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怎么读 教师阅读 读什么 怎么读

栏目:时尚 2021-09-21 08:50:56
分享到: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高质量书籍的滋养。对于教师来说,阅读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漫长的阅读之路是一段艰辛而快乐的旅程。在这条路上,学校如何成为教师阅读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帮助教师突破阅读的误区,树立正确的阅读观,通过阅读走近教育的本真?

韦志远

南明教育集团总裁,

著有《语文课》和《教师读图》

唐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常务学术委员,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乡村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长

圆伟星

深圳市新安中学第一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新教育学院新生活教育研究所执行主任

关键词:破碎

教育家: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盛行,具有“乳头音乐”性质的短视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这一点上,教师作为社会人,也是难免习俗的。如何引导教师走出“舒适区”,踏上阅读引领成长之路?

魏志远:引导教师走出“舒适区”,走上阅读引领成长之路的主要方式通常是任务驱动,或者说是问题驱动。因为读书是专业发展的工具。因此,创造需求很重要。如果学校一味向老师强调考试,将很难产生阅读需求;相反,如果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和探索,教师的阅读动机会大大增强。在这种背景下,阅读更容易被接受并发挥作用。

所以,无论是专业发展还是专业阅读,出发点都是“问题”。当课程问题真的变成了老师的问题,老师就会“被迫”寻找资源,专业阅读也就这样开始了。

唐勇:大多数人都喜欢待在“舒适区”,但就像“温水煮青蛙”的原则一样,长时间待在“舒适区”,人就会变得惰性,安于现状,慢慢失去危机感。在阅读领域,教师要走向“深水区”,从碎片化阅读和消费阅读走向“磨脑”阅读和积累式阅读。

如何去“深水区”?首先,校长要起带头作用,告诉老师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教师的工作专业性很强,必须有强有力的专业支持。教师的阅读往往是备课的最佳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成长方式。同时,教师的阅读体验往往是学生的精神资源。教师的阅读行为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未来来了,老师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走向未来。

其次,培养教师的阅读兴趣。一方面,应该引导教师从浅入深地阅读,而不是一开始就阅读非常深奥的书籍。老师如果跟不上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容易失去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有必要带着问题阅读书籍,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阅读,激发教师的阅读兴趣。

教育家:教师在阅读时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魏志远:无问题阅读是老师在阅读中最大的误区。没有问题的时候,阅读很容易进入“舒适区”,导致从阅读中获得虚幻的满足感,却无法带来实践能力的提升。甚至有些读者用阅读代替解题,造成了有些老师书读多了却教不好的奇怪现象。

浅阅读是教师阅读的第二个误区。通俗肤浅的作品伤害了教师的理解,使教师对教育本身的困难和复杂缺乏深入探究的精神,满足于肤浅的讲解。要真正从阅读中受益,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常见的经典。因为经典作品有助于教师理解教育教学的底层逻辑,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深度。

元·魏星:苏霍姆林斯基有句话:“一个真正的人,灵魂里应该有一个精神宝藏,就是通宵读一两百本书。”教师是做道德建设和育人事业的。首先,他们应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建议老师们建立自己的书库,让书籍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向他们请教。这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有一些老师只看了两本书,一本是教材,一本是教学参考,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从我的实践经验来看,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让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成长,从初级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然而,教育原理和学生的知识让我重新成长,走向了一个新的教育境界。因此,教师在阅读书籍时,要从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转向教育原理和学生知识。

关键词:李

教育家:学校如何成为教师阅读的推动者?校长能为老师读书做些什么?请从机制建设、氛围营造等方面谈谈建议。

魏志远:教师在阅读中往往有几个障碍:没有动力,没有资源,没有理解,难以坚持。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一是打造高品质阅读俱乐部,让阅读成为校园生活方式。学校级别的阅读俱乐部可以关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一般经典;教研组层面的读书会,可以关注与学科相关的经典。读书会首先是一种文化建设;其次,教师在长时间的共读中容易形成共同语言,自然提高了全校的阅读水平。

二是引进相关领域的一些专家,在书目推荐、经典解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教师开阔视野、突破困难。

