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张伯伦 比丘吉尔更恨希特勒的英国首相 应该是他

栏目:体育 2021-10-06 12:55:46
分享到:

1869年3月18日,英国政治家尼维利·张伯伦出生于伯明翰。

张伯伦是英国最有争议的政治人物。在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中,他试图牺牲他国主权换取和平,最终以耻辱柱收场:他几乎在整个20世纪都成为绥靖、软弱、霸道的代名词,他的外交政策成为大国不道德外交的典型案例。

但近年来,随着更多史料的披露,有历史学家指出,与希特勒签署绥靖政策是他在当前形势下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即使丘吉尔执政,也不会有更好的办法。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和平时期,张伯伦会是比丘吉尔更合适的首相候选人。

签署《慕尼黑协定》并凯旋而归的张伯伦在机场向群众挥手致意

众说纷纭,历史上张伯伦的真面目是什么?让我们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了解这个“绥靖总理”。

首先,张伯伦在二战中是绥靖政策的代名词。

1938年9月,纳粹在欧洲越来越嚣张。希特勒以拯救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德语民族为由,在两国边境集结军队,捷克政府随即开始进行军事动员,为战争做准备。

根据1925年欧洲七国签署的《洛迦诺公约》,当某个条约国家受到军事打击时,其他国家应该提供支持,这意味着一旦德国和捷克国家开战,整个欧洲将陷入全面战争的泥潭。

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腥和恐怖,欧洲人普遍避免战争,尤其是英国首相张伯伦,他是一个商人,天性谨慎务实。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将大英帝国从国力的衰落中拯救出来,而战争是经济发展的天敌。

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之间的深紫色地区是苏台德地区,居民大多以德语为母语。慕尼黑协定后,它被德国占领

《慕尼黑协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签署的。该协议要求捷克共和国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协议签署后,张伯伦自豪地向英国人民宣布:“一代人的和平已经赢得,每个人都可以安心地回到床上”。

像张伯伦这样的“无辜者”,没有想到希特勒有称霸世界的野心。次年,希特勒大举入侵波兰,张伯伦对和平的幻想彻底破灭。

《慕尼黑协定》成为张伯伦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污点。人们嘲笑和嘲笑他在面对希特勒时的软弱和缺乏远见,错过了遏制纳粹野心的最佳时机。

张伯伦为什么一次次忍受希特勒?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这与他真正的商人和务实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张伯伦认为,在他担任总理期间,最重要的任务是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增强国力,缓解债务危机,他确实为改革做出了很多贡献。

第二,张伯伦是一个处境危险的财政部长。

早在1931年,英国就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张伯伦被任命为财政部长。次年开始削减军费,同时通过《进口关税法》增加关税壁垒,保护当地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消费市场,刺激国内工农业发展。在此之前,英国近半个世纪一直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不限制进口,不征收关税,有利于降低人民生活成本。因此,自由贸易原则不仅是一项经济政策,也是衡量一个政治家是否“政治正确”的标准,很多人不敢轻易触碰。

张伯伦的关税改革惹怒了很多人,比如丘吉尔,他曾在议会上激烈批评张伯伦,说他只关心自己阶级——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人。

事实证明,关税改革是相当有效的。张伯伦一直担任财政大臣,直到1937年成为首相。在此期间,英国逐渐摆脱了政府的财政赤字、就业危机和金融危机,并于1935年恢复了备战能力。如果没有这一段休息时间,英国在二战中的战斗力会大大降低。

第三,他是带领英国走上福利国家道路的首相。

从1937年到1940年,70岁的张伯伦终于成为了保守党的领袖和首相。几乎与此同时,他开始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1937年,他推动实施“工厂法”,针对妇女儿童,提出了限制最长工作时间的制度,建立了保护工人生存权益的工作场所环境标准。同年,通过了《体育训练法》,鼓励加强体育训练和健康饮食,政府定期向公民提供免费体检服务。

1938年,通过了《住房法》,改造棚户区和贫民窟,政府提供补贴,控制经济适用房的租金。同年,《带薪休假法》获得通过,为1000多万工人提供了带薪休假的机会。

二战开始前,他仍在努力推进司法程序和义务教育改革,主张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和失业救助制度。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为战后英国走上福利国家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如果没有希特勒,张伯伦在和平时期可能是一个好总理,而他的继任者丘吉尔可能仍然是政治舞台上的失败者。可见英雄和时代总是互相成就的。

通过张伯伦,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最好的方式是回到当事人所处的情境,用理解和同理心看待他的选择;另一方面,在历史上,当危机来临时,寻找替罪羊来承担一切罪责,往往成为大众有意无意的惯性选择。

看完之后,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