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来,中国书画的三大类型已经完备,花鸟、人物、山水齐头并进,相互辉映。
近代以来,山水画家以黄、傅抱石、李可染为行业巨擘,影响了当代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在李可染的众多弟子中,山水画家宋贵安取得了学术上的成功,独树一帜,成为风景园林的一个新分支。
宋贵安出生在湘西的一个县城,后随父迁居桂林。宋贵安在中学时严重偏爱理科。他不喜欢数学和物理,热爱文学和艺术,到了中学,竟然写了十几万字的小说。1966年,宋贵安带着下乡的洪流来到桂北,那里青山绿水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写作和绘画热情。在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他的学习兴趣逐渐转向书画。他阅读和临摹了黄和王的大量作品,对他们刚柔并济的线条印象深刻。毕业后,宋贵安留学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当老师,向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黄润华学习李可染画派的绘画方法。
宋贵安在继承李可染笔墨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特色。
第一,强调用书作画。特别是在画树方面,刚柔并济的书法风格,姬旭的顿挫,以树为字的帧间结构,一一书写。
其次,在题材上,重点介绍了湘西南、桂北山石葱茏的地理风貌,以及侗族民居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山野风貌。
第三,在画岩石时创造了“叠线”的方法,长线配短线,短线配思路。从岩石的轮廓和质地来看,它们反复交错叠加,活而不乱,整体无板,体现了桂北岩石坚硬雄伟的特点。
山水画家,画薄容易画厚难。然而,宋贵安的山水是强大的,厚重的,强烈的。齐白石说:十年栽树成林容易,一代人画树成林难。宋贵安选了最难画的树,画得活灵活现,独特清新。宋贵安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用“空干画法创作了桂安树”。以枯槁却生机勃勃的树为前景,将乡村、山水的中观、远景推向远方,达到中国山水的层次、高远、深远的境界。
宋贵安的山水也有以下特点:
一是传统笔墨与现代意识的完美结合;
二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方绘画理念的完美结合;
第三,写实手法与写意精神的完美结合;
四是继承传统与大突破的完美结合。
绘画上的突出成就,使宋贵安在书画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贵安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李可染艺术研究会研究员、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桂林陆军学院美术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陕西美术馆外画家。1988年担任首届中国新书法制展评委。
2000年和2001年,宋贵安的山水画分别被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大会堂收藏。多年来,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性展览。2002年应邀与吴冠中、顾源等七位画家在日本中川美术馆举办画展,五幅作品被美术馆收藏。
1999年,宋贵安经中国文联批准,被全国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展览组委会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如今,宋贵安正值壮年,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山水画创新的道路上。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刻画也很坚定。结果,他死了,僵化了,愤怒了。——这是画家乡的画家的悲剧。他本人就在庐山,他当然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至少他没有展现庐山的真面目。任何一个被现实束缚的人都不是一个优秀的画家。画家想“游山玩水”。山水画是放入胸中,然后从胸中出来的风景。与其画你眼中的风景,不如画出来。从风景写生,作为一种收集素材或者学习造型的方式,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一种创作,很容易“跟着风景走”,卡在真实的风景里。根据照片画画也很容易“跟着风景走”。如果你追逐你的眼睛,你的手会死,你的画会死。看照片,就像游山玩水。尽可能多的看那个地方的照片,记住胸中的特征,画画的时候注意“画线”,也就是把照片风景中美好的东西提取出来,去掉繁琐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创作出一幅画。如果照片是它本来的样子,它就会照原样画出来。因此,它需要努力,不如照片。无论是看实景还是照片,都要抛开场景,看本质。作为一个画家,这种本质就是形式的美感。在把握了形式美感之后,要根据画面的需要大胆地对一些特定的物体进行夸张,夸张往往是结合密度关系进行的。这是画,让人看了不会觉得像照片。
山水画家,画薄容易画厚难。但是宋桂安的山水浑然有力、厚重雄强。齐白石说:十年种树成林易,画树成林一辈难。宋桂安却偏挑难画的树来画,而且还把树画活、画独特、画出新鲜感。经过数十年的钻研,宋桂安独创了“空干画法”的“桂安树”。以形似枯槁却生机勃勃的大树为前景,将田园、山水的中景、远景推到远处,达到中国山水的平远、高远、深远的境界。