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钟 卞之琳《距离的组织》赏析:“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栏目:生活 2021-09-27 14:26:20
分享到:

距离的组织

我想一个人去高层建筑看《罗马衰亡史》。

突然,罗马死星出现在报纸上。

报纸掉了。地图打开,因为收费的人离得很远。

我们送来的风景正在消逝。

灰暗的日子。灰色的大海。灰色道路。

它在哪里?我不打算在灯下测试一把土壤。

突然,我听到门外有一千个人叫着自己的名字。

好累啊!没人逗我的船吗?

朋友带来了雪和五点钟。

以下是诗人的笔记:

1.1934年12月26日,《大公报》国际新闻版,伦敦,25日,路透社:“两周前,索福克勒斯的业余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新星出现在北方的大露台。根据哈沃德天文台的说法,这颗恒星在过去两天极其明亮,估计距离地球约1500光年,因此它的爆发突然变得灿烂起来。当罗马帝国崩溃时,它的光开始传播到地球云直到今天。这里涉及到时间空的相对关系。

2.当然,“派景”指的是“派景片”。这涉及到实体与表象的关系。

3.第五行。这句台词是未来之前走亲访友的内心独白,语调模仿中国古装剧的太白。

4.第六行。这一行和下一行是说话人进入的梦境。

5.1934年12月28日《大公报·王同春开发河套实录》中的《历史地理周刊》:半夜里,荒野被一扫而空,偏偏你不知道它在哪里,只要抓一把土,看着灯就知道它在哪里。

6.《聊斋志异》中的“白莲教”:一个山西籍的白莲教忘了自己的名字...有一天,他被送到那里,一个锅被放在班上,另一个锅被重复,告诉他的主人坐下来看守,不要看它。到了那里后,主人启动了它,把水盆当成储存清水的地方,把水面上的草编织成小船,做成各种特色的船帆。不同的表盘参考,不小心倾斜。紧急求助,仍回复。俄罗斯和老师来了,愤怒地指责“我的生活怎么了”。大师无话可说。老师说:“你适合大海里的船,就骗不了我!”这里,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关系是从想象的形象中涉及的。

7.最后一行。这涉及到存在与觉知的关系。然而,整首诗并没有谈论哲学,也没有表达任何神秘的思想。相反,它遵循中国诗歌的传统,表达一种情绪或意境,并采用类似于中国贬值戏剧的结构。

欣赏

《距离的组织》的特点是用新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和灵感方式写诗。当我们突然明白:一个在罗马帝国崩溃时爆发,突然变得辉煌的星球。直到1934年12月,它的光芒才开始传播到地球。这时,我们在惊讶的同时,是否也获得了一些新的宇宙意识,是否对时间与空的相对关系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从而更新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就像阅读弗洛伊德的理论一样,人们对梦的意义有了新的解释。

总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把诗人推向多维宇宙和多层次的现实。随着哲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诗人对实体与表象、存在与意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关系有了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在我看来,卞的“距离的组织”是有意识地运用诗人因科学、哲学、人文的发展而改变的思维和情感来构造一首诗的意境。

这种情况在以前的诗中是很少见的。然而,重要的是诗人用这种新的感觉成功地表达了一种情绪或情感。相对普遍的时间意识空与关注祖国生存的社会意识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复杂。远方人送来的风景片,作为表象与实体的区别,消失在诗人的感觉里;灯下察土辨位的大地技术,让诗人两次感受到灰色世界中的失落感;由于微观与宏观的关系,《聊斋志异》的离奇故事成为诗人表达对困倦而梦幻的中国人的危机感的一种非常贴切的幻象。对于这样一个关起门来沉思甚至陷入梦境的敏感诗人来说,外面真实的天气变化和当下的时间观念都消失了。所以,“雪意”和“五点钟”都是朋友带来的,也只有这样才从白天的梦中醒来。

《距离的组织》的本质是展现一个复杂却又诚实、敏感而又细腻、沉迷于白日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令人失望的时代里,被灰色的氛围感到压抑和失落。这首诗不太令人困惑。诗人只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却真实地展现了大时代的氛围和一些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写于七七事变前两年,民族危机感弥漫社会。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和“朋友”就是这样的心境。因此,整首诗充满了一种压抑和压抑的感觉。

