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栏目:体育 2021-09-17 11:01:35
分享到:

伤痕文学兴盛时,一批作家历尽艰辛,敢于思考,充满激情。1957年被划为右派的有王蒙、丛、张贤亮、、鲁等。,突破了“还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局限,提出了“深化现实主义”的主张,写出了一批具有相当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这种文学现象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反思文学”。1979年2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茹志娟短篇小说《编辑错别字》,被视为反思文学开端的标志。

今天介绍的李存葆的《山下的花环》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山下的花环》是一部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展开的中篇军事题材小说。作者李存葆是一名陆军作家。1979年春,他以作家身份赴云南前线作战部队采访。后来,他去广西参加部队生活。在那里,他与一线官兵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亲眼目睹了许多英雄悲壮的故事。这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与作家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

内容简介:

1978年9月6日,原军政部宣传部摄影干事赵孟生调任三营九连任指导员,连长梁三喜热情接待。梁三喜为人忠厚,生活节俭,带兵极其严格。由于公司前指导员去军校学习,所有的负担都在他身上。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探亲了,所以他希望赵孟生的到来能为他减轻一些工作负担。

但赵孟生来九联公司的真正目的是搞“曲线转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镀金”。他出生在一个革命军人家庭,父母都是部队的高级干部。受十年动乱的影响,他的母亲吴双从一个无私的革命者变成了玩弄权术的“外交家”,赵孟生也变成了养尊处优的“少爷”。当对越反击战突然爆发时,吴双不想真的让儿子上战场冲锋陷阵。她原本的计划泡汤了,她准备让儿子“明哲保身”。

然而,当想利用自己的关系把儿子从边疆调回北京时,被称为“雷神之主”的雷回到部队担任司令员。赵孟生的母亲曾为雷常军救过他的命,他认为雷常军可以同意他的调动。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雷上任后,着力整顿党务和军队作风。他的要求真的不能接受。在别人的引导下,吴双赶紧叫儿子离开军政机关,先避开“雷神大人”,然后她试图转移赵孟生。

一心“曲线转移”又匆匆回京的赵孟生,来到九联公司,整天心神不定,不想工作,越来越不受大家待见。以金凯来为首的基层官兵对这位生活作风懒散、军事技术水平一般的教官颇有微词。但连长梁三喜以大局为重,处处耐心体贴赵孟生,努力调和人民内部矛盾。然而,赵孟生并不领情。相反,他认为自己和那些带着高粱花籽参军的同龄人没有共同语言。赵孟生是个不合格的教官,梁三喜也从不放心把公司交给他,于是决定推迟时间再回家探亲。

渐渐地,赵梦生受不了基层公司的艰苦生活,催促母亲早点转学。吴双的信中透露了赵孟頫的部队将有大动作的消息,而且这一仗是十有八九。十天后,赵孟生的命令终于下来了,但与此同时,部队也被命令去前线。一时之间,赵孟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梁三喜一向忠厚老实。他再也受不了这个管家的少爷了。他劈头盖脸地骂了赵孟生一顿。赵孟生深知,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军队,是军人和逃兵名字上最大的污点。于是他讲道理,只好硬着头皮和部队坐上开往云南边境线的火车。

到达一线后,梁三喜看到赵孟生还没有离开公司,眼里充满了敬佩。梁三喜和刚到公司时的赵孟生一样,主动和他商量工作,为金凯来等干部做思想工作,让他们不再和赵孟生闹矛盾。然而,直到现在,赵孟生心中最大的希望还是离开作训连,回到北京,以求保命。

进攻前夕,非常担心,直接致电雷前线指挥部,要求立即转移赵孟生。雷军越来越生气,在所有士兵面前没有指名道姓地谴责这种可耻的行为。官兵们齐声拥护雷,对这种官僚作风咬牙切齿,赵孟頫看到大家的反应很惭愧。他体内的血液逐渐被唤醒,他的自尊和爱国激情让他忘记了生死。赵孟生的心闪过,当着全公司的面写了一本血书。他想成为一名正直的士兵,他想去战场。

