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作为省内的中心城市,往往集中了省内最好的资源,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然而,在不同的地方,省会城市在全省的比例却大不相同。总的来说,中西部地区省会的实力特别高,而东部很多省会的实力相对较低。
11个省的省会经济占30%以上
如果一个省会的经济占所在省份的30%以上,就可以算是实力较高的省会。《中国经营报》2015年对27个省份省会城市的统计发现,有11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占比超过30%。这些省份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有的是经济总量小、人口少的省份,如宁夏、青海、西藏人口稀少,总人口不足1000万,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省会。东部的海南,作为1988年成立的省份,总人口只有910万,地级市只有4个,所以省会占比较大。
另一部分是一些经济总量较大的中西部省份的省会,如武汉、成都、Xi安等,是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区域中心,聚集了整个地区最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比如华中之初的大学基本集中在武汉,西南之初的大学很大一部分在成都,西北之初的大学大部分在Xi安。这些城市对周边地区有很强的辐射和吸附能力,在所在省份实力相当高。
东北的吉林,黑龙江省会长春、哈尔滨也有比较大的城市经济。作为副省级城市,这两个省会城市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8%。
一些中西部省会城市虽然占比不超过30%,但都超过了25%。比如长沙达到了29.3%,昆明达到了28.94%,乌鲁木齐达到了28.74%,贵阳也达到了27.53%。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教授胡晓登分析《中国经营报》称,中西部省会城市多为省内单极核心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各类公共资源集中在省会城市。
正因如此,在2008年后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省会城市往往成为大企业布局的首选。比如富士康先后布局了武汉、贵阳、郑州等城市。毕竟对于大企业来说,便捷的交通是企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在中西部,只有省会拥有大中型机场和丰富的航线。在近十年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中,省会往往是区域枢纽。
以郑州为例,中国航空空运输经济研究院民航大学主任李晓进表示,郑州为空临港经济区周边的富士康提供配套设施,富士康主要做手机,时效性强,空运优势大。郑州空临港经济区正好抓住了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是空临港经济区建设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企业如此,优秀人才也是如此。沿海、北、深一线城市压力大,但想回老家去三四线城市是不可能的,所以省会城市成为首选。李女士来自湖北鄂州,从事信托业工作,在武汉读完大学后,在上海工作了几年。几年前她回到了武汉。“基本上只有武汉在我们这个行业有更多的机会。”
另一方面,随着高铁、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中西部省会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省会城市逐渐成为人口流入的主要场所。以武汉为例。目前,武汉与咸宁、鄂州、孝感等周边城市之间有便捷的城际铁路联系。此外,武汉逐渐便利的地铁线路与移动站相连,武汉与周边的联系日益紧密。
鄂州的杨先生说,周末会有大量鄂州人来武汉消费,周日下午乘坐城际列车返程。“这对我们鄂州的商业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中西部地区许多省会城市的比例一直在增加。例如,与2010年相比,武汉的比例从34.9%上升到36.9%,成都从32.85%上升到35.88%;贵阳从24.42%上升到27.53%,合肥从22.04%上升到25.72%,省会城市明显跑赢非省会城市。
当然,过去五年少数省会城市的比例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这些省会包括Xi、昆明和济南。
东部:省会第一名普遍偏低
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省会城市的占比一般不到25%。其中,广州是占比最高的沿海省会,达到24.86%。广州之所以相对较高,与广东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密切相关。作为经济大省,广东是沿海发达省份中最不平衡的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广州、深圳一线城市GDP之和已经达到3.5万亿。但粤东粤北大部分城市人均GDP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广州在全省的比重高于其他沿海省会。
但是,在广东省,广州的“实力”并不高。同省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近年来发展势头超过省会。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房地产等产业的带动下,深圳近年来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如今,无论IT是金融、IT还是地产,北上深耕的格局已经形成,深圳已经成为华南地区的金融和高科技产业中心。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名义增速上涨11.2%,总量进一步逼近广州,仅比广州少269亿元。
事实上,在计划单列市的省份中,省会城市的实力相对较低。深圳、宁波、青岛和大连都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港口城市。除了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的行政地位外,这些城市在聚集各种资源方面并不逊色于甚至强于省会,因此这些城市的发展势头往往盖过省会。
比如辽宁,沈阳的GDP低于大连,山东,济南的GDP离青岛还很远。现在虽然省会比厦门高,但城市影响力明显不如后者,GDP总量也不如后者,在福建排名第二。
江苏虽然没有单独规划的城市,但改革开放后,随着外向型产业的发展,靠近上海的苏南经济也发展迅速。多年来,苏州、无锡在江苏排名第一、第二,南京作为副省级省会城市,只能排名第三。只是近几年,省会南京“发奋图强”,终于超越无锡,升至第二。然而,南京仍然只占13.86%。
山东省会济南,毗邻江苏的经济大省,要摆脱“鲁”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5年,济南GDP仅占山东的9.68%,是全国唯一一个占比不到10%的省会。在山东省,济南的GDP比青岛少3200亿,比烟台少300多亿。与五年前相比,济南在全省的比重没有增加,但也略有下降。
当然,并不是所有占比低的省会都位于沿海,中西部省会呼和浩特、太原、南宁、郑州也是占比低的。尤其是呼和浩特,目前经济总量在内蒙古排名第三,与前两位的鄂尔多斯、包头相差甚远。
从省会城市排名来看,21个省会城市排名第一,4个省会城市排名第二,分别是沈阳、石家庄、福州、南京,2个省会城市排名第三,分别是济南、呼和浩特。
如果要衡量一个省会在省会中的“首位度”,可以通过计算“省会城市”/“非省会城市中GDP最大的城市”来观察。通过对27个省会城市这一比例的统计,可以发现成都、兰州、武汉、昆明、银川排名最高,比例超过3。
其中,成都作为中西部经济大省的省会,面积是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的6.35倍,堪称中国最具实力的省会城市。与成都同为区域中心的武汉,面积是湖北第二大城市宜昌的3.22倍。
相比之下,江苏和山东的省会南京和济南是东部两大经济大省。南京只有苏州的67%,济南只有青岛的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