这首诗一直被认为是诗人深奥的作品,因为它在构图结构的安排、时间空关系的转换、感官意象的连接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处理。整首诗可以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我”在一个冬天的下午独自去了高层建筑。上升意味着向远处看。古典诗词中有很多作品,如《花,高如我窗,伤游子心,为我见,从这高处望,悲无处不在》《何处看中国?满眼的冯光顾北大厦被人们讲述。诗人这次为什么要爬楼?似乎也是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然而,他并不是往楼里看得很远,而是在读历史,不是望着浩瀚的空,而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望远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是如何善于借助“登楼”的寓意来衬托自己的深邃思想和无边情怀的。更令人感慨的是,当诗人想对比罗马帝国衰落时的情形和中国面前的现实时,突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说这是一颗新发现的新星,它的光已经传播到地球上1500年了,而这恰好是罗马帝国崩溃的时候。星星依然存在,帝国摇摆,我们可以不叹息地记住过去和现在。

与浪漫主义诗歌不同,诗人的诗学和创作方法不允许他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倾向于克制自己”,因此他的诗歌被转移到第二单元。“报纸掉了”——诗人叹了口气,渐渐睡着了,连报纸掉在地上都不知道;“打开地图”——我在梦里看到了远行的朋友和他一路上的脚印,然后我才想起,他寄来的那张写着风景的明信片,也写满了无边的暮色。看来朋友心情不好,情况也不好?但无论如何,总比一个人坐在高楼里好。和他一起去长途旅行怎么样?于是我不自觉地向前走,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大海。灰色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前途无量。再这样下去怎么办?我记得报纸上的另一篇报道,说一个人只要抓起身边的一把土,往灯下看,就能明白自己在哪里。可惜他没有掌握“验土”的能力,真的是左右为难,没有办法信任,留下的只有满满的惆怅和彷徨。

人们常说“酒后说真话,梦里流露真情”,但这种真情往往采取变幻莫测的形式。诗人把梦写得那么复杂,忽明忽暗,读者自然不必对它作绝对狭隘的理解,也可以不同意上面的分析。把握诗人情绪的基调和流向,了解诗人梦境中的潜意识如何反映诗人梦前的思想和想法,是很重要的。诗的第三个单元,最后三行,醒来后写道:“我在千门之外突然听到了我的名字。”原来又有一个朋友来找我。虽然这个朋友突然来到我梦里的“我”,看似梦里的“我”来自“千门”之外,但其实这首诗做了个交代,就是括号里的那一行这是那个朋友的内心独白,他要拜访的“朋友”就是“我”。从这么漫长曲折的梦境中醒来,我自然是“累”了,而不仅仅是“累”。快醒来的时候,还是有些担心:不会是有人闹事,造成了类似“盆船”的事故吧?根据《聊斋志异》中的“白莲教”,白莲教中有人“把他放在班里的一个锅里,然后用另一个锅盖上,叫他的师傅坐着看守,永远不要看它。走了之后,师傅打开了。看到盆里储存着清澈的水,在水面上编草就是一条船,帆也很优雅。不同的表盘可供参考,与倾斜,紧急帮助一如既往,仍然覆盖它。俄罗斯和老师来了,愤怒地指责:“你为什么侵犯我的生命?“大师无话可说。老师说:‘你适合大海里的船,就骗不了我!’“对于诗中的“我”,是装的吗?结束了吗?是福吗?是诅咒吗?谁在“欺骗我”?我不知道,也不用坚持。反正“我”隐约觉得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诗的结尾很明确:“朋友带来雪和五点。”原来我醒来的时候,不仅是黄昏,还有雪。前人有句诗:“看着窗户怎么会黑?”“我”这次有人来楼里作伴,自然好很多,但面对苍茫的暮色和深深“无聊”的朋友,会不会增添新的惆怅?

在这首诗中,梦的场景与真实交融,朋友与自己对应。它从阅读历史开始,最后与来访者相遇。全诗充满了灰色的风景和深深的抑郁之情。缺点是代码用的太多,让我觉得有点生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