第九连被任命为尖刀连。士兵们的具体任务是在战幕拉开的那一天冲进去。他们必须在当天下午6点到达敌人的364高地前线,第二天攻占敌人的364高地,并守卫高地。战前党委会议上,一向爱发牢骚的金凯来主动请缨带队,带领尖刀排冲锋。梁三喜也提议带领尖刀排。金凯来指出,梁三喜家只有一棵独苗,他还有兄弟,所以他比梁三喜更合适。为了支援第九连,军部指派了刚从北京调来的战斗骨干给他们。

战斗开始了,九莲在一片陌生的热带丛林中挣扎。梁三喜发现新分配的骨干既聪明又勇敢,就把他留在了身边。这个士兵要求每个人都叫他“北京”。上级领导不了解战场实际情况,批评九连速度慢。金凯来对这种盲目的命令非常不满,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服从命令。为了完成分配的任务,梁三喜命令大家轻装上阵,加快速度。在蜂拥而上的大军中,号手小金不幸筋疲力尽。为了赶时间,大部分士兵都扔掉了水壶和干粮,到了指定地点,全连的士兵基本都没粮了。

“北京”和梁三喜一起制定了进攻计划。战斗开始了。经过血战,九连占领高地,击退了敌人对主峰的三次进攻。然而,由于缺乏水和食物,士兵的战斗力明显下降。金凯来决定带人下山砍越南人的甘蔗,以补充士兵的体力。虽然明知这是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金凯来还是宁愿背上受刑,也不愿眼睁睁看着战友饿死。途中,金凯来踩到了一颗敌人的地雷。临死前,他唯一的行动就是再看一遍妻子和孩子的照片。

主峰上有一个敌人的迫击炮阵地,向第九连的头上投掷炮弹。如果等待救援,第九连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梁三喜果断决定进攻主峰,占领敌人炮兵阵地。在战斗中,“北京”英勇作战。他与敌人正面交锋,但由于武器装备质量不达标,失去了战斗机,被敌人击毙。

九联终于站上了364高地的主峰。但就在大家庆祝胜利的时候,残敌冷枪一射,梁三喜中枪救赵孟生。临终时,右手紧紧抓住左胸上的口袋,虚弱地对赵孟生说:“有...有我...欠了一张账单……”在他的夹克口袋里,他的战友们发现了一张血淋淋的欠条,上面记录了他的每一笔贷款,总计620元

战斗结束后,部队大获全胜,赵孟生荣立一等功,但心情更加沉重。梁三喜和“北京”被评为人民英雄和战斗烈士,但梁三喜因为和上级有些意见不合,差点错过了这一荣耀。金凯来因违纪未被允许参加考评,这不是大家心中的滋味。

烈士家属陆续来到部队。赵孟生将自己的一级军功章送给金凯来的妻子,谎称是九连环送给金凯来的荣誉。赵孟生的母亲吴双、梁三喜的妻子郁秀和母亲梁阿姨相继来到部队。吴双和赵孟生惊讶地发现,梁三喜的母亲正是解放战争时期帮助抚养赵孟生的梁阿姨。“北京”的父亲也来看望儿子。他站在坟前,白发人送黑发人。最后,大家都看到那个人原来是雷。赵孟生和士兵们没有把梁三喜欠的账单给梁阿姨。他们打算用你公司的钱来还债,可是梁阿姨和怎么会不知道呢?临行前,他们按照梁三喜家里的信,拒绝了战士们的好意,拿出退休金和家里带来的一些钱,一笔一笔地还清了账。

《山下的花环》描绘了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三营、九连教官战前、战时、战后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崇高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当代军人英雄形象。它突破了军事文学中“无冲突论”的刻板印象,直面并深刻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军队内部矛盾和历史阵痛,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

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士兵是人民的战士,军队是祖国最纯粹的代名词和守护者。《山下的花环》不仅是一部反思性的文学小说,更是一面建军的镜子,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