阿姨的喜欢,也是一所妥妥的实力学校。
从开播第一阶段到2009年开播结束,毛宁是《同一首歌》的常客,待遇极好。每次,他都被要求唱烤串。《蓝夜的蓝梦》和《海浪声依旧》是当时歌唱度很高的民族歌曲。
在这个舞台上,不仅有流行音乐,还有经典民乐《黄土高原》《我的爱乡》《新天有地》《我的中国心》,这是一首让人热泪盈眶的爱国歌曲。
而且《同一首歌》的舞台包容性很强,从2000年开始就在推电子音乐风格的歌曲,比如早期非常时尚的《美兰美兰我爱你》。
当时红遍全国的姐姐孙悦在《一首歌》中也受到了很好的对待。基本上有两首完整的连续歌曲。歌曲《快乐大本营》《多快乐》都是当时提前安排的,她被认为是内地唱跳先锋的女歌手。
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孙悦有更多的含义。她的歌曲不仅是爱情的启蒙老师,也是广播体操舞蹈的启蒙老师。
很多港台歌手通过《一首歌》的推出,逐渐在内地扩大名气,唱了一阵子。
如的阙歌、麦的《风中雨做的云》、的《记事本与舞蹈》、刘若英的《后来》、的《长翅膀的女孩》、的《星语心愿》、的《新鸳鸯蝴蝶梦》等都是在同一首歌的舞台上反复出现的歌手。
2004年《一首歌》进入香港,嘉宾阵容是这样的:
、陈奕迅、莫文蔚、佘、张、费玉清、刘若英、、王菲、张学友、周杰伦、等...
说神仙打架不为过,但这个阵容出现在《一首歌》的舞台上太正常了。除了港台歌手,还有很多韩国歌手也参演过《一首歌》。
2004年,我进入韩国举办中韩歌会的时候,还邀请了很多韩国顶级一线歌手。当时一线女歌手李钟铉演唱的《阿里·阿里》成为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因为《一首歌》的启蒙才了解到韩流和韩风。
感情的丧失
虽然在《同一首歌》消失后的十年里,我们有了更多的收听渠道,更好的获取资源的途径,更大规模的综合性娱乐节目。在那个时代,看电视广播录制和复制歌词的记忆永远会成为我们共同的时代记忆,但期待和开启新大门的惊艳体验却永远找不到。
后来各地方台跨年晚会的节目形式与《一首歌》非常相似,但四小时聊一小时、播一小时广告的体验,与《一首歌》两小时唱37首歌的丰富性和紧凑性形成了鲜明对比。
没有哪首歌有魔力,让人一听到前奏就立刻泪流满面。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极其治愈,充满希望。一经发布,连续十年成为中小学班级合唱、班级歌曲的首选。观众席卷了老、中、青三代,他们的认知度和唱功程度家喻户晓。
一开始《同一首歌》出来停播时,很多观众给电视台写信抗议,要求保留节目和一代人的珍贵回忆。
直到现在,仍然有一群人记得这个节目的消失,永远不会忘记全家人呆在电视机前的难忘日子。
对很多人来说,《同一首歌》是一个特殊的符号。播放的时候会让人想起把歌词抄到电视上的时候。
同一首歌不仅意味着一个顶级民族音乐节的巅峰和退出,也象征着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