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局《城市经济第三季度报告》和综合数据,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南京和武汉。天津首次跌出前十席,排名第11位,北京成为唯一一个留在前十位的北方城市。
看完这样一组数据,你会发现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全面南移。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要说经济重心全面向南转移,那是一个沉重的说法。南方经济的爆发主要是地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南方东南沿海有港口。改革开放前,很多人跑到香港和东南亚;改革后,政策只是为了炫耀,北方贸易政策必须有贸易伙伴。
不能只看南北经济差距和GDP,然后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其实经济水平是虚拟的,生活水平是真实的。
1.南北城市差距有多大?真实的比数据小一点
随着高铁的发展,中国的城市群战略日益成型。越是明显我们发现,京津冀、江浙沪、粤港澳深、西南城市群、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城市群大部分位于南方,除了首都北京以外的其他北方城市竞争力不强,东北西贝更是默默无闻。
然而,这种局面并不是突然形成的,或者说北方并没有给与力量,而是早在多年前就逐渐成型了。正是因为需要提振这些地方经济,东北老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政策应运而生。
需要注意的是,南方和北方在人口和面积上存在差异,南方人口近8亿,北方人口超过5亿。此外,南方大部分地区位于400毫米降水线以东,而西北大部分地区位于400毫米降水线之外。
也就是说,北方有可能大发展的地区,在南方本来就小。从这个角度来看,南方和北方的差异肯定比数据反映的要小。
二、为什么南北城市发展有差异?客观的地缘经济不可避免
许多历史事件和人们的选择大多是由于地理条件。历史发展也是由地理决定的,我们生活的“现在”也在被地理慢慢塑造。
那么,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差异有哪些呢?
一是上述400毫米降水线带来的气候差异,意味着水源充足,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个优点不用细说也能理解。
第二,温度不同。热带温暖慵懒,寒带存在感低,温带最适合经济发展。无论是欧洲的南欧、北欧、西欧,亚洲的印度、俄罗斯、中国,还是美国的墨西哥、加拿大、美国,基本上都是这个规律。北方的寒冷限制了北方的发展。
第三,交通条件不同。流量等于活力,流量等于财富,流量等于效率等等。交通条件是一个地方发展与否的前提。南方向四面八方延伸,而北方往往是一个封闭的尽头。
第三,南北差距:经济水平是虚拟的,生活水平是真实的
我们经常看到南北经济差异,比较考虑的因素是GDP总量,不考虑人口因素。事实上,近20年来,广东的常住人口从7000多万增加到1.15亿,而辽宁的常住人口一直保持在4000万左右。
我们来看看2007年全国各省的可支配收入表,如下:
以秦岭淮河为界,没有南方的可支配收入比北方高。仅仅用GDP的比例是不够的。
人的生命就是收入。我们心里觉得广东很发达,但广东人平均年收入只有33000元,也就是每月2750元。如果我们看看经济下滑的辽宁,平均年收入27835元,平均月收入2319元,和400元相差很大。
据统计局统计,1999年至2019年的20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的是沈阳的8.7倍,增长最慢的是深圳的3倍。如今,沈阳和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不到3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的省份是辽宁,从下岗时期的第20位上升到全国前10位,增长最慢的是广东,被北京、上海、浙江、江苏从当时的第一位超越到现在的第五位。
再看看房价,广东每个城市肯定碾压辽宁每个城市,平均月收入差在400元,房价确实至少翻了一倍。这些数字不是骗人的。
虽然GDP差距大,但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当,北方压力更小更宜居。
总之,这是社会城市发展的规律,不是人为或政策因素改变的。如今北方很大,东北三省衰落了,河南、陕西还在崛起。南方也很大,长三角、珠三角都很繁荣,但鄂湘渝黔川滇交界地带等西部地区还是比较贫困。表面上看南方强北方弱,实际上生活水平相当平等,全面协调发展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