第三,通过持久的变化,应该鼓励教师学习。这是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我做校长过程中感受到的最有效率的方式。一旦发生变化,教师必须通过阅读等方式重塑体验,客观上促进了教师的阅读,加快了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速度。

袁:首先,校长要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爱读书的人。书籍经常会让读者进入思考和自省的状态。作为校长,需要的是思考和自省。现实中,有些校长不思考,不反思。那时候,一本书在手,是很重要的。一本书,甚至是一本关于现实生活和教育中发生的事情的书,与你在书中读到的是不同的。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走出去,做一个冷眼旁观,冷静分析的人。我认为校长不会让书架上的书落满灰尘。因为,当书本被灰尘覆盖时,他的思想就会生疏,他无法让学校成为教师阅读的推动者。

其次,学校可以成立教师读书会。我们学校的教师阅读俱乐部共有88名成员。这里没有专门的会长,但是工会的老师负责组织日常活动。在“把学校建设成图书馆”的理念指导下,读书会更像是书友们的思想聚会,让老师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阅读俱乐部除了分享阅读经验,还通过文化讲座等各种活动,让阅读成为教师的日常活动,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素质。

唐勇:第一,校长要带头读书,做书的崇拜者,成为师生读书的榜样,用自己的读书理念和行动影响和带动师生读书。一个喜欢读书的校长带领一群喜欢读书的老师陪伴孩子学习,这是最美好的教育方式。

第二,校长要营造读书氛围。除了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角等为师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外,还应利用学校的文化墙、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渲染浓厚的阅读氛围,还可设置校园阅读日或阅读节,让师生自然融入阅读氛围。

第三,校长要让书籍积极“碰撞”进师生的生活。当书籍成为学校中分布最广的资源时,几乎不可能不受书籍的影响。校长要智慧地“讨好”图书馆、图书室里的书,让书通过书架、书柜、书墙、书柜、流动书车漂到学校的每一个地方空,让师生触手可及,带到任何地方,随时阅读。

第四,校长应着力开发完整的阅读课程体系。在R&D的过程中,要增强教师对R&D阅读课的认识,提高教师对R&D阅读课的能力,使教师的阅读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第五,校长要精心构建评价机制。唯分数评价自然将教师的教学质量、专业成长和阅读分开。所以最应该学习的老师不学习。因此,校长应坚持和谐健康的教育质量观,评价教师的阅读素养,建立教师阅读档案,完善教师阅读促进和阅读动机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导向,唤醒教师自我,让教师从“要我读书”转变为“我要读书”,最终实现建设书香校园的终极目标。

教育者:如何激发教师阅读的内生动力?

唐勇:激发教师阅读的内生动力,首先要激发教师的专业热情。如果一个老师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追求,自然会有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的迫切愿望。当他意识到自己专业有所欠缺时,就会形成持续学习的内生动力。我很难想象一个“某天敲钟”的老师会主动学习。

因此,应该在教师职业认同的高度上促进教师的阅读,将教师对职业和学生的热爱转化为阅读的动力,让阅读具有可持续性。

魏志远:老师不愿意读书,是因为读书没用。应试教育背景下,原有的体验模式已经足以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已经进入“舒适区”,很难有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因此,新教师往往成长最快,当他们逐渐成熟时,他们的速度会变慢,直到完全停滞。内生动力来自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对工作或成长都有帮助。

问题驱动阅读最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内生动力也来自学校的文化氛围。如果学校领导重视阅读,经常开展阅读活动,通过阅读与老师达成一致的文化理念,那么整个学校就会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关键词:引文

教育家:如何在阅读中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很多老师关心的问题。请就“读什么”和“怎么读”给出一些建议。

魏志远:在阅读中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一个难点。这种困难的形成是由于教师职业缺乏专业性造成的。缺乏专业性会导致大量虚假理论知识和片面经验的出现,无法促进教育教学的真正发展。名师满天飞,缺乏专业代表性。

