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明 张思明:给学生能照亮心灵的教育

栏目:民生 2021-10-08 21:14:34
分享到:

张思明

从1974年高中毕业到现在已经45年了。我当了20多年班主任,当了4年年级主任。在此期间,我通过高等教育的刻苦自学考试完成了本科学业,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参与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以及各种数学教材的编写。

在这45年里,我始终保持着两个身份: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正是这两个角色重叠交替的经历,让我对做教育和接受教育有了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也让我逐渐懂得如何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

给学生最有力的教育

那十年高中毕业后留在学校当老师,教书前没有受过教师培训。17岁那年,我突然成了“儿童之王”。我想照顾一群14岁的孩子,成为学校里最吵的班级的班主任。

我记得我的新接班人做了底考。班上48个学生中,只有17个能把26个英文字母背下来。因为识字能力有限,这些初中生的借条上写的书名“只是一本绘本”。上课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我的教学成了一场闹剧。我用1/3的时间讲初中,1/3的时间讲小学,1/3的时间讲故事。我别无选择,只能成为“双教”的践行者。

我们班有各种各样的闹剧。过了一会儿,班里的化学老师哭着跑了出来:“去照顾你的学生吧,太过分了。我在黑板上写字,学生把红墨水滴在我的茶杯里……”一位50多岁的老语文老师也很生学生的气:“我身体不好,不能坐着休息一会儿。他们在我的座垫里塞了一个图钉。我怎么能坐?”这是我上的课。当时我对教育的理解是那么的苍白和简单:是校长派我来管这些孩子的。我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听话,继续上课。

没有周末,没有假期,与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对峙、碰撞、交流、交谈、交谈;一次次走进自己的家庭,告诉父母和自己孩子在我眼中的变化和进步。经过两年的努力,学生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课不再是问题,他们已经开始学习,作业也刚刚好。初三那年,小宇的同学都入伍了。离开北京的那天晚上,他突然来到我家,对我说:“老师,我明天要离开北京去新疆。我想送你一份礼物。”说着,他从军用挎包里拿出一份工整的绘图作业,交给了我。我很感动。他是这样告诉我的:“老师,你放心,不管条件有多难,我都会努力学习的。”

初中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送我一个小礼物,一般是一本小红书——毛主席语录,或者一个名片大小的笔记本。一个女学生在我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话:“愿张老师像山上的一棵松树一样不朽!”看着她一本正经的样子,我一本正经地接过这本笔记本。另一个学生居然对我说:“老师,请帮我写一个字帖,我要向你学习写字。”我心里很清楚,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是班上书法最差的。虽然我是班级宣传组的成员,但班级宣传委员会从来不让我在班里写板报。外出“开门办学”时,班级宣传委员总是把黑板留在最差的位置,比如厕所墙上的黑板,因为我的字写得太差,怕我影响集体形象。现在我是一名班主任,甚至有人想收集和模仿单词。我突然醒悟:老师是戴光环的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偶像。我应该如何为学生树立榜样?

我想和学生一起成长。为了学生,我要好好练习板书,好好备课,好好教,让学生相信和我一起学习可以成长。我意识到当老师是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下基础。教师本身就是教育的体现。我们在无意识地影响学生,所以只能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每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总应该有一句话对自己说,那就是“你的长处可能会被放大50倍;同时,你的缺点可能会被放大50倍,你的言行会对一些学生产生终身影响。问题是,老师应该给学生什么才能让他们的成长之路更顺畅?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觉得做起来很不容易!只有真、善、美的东西才能打动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和行为要科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必须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贴近学生的知识为载体,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造一个体验过程、获得感悟、促进反思的环境。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产生穿透力,长久地照亮学生的心灵,内化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让学生终身享受。

我调查了已经毕业的学生,想知道什么是最强大的教育。答案多种多样,但普遍的认识是,老师所教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但老师最鲜明的表情、最个性化的语言、最伟大的人格、做人做事的态度,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最深,影响最长。教师的人格力量包括教师的正义感、公平感、正直感、同情心、善良感、牺牲感、自律感、宽大感、求知感和理解力,这些正是学生最期待的。

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叫范晓的学生,她出生时失去了左手。打扫卫生时,其他同学可以用双手轻松搬动桌椅,但她只能用一只手慢慢拖;在校外打工割麦子时,她只能用胳膊绕着麦子转,用另一只手割。在我看来,她做的每件事都比其他人需要更多的劳动。所以我很关心她,一直希望能帮她减轻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痛苦。我全心全意地相信这样做会给她带来温暖和信心,但相反,她对我的关心表示强烈不满。我充满了怀疑。我不知道为什么。终于,在发生了一些事情之后,她改变了对我的态度。

我收到一封18岁解放军战士的来信,说他在祖国北部边境巡逻,生活很单调。他每天要沿着边境走很多里路,每周只能拿到几罐。蔬菜少了,他的生活条件很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感到有些迷茫和无助。与许多同龄人相比,他感到命运不公,甚至有悲观的想法。希望听听北京同学的意见。

当我在想应该回复谁的时候,我立刻想到了范。当我把这封信交给范晓时,她看着我问:“老师,你为什么要我写这封信?”我的回答也很简单:“因为你最有资格!”

