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了王传福的创业神话,让他成为商业天才?也许你认为答案一定是他的勤奋和汗水,但他认为,“成功的关键是要有冒险精神”。在他眼里,一切都很简单,只要你敢于冒险,尽力而为,一切都可以做到。当然,冒险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我们需要明智地承担风险,并利用技术和经验作为增加我们成功机会的先决条件。
创业传奇
一个出生在农家的人,26岁成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创业几年,镍镉电池产销量世界第一,镍氢电池第二,锂电池第三。37岁,成为享誉全球的“电池大王”;2003年,他大举投资汽车行业,誓要成为汽车大王;现在,他拥有个人财富85亿元。此人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王传福,1966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无为。在父母的照顾下,他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理化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当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电池研究上。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仅仅过了5年,26岁的王传福就破例被委以研究所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所长。1993年,大电池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由于电池与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自然成为了公司的总经理。
王传福在有了一些商业运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发现在他的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行业,买一部手机要花2-3万元,随着手机的井喷,国内电池行业方兴未艾。作为研究专家,有着敏锐眼光和独到眼光的王传福,眼光敏锐。他坚信技术不是问题,只要他能扩大规模,他就能做大事。
于是,王传福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Bigger公司,自己动手。离开背景雄厚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辞去现有的总经理职位,对于普通人来说风险太大。但王传福相信一件事:最灿烂的风景总是在悬崖上,财富总是在危险中出现。
1995年初,深圳天寒地冻,王传福向一位负责投资管理的亲戚借了300万,注册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带领20多人在深圳李安堂的老车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众所周知,创建一个公司并不难,生产一个产品也很容易。难的是如何把尽可能少的投入变成尽可能多的产出。这需要企业家的眼光和冒险精神。很多人创业失败不是因为资金不足,而是因为缺乏远见和冒险精神。王传福最大的资本就是他的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
回想当年的情形,王传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有如此大的勇气。当时日本的充电电池主导全国,国内厂商大多购买电池进行组装,利润微薄,几乎没有竞争力。如何打开局面?经过深思熟虑,王传福决定依靠自己的技术研究优势,从一开始就把目光转向了生产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事实证明,王传福此举可谓先发制人的关键,致命一招。
更值得注意的是,正在寻找快速发展之路的王传福在国际电池行业动态报告中发现,日本宣布不再在本土生产镍镉电池,必然导致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转移。王传福马上意识到这将为中国电池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黄金机会,于是他决定立即涉足镍镉电池生产领域。
当时,日本的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数千万元的投资。此外,由于日本禁止出口,王传福根本买不起这样的生产线。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传福是个懂得控制成本的“抠门”老板。他根据企业的特点,利用国内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决定自己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将生产线分解成手工流程。结果,仅花费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 000块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比亚迪利用成本优势,通过一些代理商逐渐打开低端市场。经过努力,比亚迪的整体成本比日本竞争对手低40%。为了进入高端市场,赢得大的行业用户和大的订单,王传福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引进人才,采购大量先进设备,集中研发,使电池质量稳步提升。他经常出国参加国际电池展览会,并直接与摩托罗拉等可以下大订单的大客户接触。得到客户的认可后,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
1996年,比亚迪取代三洋成为台湾省无绳电话制造商大巴的电池供应商。达巴是电信巨头朗讯的代工,比亚迪成为朗讯的间接供应商。1997年,比亚迪公司销售镍镉电池1.5亿块,位居世界第四。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王传福不甘寂寞,开始研发镍氢电池,并于1997年开始量产镍氢电池。但这次恰逢东南亚金融风暴,产品出口过半的比亚迪公司受到很大冲击。此时,王传福的表弟吕向阳通过其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向王传福投资1660万元,将比亚迪公司注册资本由450万元扩大至3000万元。今年,比亚迪公司销售了1900万块镍氢电池,跻身世界前7名。
之后,王传福将目光投向了欧美和日本市场。1998年到2000年,比亚迪欧洲分公司和美国分公司相继成立,日本厂商后院起火。从1999年到2000年,比亚迪在这些市场中处于强势地位。松下、索尼、通用电气、AT&T和行业龙头TTI出现在主要客户名单上。
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摩托罗拉在中国的第一家锂电池供应商。2001年,比亚迪锂电池市场份额升至全球第四,镍镉、镍氢电池分别升至第二、第三,实现年销售额13.65亿元,净利润2.56亿元。
目前,比亚迪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为15%,在国际市场上正与日本三洋展开竞争。
如果说放弃稳定的收入,努力创业,是王传福的第一次冒险,那无疑是他疯狂的造车冒险。