读什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教育论文的阅读是教育书籍的主流。要增加专业书籍的阅读,比如专业讲解教育,谈管理,分析实际工作。我会推荐三种书。一是面向相关领域研究专家的通俗读物,如《教育的目的》《给教师的建议》《儿童学科教育》;二是一线高水平教师的实践总结作品,如《56号教室的奇迹》《你好孩子》;三是实用工具书,如《教师如何与学生对话》《清单革命》《麦肯锡方法》等。

怎么读?教师在阅读时要注意研究和考查。在我看来,围绕问题或主题的研究性阅读是阅读的主流,合理的阅读方法有经典研究做支撑。研究性阅读重在信息的快速吸收和筛选,经典研究重在大思路的构建。合作是构建阅读体验的最佳方式。

唐勇:读什么?首先,我们应该阅读教育报刊杂志,从中教师可以了解当前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最新的教育趋势,从而思考如何教育面向未来的学生。

第二,阅读专业教育理论书籍有助于教师提高教育质量,改进教育方法。

三要读人文经典,培养教师的人文情怀。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事业,人性很重要。很多老师眼里只有分数,这是缺乏人文情怀的体现。

第四,要读童书,老师要读孩子喜欢读的书,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蹲”着教孩子,同时保持一颗童心。

怎么读?教师在阅读中要做好积累,善于记录、梳理、总结,让所读的书变成营养,融入生活。教师在阅读时也要善于反思,以书为镜,观察自己的得失。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教育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法,使教育教学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回归生活、人性、自然、真理。此外,教师应该学会写教育叙事。写作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从阅读到反思再到写作,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链。

教育家:如何通过阅读引领教师探索教育的本真?

袁:“纯教可以享受一种乐趣,纯学可以享受一种乐趣,而边学边教可以享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乐趣。”这是圣人梁仁恭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应该是研究的实践者和研究者。那我们该怎么办?

我觉得读书、思考、实践、创新是关键词。借用朱永新教授的观点,“读书可以丰富我们,让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用人类最伟大的教育智慧武装我们,提升我们。”但是光读书是不够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说阅读是学习,那么写作就是一种思考。思考就是反思,也就是说老师要学会在自己的肩膀上爬。

例如,在一次开放式教学中,我教了安和牛。在深入解读文字的基础上,我做了一个巧妙的设计:牛是什么牛?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人?为什么是《安妮和奶牛》而不是《安妮卖奶牛》和《安妮的奶牛》?如果话题变成“我和牛”“安和我”,你需要表达什么?……

后来,当我把当年的课堂录音整理成文字时,脑子里就出现了问题:学生读书的时候会想到这些问题吗?学生读书的时候,会不会像上课被老师领着一样又蹦又挖?想着想着,不自觉地后背冒汗。我口口声声说要重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关系,但为什么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走出老套的方式?

所以我开始改变。以金圣叹的批注阅读为范本,在课堂上引入“圈层素描”,以“引领读者”的态度,从文章标题开始老老实实地和学生们一起,从第一段到最后一段开始“原生态”阅读教学。效果比原来的“精心设计”更好,学生由“学”变“学”。

就这样,我教了很久,有一天,我读到了英国学者罗提出的“动态复习循环”的指导技巧,即四个“F”题——事实、感受、发现、未来。我觉得这四个“F”是形成阅读素养的好方法,于是我在“画圈”的基础上开始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玩“4F阅读”。我带着代表四个“F”的四种不同颜色的扑克牌走进教室,给教室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阅读革命。

总之,教师不能苦读,教师的阅读要与思考、实践、创新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己从模仿到反思,从经验到理论,从同伴互助到专家指导。

魏志远:探索教育的本质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追求经典,尤其是追求教育目的。像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杜威的《民主与教育》,我们甚至可以从孔子和柏拉图那里找到灵感。这种质疑就是对陶的质疑。这种质疑的价值不言而喻,让我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抓住关键点,从而拥有坚定的价值观。

另一种方式,或许更重要,是向内求索。这是一种自省,就是通过“求其心安”来把握教育的本质。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与自我认同相关的书籍来增加自我审视,如《教学中的勇气》和《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但归根结底,只有老师自己才能给人生的意义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不仅纯粹、普遍,而且独特,这是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信念。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