几天后,当我看到范给年轻士兵的回信时,我又被感动了。在信中,她谈到了自己的成长:“生活中的不幸或苦难是不愉快的,但确实是成长的加速器。一个女孩非常爱美。生来就有身体缺陷,一开始觉得很倒霉,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但当我一次又一次克服自己的懦弱,做正常人能做得更好的事情时,我会更坚强、更自信。生活夺走了我的手,但它给了我力量和信心。其实一个人快乐与否,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当你心中有春天的时候,你可以听到泉水的叮叮当当和鸟儿的歌唱……”后一句话我记不太清楚了,但范晓的乐观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后来,范晓报考了师范大学数学系。她在毕业后给我的信中写道:“老师,你知道吗?也许是你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写下那封信,但却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让我知道了老师和社会对我的认可和鼓励,看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下定决心要做一名老师,做一名像你一样的数学老师,所以我报考了师范大学的数学专业……”这时我才明白,她一开始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尊重和鼓励,而不是简单的关心。我代表社会,给了她肯定产生的精神力量,给了她勇气和信心,影响了她以后的事业。

做好学生的“成长指南”

有一次,我在医院做了手术后,脖子上还缠着纱布,血都渗出来了,就回到教室坚持上课。我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老师会生病,但他不会缺课。”另一个学生在我的年鉴里写了一个班会:“我记得张老师有一次在一个全班同学里给我们讲他的青春。他通过自学完成了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业,去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改变了世界各国留学生歧视中国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争光。然后,他毅然回到祖国,在教育上努力。所有这些经历都绝对令人惊艳。我们不敢相信,一直在我们身边的数学老师,也有和屏幕上一样感人的故事。那堂课,我们的教室自始至终都是一片寂静,每个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话。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老师不是在炫耀自己,而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我们亲密地交流。老师是我们最实际的榜样,我们反对硬说教,但张老师的这种呈现牢牢抓住了我们。他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如何生活和学习;它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气馁,遇到坎坷不要退缩……”

为了做好学生的“成长向导”,我经常有目的地“换个思路”。

有一次,我们去外地军训。在回家的火车上,我引导学生猜测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否会来车站接自己,然后问家长是否知道他们军训的地方的天气。不出所料,班里几乎每个学生的家长都在焦急地等着我们,绝大多数家长都说那里的天气变化是最近几天最关心的。展现“孩子千里走来忧心忡忡”是多么生动啊!从那以后,我要求学生们晚上7点后回家时给父母打电话。这个要求提出后,没有一个学生表示反感。相反,他们真正意识到“不让父母担心是对他们善良的回报”。

有一次,我们班一个住校生不小心摔断了腿。前一天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爸妈后,第二天,他妈连夜拿着她爸做的拐杖赶第一班去学校的公交车。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跑步,看到妈妈已经到了校门外,内心的感受难以言表。我马上意识到这也是教育所有学生的好机会。我领着妈妈去了学生宿舍。那时,还不是学生起床的时候。我让几个同学悄悄叫醒全班同学,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向母亲的到来致敬。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看到了他们对受伤同学的羡慕。我想,此时此刻,在他们的心中,也浮现出了母亲的身影,想起了母亲为自己努力奋斗的往事,那份深深的思念和眷恋,发自内心...我们的教育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是多么的关心自己,不求回报。孩子应该如何用父母真正需要的具体行动来尊重他们?

新年晚会是每个学生都关注的事情,也是学生和老师交流感情的重要机会。大家聊得很开心,聚在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饺子。有一年的新年晚会,我和学生收拾饺子,准备吃饭的时候,我不辞而别回家了,因为父亲早年经商去世,老母亲在家等我。一个小时后,我回到学校,班干部来找我抱怨同学的不满,指责我没有集体观念。虽然我照顾我的母亲,但我忽略了每个人的感受。我当众向学生道歉,我认为我忽视了他们的感受,没有集体责任感。我请他们以后监督我,提醒我,对给我提建议的同学表示诚挚的感谢。最后我带句话:也请想想一个失去丈夫的老人,在新的一年里最期待的是什么。在第二年的联欢会上,我提前安排好了家里的一切,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过节。联欢会上,大家一起唱歌,描绘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希望,诉说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每个人的心都紧紧贴在一起。聚会结束后,我匆匆赶回家,妈妈笑着给我看我让七八个学生送的饺子。当我看到餐桌上的饺子时,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些饺子是我的学生以我的名义送的,没有告诉我。在内心深处,我真诚地感谢同学们对我的爱,我很高兴他们真的理解了母爱。我的学生真可爱。在向他们承认我的错误的过程中,他们真正理解了母子之间的感情,理解了母亲的艰辛,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创造性的行动。