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Xi安秦川汽车有限公司77%的股份,比亚迪成为继吉利之后中国第二家民营汽车制造商。
2003年8月,在陕粤经贸合作推介会上,王传福又有惊人之举。比亚迪与Xi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投资集团签订合资合同,建设比亚迪电动车生产线,项目投资达20亿元。
王传福的想法是通过电池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电池王”将汽车制造与自身优势相结合。王传福的自信来自比亚迪在电池生产上的成功。他想复制这一成功。他看到了巨大的汽车市场,王传福为比亚迪造车找到了充足的理由。首先,三年后,比亚迪的电池制造将达到顶峰,需要寻找其他行业进行扩张。其次,与国企相比,比亚迪具有制度优势,国内私家车市场巨大的空年增长充满诱惑。
“我下半辈子都会是一辆车。”王传福不止一次这样说过。
2004年1月,比亚迪生产的200辆锂离子纯电动汽车在深圳投入租赁运营,成为全国首个电动汽车示范区,实现尾气零排放。这种电动车单次充电可行驶350公里,成本价在10-12万元之间,零售价在14万元左右。经过必要的改进后,将全面进入北京市场,并陆续在上海、广州、Xi安等城市上市。
2005年王传福下定决心“下辈子造车”时,汽车行业没有人怀疑这位从手机电池起家的科技领军人物是否头脑发热。8月,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由92%增至99%。信守承诺的王传福,保持低调,言行一致,让人们对这位民营企业家有了更多的期待。2005年,当80多辆新车轮番亮相时,F3备受关注。先是怀疑抄袭,然后怀疑技术,然后怀疑销售能力。王传福给消费者留下了真诚的印象。
2006年,比亚迪电动车正式开始商业化运营,王传福已经在“盘子”里做了这样的规划:比亚迪持有秦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购小型车企来开发电动车电池,并想入股国内一家电动车制造商,与该公司合作开发电动车二次充电电池。
据了解,比亚迪汽车公司R&D部正在努力设计规划1.3排量至3.0排量的八大系列汽车发展规划。在建的比亚迪汽车主厂房位于Xi高新技术开发区,辅以现有汽车生产线改造。与此同时,比亚迪在上海成立了“比亚迪汽车R&D中心”。相信比亚迪很快会成为中国又一大汽车生产基地。
王传福大胆的思维和做事风格为他的成功增添了砝码。香港风险投资公司汇亚集团董事兼执行副总裁王干志表示:“王传福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非常专注的人。他在大学学习电池,在研究生学习电池,从事电池研究。”
比亚迪刚赴港上市时,王传福作为公司核心创始人,2003年以3.28亿美元的资产登上《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富豪榜”,排名第13位。现在,他拥有个人财富85亿元。
然而,巨大的财富并没有给王传福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他和妻子以及5岁的孩子还住在深圳龙岗区葵涌镇的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开着一辆开了很久的雷克萨斯。王传福身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一块阿迪达斯的运动手表,因为它可以显示很多地方的时间,通过它王传福可以准确地知道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树枝是在白天还是晚上。
王传福一直视名利如无物。相应地,随着个人财富和企业财富的增加,王传福带来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他现在负责2万多名员工的生活,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王传福深知,从电池行业走向自己并不熟悉的新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个挑战,也因为他的社会责任,作为公司的领导者,他要求公司所有员工加强学习,迎接挑战,同时也需要带领大家打造一支敢于冒险的团队。
为此,他表示:“冒险精神为比亚迪最初的发展带来了非凡的成就。同样,比亚迪要成为车王,也需要冒险精神和敢于冒险的企业团队。”
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大多善于学习,王传福也不例外。“发展企业,在生活中成长,就像爬山,但想办法找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学会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冷静和冷静,学会如何从恐慌中找到活力。”王传福说。
早在学研阶段,王传福的学习精神就显露出来,使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打造比亚迪电池王国的过程中,他孜孜不倦地学习。一个显著的例子是,王传福在进入秦川汽车之前就开始研究汽车。就像当初创业做电池专家一样,他想先成为汽车专家,再打造汽车王国。
学习使人成熟,尤其是对于一个正处于黄金时代,事业蒸蒸日上的成功人士。当人们纷纷质疑比亚迪进入汽车制造行业时,创业以来从未尝过失败滋味的王传福不无担忧。但固执的王传福认为,凭借自己的黄金年龄,在新领域的强大学习能力,日益成熟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以及谨慎的态度,他是可以成功的。
学习是开放的。王传福似乎有能力“看透”生活和经济运行的规律。这个必须说“我学自然科学”的技术专家,可以把很多东西看得透彻。他是一个渴望透明的人。在他2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有两块玻璃隔板。比亚迪所有的房子也在这种透明的氛围中。圈内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在比亚迪实业公司,王传福个人持股仅占28.8%,与他并肩作战的长辈和高管占22.6%。王传福说,“比亚迪有40个千万富翁”。
比亚迪的组织架构也是透明干净的,王传福也不自嘲:“在市场管理方面,我们特别强调信息流要力求简单,最简单的就是把市场和R&D合二为一!我认为管理一家公司不是很麻烦。只要R&D和销售被查封,公司就不会乱!”
关于企业责任,王传福说,“我们有义务把企业变成每年都在成长的企业;也是回报社会的责任。”
王传福说:“我认为创造财富是企业家的责任。我们面临着20,000多名员工。我们也是上市公司。我们从美国基金购买股票。它买你股票的原因是希望你成长。所以,我们有成长的义务。我们有义务把这个企业变成一个每年都在成长的A公司。”
“什么是社会责任?众所周知,汽车的增长给社会带来了环境问题和污染问题,包括人员问题。如果我们是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谁来承担这些责任?我曾经说过,我想做一辈子的电动车,我也努力把电动车推向产业化。”王传福说:“中国汽车家庭化是必然的。我们可以看到,从家电到手机,一切都是大众化、大众化、家庭化的。一旦我们到了一个家庭,中国就有4亿到5亿个家庭。有多少车能满足汽车的家庭化?到那时,中国会有这么多石油。如果电动汽车能解决这个问题,能源问题就没有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当然,这也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