让学科教学有味道,有精神成长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常说数学是最重要的学科,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最费时最重要的一课。然而,在学生的心目中,数学往往只是最难学的学科。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数学了?我发现我们的数学教育进入了一个误区。我们不断给孩子讲数学,带他们做各种题型训练,做大量练习,以为自己能掌握数学。没有了源头和流量的数学,再加上我们巧妙的处理,难怪学生们会认为“数学是一些阴险的成年人给年轻学生挖的陷阱”,或者“数学问题是只出现在课本和试卷上的东西,让一些老师看着学生转脚就暗自得意”。我们老师真的很努力教学生,但我们不过是一些在学生心中挖坑埋雷的高手。结果,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喜欢数学了。

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让数学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力学科,我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和实践。我用数学建模和数学课题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感悟数学、理解数学,取得了多项成果,使学生尝到了创造的快乐,实现了数学的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再有能力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比赛的金牌获得者。然而,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追求卓越、讲求效率、理直气壮,都是数学赋予我们的宝贵精神,是学习数学的“灵魂”,也是我们数学教师最应该关注的。

我在二年级教数学的时候,给学生的作业是:利用五一假期,让每个学生画一个棋盘,做成棋盘。其实,通过画棋盘,我们可以全面复习初中平面几何中所有关于画画的知识。比如圆怎么等分,线段怎么等分,平行线怎么画等等。学生们以各种方式创造性地完成了这些作业,并做出了创造性的漂亮的跳棋。从上图可以看到,图中中间的小棋盘是几个女孩画的棋盘,贴在白色泡沫塑料上,做出来的一个漂亮轻巧的棋盘。在外面的大棋盘上,一名男学生一边不厌其烦地收集60个矿泉水瓶盖,一边画着标准的大棋盘,将瓶盖做成棋子,从而打造出了一副“环境棋盘”。在这一成就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落实。

我有300多名学生在市区各学科竞赛中获奖,成绩最好的学生可以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奖。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小游,做了一篇关于如何在教室里安装电风扇以获得最佳风力强度分布的论文。他在论文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为了找出“风力功能”,小游在桌面上铺设了大量的纸屑,然后打开电风扇让风将纸屑吹向不同的距离,生成了一个直观的风吹纸屑的图像。根据纸屑分布的不同,经过数值计算,拟合目标得到具体的“风强度函数”,给出教室内6台电风扇的最佳布置方案。这篇论文因为《风强度函数》的创意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我也很为小游的创意感到骄傲。

但是过了一个月,我听到小游在和别人的谈话中谈到了他的论文。为了使拟合效果更好,文中的数据完全是根据一个虚指数函数来构造的。我如何面对这个结果?是维护学校和个人的荣誉,还是维护科学精神?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将来应该做真正的科学研究,在对待科学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我找到了小优,很认真地告诉了他这件事的真正危害,并询问他如何处理的建议。他承认错误,接受我的建议,正式申请取消奖项,并向数学会道歉。我进一步帮他理解了这个问题,告诉他,北大老校长马寅初在人口问题辩论中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真理;那十年每亩粮食几万公斤的虚假报道造成了多么严重的社会危害。就这样,我鼓励他做出真正的一等奖论文。小优意识到了错误,并努力改正。一年后,他在数学建模竞赛中以全新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

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对学生的爱和严格的要求并不矛盾,不可分割。学生可以犯错,但一定要有底线。做人做事要有基本原则,不能让荣誉和名气成为成长的羁绊。

从事教育40多年,逐渐意识到教育这份平凡的工作,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和挑战,展现着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和生活的智慧。教育不仅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挖掘教师的智慧,增加教师的才能。

用心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创造用心奠基,是教师的最高追求。意图不同于努力。用心就是把自己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去思考,去阅读,去思考,去感受,去享受。用心教育可以注意观察,仔细品味;用心做教育,才能专心练习,持之以恒;用心做教育,可以达到高目标,无地自容;用心做教育,要有童心,有爱心;用心教育可以感恩,可以豁达;只有用心教育,才能展现自我,感受生活。只要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在用心做教育,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是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现实。

作者|张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